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里思一个白人,他是不太懂得陈伯和宋绍光说的风水。
就刚刚陈伯和宋绍光说的那些风水术语,即使翻译成英文,他也听不懂。
但是,麦里思也听说,在香江,无论白人,还是华人都是信奉风水那一套。
像香江的总督府,汇沣银行大厦,香江许多高楼大厦,修建几乎都是和风水有关。
如果麦里思知道,历史上的那位总督犹德就是死在任上,据说是中银大厦被克死的,可能麦里思就很清楚这风水的厉害和重要性了。
这些对于杨铭来说都算不上什么。
像香江对面的鹏城,如今正在快速发展,香江一开始是以山地为主的,许多矮山,高地,全部都推平了。
那不影响鹏城的风水和发展?
所以说,风水不是发展的借口。
但是,杨铭可以借助风水来发展。
归根到底,就是人心。
此时,杨铭优势非常明显。
他自己是最大的地主,除了原来香江三大洋行被他收入囊中,还有香江电灯公司,青州英泥,香江自来水公司,香江巴士集团等等旗下的土地很多。
还有前两年,在香江地产危机中,杨铭更是获得大量土地,以及大量的物业。
如果他真的不想做那些事,他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每年开发一定的土地,他和帝国集团的财富就不停往上涨。
但是,这并不是杨铭所追求的。
还有,就是国内,伦敦方面,甚至总督府的支持。
国内方面,去年国庆节,杨铭和老先生谈过,老先生是非常支持的。
伦敦方面,这次前往伦敦,就是为了获得伦敦方面支持,在得到萨锲尔夫人和内阁支持后,伦敦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
伦敦方面没有问题,香江总督府方面,总督麦里浩早就没有任何问题。
除此之外。
这次大规模填海造地,不但不需要动用总督府和纳税人的财政,反而填出来的土地,卖给帝国集团的情况下,总督府还有一定的财政收入。
还有就是这次填海造地,杨铭是真正是香江底层没有房子一族考虑的,那几十万人可能是最支持的。
上百万市民处于底层到中产之间的,这些人原来是购房无望的,如今杨铭填海造地,实际上也是把香江房价缓和下来,他们反而有购房的希望了。
毫无疑问,这些人也是支持的。
最反对的,可能就是已经拥有房子的,还有一些香江地产业相关的公司,甚至炒房的。
杨铭相信,那个时候,不要说是李加城,其他地产公司可能都受到不小的影响。
也就是说。
天时地利人和。
全部都在杨铭这边。
即使真的有人反对,杨铭也不怕。
他是以总督府的名义来进行填海造地,甚至炸掉大屿山开发的。
这两年下来,他的EG安保公司的正式职员越来越多,逐渐往全球最大安保公司来发展。
杨铭,麦里思在那商量完后。
“麦里思,下午16:00,我们前往总督府和麦里浩先生再谈一谈。”
“是,老板。”
此时是下午的14:25,时间还早,麦里思先去客房休息。
。。。
下午16:00。
杨铭,麦里思,林秀芝,林德钟坐车离开浅水湾半山别墅,前往总督府。
一個多小时。
总督府门口。
总督麦里浩夫妇已经出来迎接。
杨铭那辆防弹玻璃的劳斯莱斯停下来,杨铭,麦里思,林秀芝,林德钟从车上下来,麦里思夫妇先是和杨铭打招呼。
他们知道杨铭前些时间去伦敦,再次获得王室授予爵位勋章。
这足以说明杨爵士在伦敦方面,甚至王室方面的影响力。
“杨爵士,麦里思先生,林秘书,林管家,里面请。”
总督麦里浩和杨铭,麦里思,林秀芝来到他的书房。
在书房里面。
杨铭说道:“麦里浩先是,我昨天的时候,亲自去大屿山那边转了一圈,甚至昨晚还在大屿山的大澳村过了一晚,今天上午才回浅水湾半山别墅。”
杨铭大概说起大屿山那边的情况。
对于大屿山。
麦里浩真的不清楚,他也没有去过,只是听说那边真的非常偏僻,除了山就是山。
如今看来,那边确实是人烟稀少。
“麦里浩先生,这次就是为关于修建香江新的国际机场,大屿山开发,以及大屿山附近填海造地做准备的。”
对于这三大计划。
麦里浩已经知道。
他一开始就是支持杨爵士的,只是布政司犹德方面有反对的意见。
犹德反对的是填海造地问题,他并不是反对填海造地,而是反对大规模造地。
对于这个白脸犹德,杨铭早就不喜欢,但是,对方一直占据布政司的位置。
如果对方还是想历史上那样的短命之徒,杨铭自然不会动他,如果他还是像现在对于杨铭所做的事反对,那么他到时就不得不用其他手段了。
“麦里浩先生,我是希望香江每个市民真正居住有其屋。”
麦里浩最早提出居住有其屋,历史上,在他那个时候就开始大规模修建公屋,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住得起公屋的,也不是什么人都申请得了公屋的。
也就是说,这个公屋还是有限制。
如今,杨铭提出的杨氏居住有其屋。
首先,像杨铭这种真正的香江富豪,包括麦里思,李加城等人,肯定是住在这种半山别墅的豪宅。
其次,是香江的中产。
杨铭认为这一类人是有钱购买房子的,也就是说,这些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得起自己的房子。
最后,就是现在以住在九龙城寨等为主的笼屋居民。
这些是收入最底层的居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甚至连笼屋都住不起,只能住在桥底,甚至某个公园厕所里面的。
这些人,杨铭知道,他前世的时候,这些人也是没有办法住到公屋,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到死都是住在笼屋,只是后来住在笼屋的人群减少到十多万人。
这些才是真正最需要的。
这也是当初杨铭视察九龙城寨里面那些居民,提出的问题,也是要为他们解决的问题。
杨铭决定在大屿山,甚至大屿山附近的填海造地修建出来的高楼大厦,让这些人都住得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