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集团旗下收购的英资集团。
除了和记黄埔的藿建柠成为这次回内地考察团其中名单外。
还有来自怡和集团政务部的袁天樊。
九龙仓集团行政部的郑海全。
置地集团财务部的李慧敏。
香江电灯公司人事部的梁伯涛。
。。。
这些都是在去年,或者今年加入到帝国集团旗下收购的英资集团里面的华人精英。
此时,这些人刚刚加入,他们的职位还不高,以前,在这些英资集团里面,几乎很难有露头的机会。
他们要么只能加入华资集团,像长茳实业集团,或者包裕刚的环球集团,或者是汇沣银行以及恒鉎银行,他们才有机会晋升到上面的高管位置。
这一次,这些表现出来有能力的华人精英,基本上都是高学历出身,还有许多是海龟回来的高学历。
这次,都在各大集团召开了会议,参加这次前往内地考察。
也就是说。
这次帝国集团和杨先生准备派出五千人的考察团规模。
像和记黄埔总部三百人。
九龙仓集团总部两百人。
怡和集团总部三百人。
置地集团总部两百人。
香江第一航运集团三百人。
。。。
还有这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集团,以及子公司集团旗下的集团公司和附属公司,都有一定的名额。
算下来。
这次五千人考察名单里面。
其中,华人精英和华人高管大概是三分之一左右,白人高管和白人精英三分之二左右。
也就是说,现在帝国集团和旗下集团,还是白人为主。
像帝国游戏公司,像中西昭雄也会和几位东洋人一起前往国内考察。
只是,就东洋人这方面来说,和香江的华人,白人相比,人数和名额还是差远了。
帝国集团这边在做准备。
国内和粤省,还有燕京,申城也在做准备。
五千人的考察团。
其中,四千人主要是在粤省和下面各大城市,另外五百人前往申城,五百人前往燕京。
即使是那样,国内和下面各大城市还是要提前安排好的。
国内考虑到考察团成员大部分可能都是白人,需要配备翻译,这次国内准备动用各大高校的翻译人才为那些白人做翻译。
杨铭听说这件事后,直接和国内沟通。
翻译这方面并不需要了,反而是国语翻译可能还是想要一些。
因为这次国内考察,虽然白人为主,也有三分之一是华人,也就是说,白人和华人一起搭配的情况下,即使那些白人听不懂国语,那些华人基本上都是听得懂,只是交流有些障碍。
让这些平常只说英文或者粤语的人说国语,一时之间是非常难为他们的,因为普通话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很难说。
这种情况下,配备懂得粤语和国语的翻译就行,要比准备英文翻译要简单得多。
这次帝国集团和杨铭五千人的考察团规模,实在是太庞大。
包括住宿,吃得方面,还有安全问题,全部都要提前考虑清楚和安排好。
时间来到1979年7月18日。
双方已经差不多沟通完。
其中,代表老先生的沈先生,代表锡老的张秘书,这大半个月来,几乎往返了很多次。
杨铭和他们谈完。
决定明天出发前往国内考察。
当天,杨铭在帝国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关于这次前往国内考察的消息,被各大记者报刊传出去,立刻震惊香江各界。
也就是说,前些时间传出关于帝国集团派出五千人回内地的考察团,确实是真的!
当晚。
沈先生和张秘书决定留下来,明天陪同杨先生一起坐车回国内。
晚上22:00。
马世民,韦理,李蔡信,夏伯殷,韦彼得,鲍富达,曼尼克斯,西角友宏,唐诗莲,林秀芝等人都在这开会。
其中,周恺萱,在上个月,她已经提前前往燕京了。
周恺萱现在对外的身份是杨铭基金会的负责人,全权负责杨铭基金会的事务。
前往燕京后,她还有一個身份。
杨氏集团驻燕京办事处副主任,协助办事处主任唐芸的工作。
对于周恺萱这个香江姑娘的到来,唐芸还是很高兴的。
老板杨先生已经提前和她沟通,未来周恺萱会接替她的工作,唐芸则是调到香江,到他身边工作。
这种情况下,唐芸没有什么好想。
不过,唐芸觉得周恺萱虽然年轻,能够得到老板杨先生的重用,必然不简单。
果然,俩人相处几天。
唐芸就发现周恺萱的能力还真的不差,周恺萱也很快适应燕京的生活。
现在书房会议室这里。
除了麦里思,凯拉远在伦敦,周恺萱在燕京,其他都在这里。
“我明天要前往内地考察,林秀芝跟着前往,其他人则是留在香江。”
马世民这些人,杨铭没有打算带他他们去。
不过,他们已经从自己公司下面选好的考察团成员。
正常情况下,杨铭觉得让他们亲自前往才知道投资的价值。但是,现在这些集团公司还是离不开他们。
“至于关于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要等这次考察结束,根据考察团成员的反馈,我们再做进一步决定。”
这这马世民看来,这才这是真正的考察。
毕竟,那些外资到国内考察投资,或者到其他国家考察投资,也是这样正常程序进行的。
不可能连地方都没有看到就直接投钱。
那和打水漂没有多大区别。
杨铭很清楚,可能马世民他们想的和他想的还是有些不同。
这次书房会议结束。
马世民等人先回去后。
林秀芝留在别墅,等待明天一起坐车前往内地。
杨铭在书房那里看着窗外。
不知道过了多久。
门口外敲门声响起。
杨铭看到母亲李玉芳已经进来。
这次杨铭又要离开香江回内地考察两个月,作为母亲,她还是比较担心的。
虽然上一次杨铭回乡扫墓祭祖,甚至认祖归宗,李玉芳和丈夫杨继荣已经跟着回去一次。
但是,国内的情况,她始终还是不太清楚。
商业上的事,她也不会去干涉。
现在儿子所做的投资动辄几个亿港币,甚至几十亿港币,几百亿港币,根本就不是她能够考虑的。
“Peter,明天又要回国内了,不早点休息?”
“妈咪,我有些兴奋,一时之间睡不着。”
兴奋?
李玉芳不知道儿子在兴奋什么。
这次不但杨铭和帝国集团派出五千人的考察团,其实,杨继荣夫妇自己的鸿辉电风扇公司也派了两个人跟着。
因为杨铭已经和杨继荣说了,杨继荣的那家电风扇公司也要转移到珠三角,否则,迟早会被淘汰。
现在杨继荣的电风扇公司订单主要来自欧洲,电风扇公司的主要支出却是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如果到时其他香江的电风扇公司转移到国内,必定会冲击到杨继荣那家电风扇公司的销量。
在杨铭看来,杨继荣那家电风扇公司怎么发展都是比不上风扇刘的。
不过,毕竟是父母辛辛苦苦创业的电风扇公司,杨铭也不希望它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