返回第两百七十二章 马秀英(1 / 1)柒月又小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迹。

历来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有人说,一个人的出生若是伴随着天降异象,那这个人便是圣人,出生于世间,是拯救苍生于水火而来。

而俗语也说,黄河决堤,必有民反。

人民到了水深火热的时候,圣人便会随着黄河水而出。

这两件事,犹如一阴一阳,合抱而生。

南阳小先生那位圣人的离去,成就了元朝的崛起,同样的,元朝的迅速衰落似乎也见证着那位先生重新归来。

元朝。

似乎是一个被长生天用完即弃的棋子。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的政局可以说是混乱无比,从崖山海战后忽必烈建国称号算起,元朝皇帝更迭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最高权力的不断变化也让蒙古贵族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下滑。元廷在地方的政府组织也渐渐地腐化,失控。

到了元惠宗时,国家腐败现象达到了顶点,蒙古贵族、将军和喇嘛僧侣的跋扈,官吏的贪污,地主豪强的专横在与日俱增。以元惠宗为首的蒙古皇室,更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至此,元朝的统治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一道童谣却是悄悄流传开来。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没有人知道这首童谣的意思,但百姓听到,犹如黑夜中找到了一丝曙光,多了一丝活下去的希望,那道曙光便是一只眼的石人。

而元朝则是惶惶不安,挖地三尺,也要将石人找出毁于世间。

更有传言如今朱姓之人中便有人是当年南阳先生转世而来。

为此,元朝更是大肆屠杀朱姓之人一时间人心惶惶。

至正四年五月,在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的日子里黄河暴溢,于白茅堤、金堤一带决口。

而俗话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

沿河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半。黄河决堤后,紧接着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府的国库收入。经过元廷长时间的商议,强征黄河两岸民工15万人疏浚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

为全力治理黄河,元朝再次向地方摊牌徭役和重税,又经各级官员的层层加码,沿河各州县的税收已经高得令人发指,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治河官吏贪墨成性,克扣工钱,使得修河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

不久后,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开始在治河工地上流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随着河工们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句民谣,但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

直到不久后河工在挖掘的黄陵岗附近河道真的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河工们见状惊诧不已。

“是石人!”

“一只眼的石人!”

有人仰天大喊一声.......

这一声惊天霹雳!

暴雨如注,随时要决堤的黄河边乌压压的民工像是受到了传召一般朝着石人位置挤过去。

监军的元军在雨中发现了不对。

“这些人想干什么!”

“都是人嘛?赶紧让他们分开!”

为首的监军知道聚众的可怕,这些人单独像羊群一样散养着没事,但一旦羊群里出现了领头羊那随时都会爆发暴乱。

此刻,乌压压成百上千的民工挤到了一起,成了一个独立的圈子。

附近看守的元军冒着暴雨挥起一道道鞭子嘴里大声喊着:“滚去干活.....”

但是他们惊恐的发现,往日里惧怕他们如虎狼般的小绵羊此刻眼神里竟然开始生出了仇视的火焰。

“滚开!”

为首的监军压着心中的恐惧仗着亲兵护卫闯进了人堆里,他将一道道鞭子甩到了聚众的民工堆中:“滚去干活!”

啪!

啪啪。

一些人被鞭子抽打退了几步,但更多的则是忍着疼痛咬牙切齿看着他,手中的锄头铲子拿的隐隐约约更紧了些。

他有些被这些眼神瞪的发慌,慌乱之中,他想到紧要便是将此次的祸乱源头揪出来。

他将地上二人拽了起来,只见二人身下,黄泥雨水之中一座诡异的一只眼睛的石人头颅已经隐约可见。

好啊!

大功一件!

今日竟然他找到了朝廷一直想找的石人雕像,真是天大的功劳一件!

他内心冷呵一声,欣喜已经将恐惧吞没。

在看这挖出石像的二人,浑身湿透,有些面黄肌瘦。

“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

“韩山童,刘福通!”

“是你二人挖出的石人?”

“不错!”

“狗大的胆子,挖出这等叛乱之物,竟还敢大声喧哗,扰乱工地。”

他拽着二人便要拖去大营斩了,谁料这二人下盘死死稳着,一时间竟拖拽不得。

身后手下立马识趣上前:“大胆!竟敢反抗!”

