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代笔公文(1 / 1)煌煌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飞雪、船头、一双璧人。

花船、碧波、皓月当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李青舟双手搭在姚芊芊的香肩之上,那云肩隔绝不了的软玉温香让李青舟根本不舍松开,便轻声道:“此间虽非黄昏,但明月烛光呼应,少了黄昏的萧瑟,多了几分典雅。”

姚芊芊趴在李青舟的怀里,从初时的惊慌到尴尬,此刻却是将错就错的将脑袋轻轻贴到了李青舟的胸膛。

感受着那急促如鼓点般的心跳,莞尔一笑。

“公子的心跳好快啊。”

李青舟的面上一红,但却并未松手,干脆厚着脸皮让姚芊芊听着。

小船沿着城内的运河划了一圈回到原点,二人这才松开,各自都有些羞涩。

“彩蝶她们去了望仙楼,咱们也快去吧。”

“好。”

两人寻到望仙楼,果见到范建庭几人此刻正聊的开心,舞台上表演着戏法,时不时便引起叫好声一片。

“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姚姑娘。”

李青舟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和姚芊芊这么下去,这段缘分是注定没结果的,但理智?

早被他刚才扔进运河里了,他现在满脑子只有姚芊芊,能见一面是一面。

姚芊芊垂首道:“恒通米行。”

“啊?”

“恒通米行,穆公子若是想见奴家,可以写信去恒通米行,奴家家里的下人每日都会去那里采买,会将公子的信带回给奴家。”

李青舟顿时大喜过望,一个劲点头表示记下了。

“时间不早,奴家先行回家了。”

姚芊芊带着彩蝶告辞离开,李青舟起身想送被姚芊芊留住,便只能眼睁睁看着佳人的背影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

“青舟兄的魂都没咯。”

“邂逅如此佳人,也能理解。”

“有福气。”

范建庭几人又叽叽喳喳起来,话里话外无不是一个意思。

若是此生能娶到姚芊芊这种媳妇,那可真是三生修得的福气。

李青舟的心情便突然变得低沉。

他哪有这福气。

望仙楼的相遇之后,李青舟也算解了相思之苦,便重新将精力转移到正事上。

该考虑如何调出翰林院了。

翰林院是储才养望之地,才,李青舟是有的,独这名望还有些欠缺。

而作为翰林郎想要刷名望,途径倒是简单。

做文章。

翰林郎们做的文章大抵分为三种,一为做注。

注就像是李青舟之前授课时选的《西山读记,《西山读记本身就是后者所作的一本注解合集。

做注最是省心,选一些圣人先贤的留言加上自己的注解而后便能博取名望了。

天下注书千千万,各种看法自然也是大相径庭,圣人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不同人的眼中便是有不同的解读,没有绝对的正确,唯一正确的是所做的注到底能不能博得当权者的欣赏。

因此做注是以往翰林郎们博取名望、换取晋身之阶最常用的一个办法。

二来著书,这个难度就比做注要高太多倍,自己著书立言,将自己的思想理念留下来教育世人,这种方法好坏参半,若是出了书,那便能获取巨大名望,可书的内容要是有瑕疵的话,满门抄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第三种便是替尚宫台写公文。

尚宫台是中央朝廷的枢纽衙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尚宫台每天都需要草拟大量的公文、政令。

无论是政令还是公文诏书,尚宫台都是替皇帝拟的,而翰林院则是替尚宫台代笔。

因此替尚宫台写公文便成了翰林郎们最钟爱的选择。

现在为期三个月的经义大讲结束,李青舟也要面临这个选择问题。

选哪一种?

叔父李一鸣的建议是第三种,也就是替尚宫台写公文辞,简单无风险。

“朝廷让写什么就写什么,浮辞藻句洋洋洒洒便是一篇上好文章,还不用担心被人攻讦,如此自是省心。”

“写公文虽然难以成名,但胜在稳定,按部就班便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

无论做注还是出书都太容易扬名,但出的是美名还是恶名那就说不准了。

脱离掌控的事不能做,尤其是对于李氏这种世家来说绝不能做。

不求走得快,但求走得稳。

因此不署名却又能出成绩的代写公文便成了李青舟最合适的选择。

“近来齐鲁道闹了旱灾,户部正在措赈,朝廷也决议免荆南道一年的粮税,陛下的诏令还没有下到尚宫台,做事要争其先,你就拿这件事练笔,写一道免税的诏书给我,为叔替你交给尚宫台。”

“是。”

李青舟接下这份差事,回到翰林院便开始动笔。

这是李青舟第一次写公文。

“常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此有国家者所以厚民生而重民命也。百年以降,齐鲁之地江河泛滥,民尚未苏,不期天旱。虽尝粮秣相赈然犹未尽,朕心拳拳,诏免齐鲁之地文熙十五年税粮,虽惠不及于心有慊。

今诏此至齐鲁,有司不许征收,朕欲使尔民优游快乐于田里,以称朕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李一鸣自己都没想到李青舟上手的如此之快,拿到这篇免税诏书后,频频惊叹。

“你写的?”

“侄儿写的。”

“不错,很不错!”

李一鸣哈哈大笑起来:“吾侄生来便是做官的一块好玉,哈哈。”

一篇公文罢了,用得着那么开心吗。

李青舟反倒是觉得写的不咋地。

“很多翰林郎会做文章但不会写公文,这便很难出身,你做文章的才华为叔是知道的,就担心你不会草拟公文,如今看来,倒是可以放心了。”

李青舟有些缺乏信心。

“叔父,朝廷那么多有才之士,侄儿这篇恐怕难以入尚宫台的眼吧。”

“未必拔魁,但前三绝对没问题。”

李一鸣宽了李青舟的心:“更何况,为叔乃是户部度支司郎中,这篇公文我来交,尚宫台采用的可能还是极大的。”

“你且安心在翰林院等着便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