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沅芷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严遵美。
这个年事颇高的老宦官,脸庞已经被岁月削刻的像苦树皮一样,不说话的时候,还蛮吓人的。
不过,他笑起来的样子,还算能看。
他非常热情地招待了萧沅芷,而且全程带着微笑。
萧沅芷知道,张承业的那封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她准备趁热打铁,试探试探严遵美的意思。
“严枢密,信你看过了,不知老先生是何看法?”
“萧姑娘,你觉得老夫该有何想法?”
严遵美不打算正面回答她的问题,是因为在形势还不明朗以前,他不想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态度。
一旦说出了自己的态度,就等于选边站了。
他要给自己留下退身的余地。
“这……”
萧沅芷心想,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要是知道的话,我还问你干吗?
但这话又不好说,她索性直奔主题道:“严枢密,婢子觉得寿王英武非凡,将来必成大器。”
严遵美听完这话,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端起茶杯在嘴边不停地磨蹭。
很显然,他在思考和权衡。
张承业在信中说,寿王待他礼过许攸,遇同知己,且有恢张旧业,一统天下的雄心,是可堪辅佐的潜渊之龙。
这话,严遵美信,也不信。
张承业是已故内常侍张泰的义子,也是他交往最深的几个人之一。
他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但自玄宗皇帝开始,大唐的皇室宗亲历代都居住在十六王宅,经过百余年的圈养,已经形同痴人。
这些李氏后人,别说什么壮志雄心了,就是在他们中找出个把具有中人之智的人物来,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所以,他又不信。
好在最近这十几年,大唐战火不断,天子播迁巴蜀,随其而去的一些亲王们,在亲身体验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目睹白骨遍野的悲惨景象后,有些觉醒的势头。
吉王李保,寿王李杰,睦王李倚,覃王李嗣周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在严遵美看来,这些人也实属平常。
折腾最凶的吉王李保,不过是田党和清流党吹捧起来的泡沫。
睦王李倚是个瘸子,覃王李嗣周彪悍有余而谋略不足,都是不堪大用之人。
寿王李杰这个人,他也不是没有观察过。
书生一个。
对,就是书生一个。
字写得好,注重礼节,待人温和,儒雅有风度,这是一个标准的文人雅士。
严遵美觉得,寿王要是参加科举,一准是清流党们拉拢的重点对象。
但要说他是潜渊之龙,严遵美心里的问号有一百多个。
潜渊之龙终究是要一飞冲天的。
他一个文人,行吗?
尤其是在这个豺狼横行的时代,文人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找一座大山放逐自我,稍有不慎,就会身首异处。
要想恢张旧业,不仅要有文人的气节和武将的悍勇,还要有豁达沉稳的心胸和临机制变的权略,少一样都不行。
对寿王来说,这四大条件,他恐怕只占了其中之一。
缺少了剩下的四分之三,就算是侥幸夺得了帝位,也拯救不了大唐。
不过,严遵美终究没有和寿王共过事,对他的了解自然谈不上深刻。
所以,尽管他心中有百般疑问,却并没有急着拒绝张承业在信中的请求。
他捧着那杯茶,咂摸了半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萧姑娘,老夫听说寿王前晚遇刺,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可否详细说说?”
“当然。”
严遵美之所以问这些,是因为他想知道寿王在这场刺杀事件中的表现。
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人节,只有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
萧沅芷何等聪明,她一下子就听出了严遵美的话中话。
知道对方要干什么,应对起来就会从容的多。
萧沅芷也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两口,便吧嗒着性感的小嘴,把寿王一顿好吹。
什么临危不乱,什么身先士卒,什么指挥若定,什么运筹闺房之中,决胜中厅之外,反正怎么拉风怎么吹呗。
还别说,就是这顿毫无节操的吹捧,让严遵美的态度有了些许改变。
要是照萧沅芷的说法,寿王还行啊。
一个文人,面对那么一个凶险的突发事件,能如此镇定从容,一边拼死抵抗,一边机智求援,最终成功自救,可以说是表现很好了。
这样以来,那四大条件,他就占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就算是现在没有或是达不到一个帝王的要求,那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严遵美的心思开始变得活络了。
要不就试试?
“萧姑娘,张主事在信中提出的两个请求,老夫只能答应一个。”
“哪一个?”
“就是关于杨守信和杨守立的事情。”
“那另一个呢?”
“萧姑娘,你回去转告张主事,老夫久病在家,朝廷中的事情,老夫早就不管了,请他见谅,另外,再转告寿王,感谢他对老奴的信任,恕老奴有病在身,不能随侍左右了。”
“严枢密……”
萧沅芷还想劝说几句,却被严遵美抬手打断了。
严遵美之所以做出这么个决定,其实还是对寿王不放心。
他想再观察一下,看看寿王这个人的手段如何,然后再考虑何去何从。
毕竟,要是全力去支持寿王,就等于向吉王及其背后的势力送去了挑战书。
那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他不在乎会输个精光,但必须在带着全部家当进入赌场之前,给自己找一个无怨无悔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就是寿王必须值得他去为之拼命和厮杀。
纯粹靠爱发电的事情,只有疯子和神经病才会去干。
而他严遵美可从来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过,他也不打算就这么袖手旁观。
杨守信和杨守立这两个人,他还是了解的。
把这两个人的信息透漏给寿王,也算是间接帮了他的忙。
如果寿王能因此而成就大事,那再好不过了。
到时候,不用寿王来请,他自己就会主动登门。
毕竟,如果真有人能在大唐急速沉沦之时逆风雄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还是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