“怎么不敢反?”

名叫韩山童的男子大喝一声:“兄弟们,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今日我等便反了这元军!”

“反了!”

刘福通趁机抬臂高呼一声。

“反了!”

“不反是累死,饿死,不如今日的和这些狗日的元军拼了!”

“杀!”

“杀!”

暴雨之中,一场厮杀瞬间蔓延至整个黄河道。

半天过后,满地尸体。

天幕之上,王婵冷眼注视这一切,仿佛这一切早在预料之中。而在他身旁红发的王灵官蹲在其旁边戏谑说道:“天下苍生这盘棋果然还是要鬼谷先生下。”

王禅默不作声,满眼冷漠。

哎!

这样的冷漠王灵官已经习惯了,他有些悻悻而归:“走了,天帝只让我盯着老天师,我可得看紧点他老人家。”

隔日。

成功谋反的韩山童、刘福通二人在颍州颍上,聚集了三千人的队伍,并杀黑牛白马,敬告天地,准备进行起义。

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韩山童还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要恢复大宋江山;刘福通也为自己找了个身份,说自己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代。

并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打起了恢复大宋江山的旗号。也许他们认为这样能够聚集更多的人对蒙元政权的仇恨。

可惜的是,起义还没有正式行动,就被元朝的地方政府发现,在元军的围攻中,韩山童被捕,遭到杀害。

当年五月,侥幸逃出的刘福通仓促聚集人员发动了起义,并一举攻破了颍州。随后,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克了安徽、河南等多地,声势大振,很快发展到十万之众。

各地起义的形势发展得非常快,令元政权大为惊慌,元顺帝派也先帖木儿和卫王宽彻各率十万大军前往镇压。但由于全国各地又陆续发生了其他起义,比如张士诚、方国珍等。

定远。

某处堂庵中聚集了大量兵众。

一个身披铁甲,寒光逼人,如同一座山峰巍然不动正带领着兵众聚众烧香。

他便是定远县白莲教教主郭子兴。

只见他炯炯有神的双眼,宛如两颗冷硬的钢珠,时刻准备着凝结成战争的形态。

因为他已经得知全国反元的浪潮,他知道这是老天爷赐予他的机会,天下大乱,也是机会。

为此今日他特意聚集所有教众准备起义,攻打濠州,占地称王。

“秀英。”

将香插上香炉后他喊了一声。

旁边一个面容英秀的女孩疾步跑了过来。

她的面庞略显英气,眉毛微微上扬,如剑般透着一股坚毅。一双眼顾盼之间流露出温婉的气质,真是一个闺秀大方的小姑娘。

“父亲。”

在这个女子裹脚唯美的年代,女孩的大脚微微在裙底有些过于碍眼。稍不小心便让郭子兴瞥到。

只是这对于郭子兴来说完全不妨碍自己对这个女孩的喜欢。

这个叫马秀英的女孩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有才华。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是当时的女子都缠足,而她坚决不缠,故成为“大脚娘子”,人称“马大脚”。

马秀英的祖上曾是宿州当地的豪富,到了她父亲马公时,家业日贫。马秀英之母郑媼早已去世,其父马公后来为杀人避仇出逃他乡,临行前将爱女马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他。

后来马公客死他乡。

郭子兴夫妇对好友的遗孤十分怜惜,遂收为义女,悉心抚养。马秀英聪明伶俐,仪态端雅,又从容冷静,知书达理,深得郭子兴夫妇喜爱。

所以裹不过裹脚郭子兴一点不在乎。反而他内心笃定一定要给自己这个义女寻以她寻一佳偶,使她终身有托,以不负马公遗言。

想到这些,他豪举酒碗。

“诸位,请助郭某拿下濠州,复辟大宋。”

“拿下濠州,复辟大宋!”

士兵满脸涨得通红,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仿佛已经看到了濠州被攻克,大宋复辟的辉煌场景。

喝完酒,郭子兴率先摔碗,紧随其后噼啪声如雨点般久久不息。

兴兵重重,一举饮下,誓死拿下濠州。

一时间硝烟弥漫。

苍鹰飞过大地,俯瞰苍生厮杀。

这片土地上血腥的一幕似乎永远不会停下。它振臂一展丝毫没有停留而是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