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真力(1 / 1)流光末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老样子,将水瓶放在凳子上。

林煊调动五脏之气,凝聚力量,积蓄在拳头上,然后便快速地轰出。

拳头在即将砸在水瓶上时,他不断调整呼吸,让力劲浑而不散,逐渐收缩,最终凝聚一点,狠狠击打在这小小的矿泉水瓶上。

嘭!

那无形的力道如同子弹冲击一般,尽数灌入矿泉水瓶中。

瓶中的水不断震荡,旋转凝聚,然后赫然化作一道水箭,将瓶身爆开一个洞口,激射而出。

水箭飞出数米而不散,直到撞在院墙上,才轰然溃散,水滴如雨点般,洒落在林煊种植的那棵松树枝叶上。

林煊心中一喜,看向那矿泉水瓶,水瓶终于没有被他的拳劲给打飞出去,还好好立在凳子上。

而且他击打这一面完好无损,反倒是对面,留下一个半径约瓶盖大小的窟窿。

“我就说嘛,理论上是可行的。”

林煊嘴角挂着一抹笑容,轻吐几口气,将浑身震荡的五脏之气收敛于脏腑之中,再看向那依旧伫立在原地的水瓶,心中不由的生出一丝自豪。

他创造了奇迹,真的完成了自己所想象的那般景象。

这种感觉,说不上的舒服与自在。

望着自己的拳头,林煊初步估量了一下,如果将水瓶换成一個普通人的话,他的这一拳,恐怕足以震碎其五脏六腑。

虽然林煊无意与人争强斗狠,但有了这一份自保的能力,他觉得还是不错的。

至此,他的五行拳,终于小有所成了。

今后,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修炼,然后加加点即可。

就是不知道这五行拳对他的病情有没有起到作用。

林煊想到这,觉得还是不能懈怠,所以赶忙消除心中的那一丝得意之情。

果断将五行拳又完整的修炼了一遍。

一个小时后。

修炼完,他能明显感觉到自身脏腑之内的五脏之气,已经相互贯通,融合。

同时五脏之气相互约束,制衡,以致于它们能很好的融于五脏之中,正应了五行中的相生相克理念。

当然,学无止境。

他还要一直进步才行。

虽然林煊现在对五脏之气已经相当了解,哪怕是不调动真气,他通过五行脏气凝力,运力,发力,就能做到恐怖的杀伤力。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他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将全身的真气与五脏之气融会贯通,那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别看他这个设想很简单,就是将两种气搅合在一起。

但实际操作,想要理论上难得多。

毕竟两者的组成就不太一样,真气是外在能量的具现化,而五脏之气是脏腑的原生力量。

前者趋向于能量的流动转化,随心而动,后者则是遵从五脏协调之力,根本上还得遵从身体的调度。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唯心,一个唯物。

不过若是能将这两者结合,那绝对就是气力合一的至高境界。

而所谓的气力合一,在林煊的想象中,应该是力随气动,二者能相互转换。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力是有传递性的,且相互作用。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改变力的传递方式,颠覆力的相互作用理念。

用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来说,就是他要修炼隔山打牛。

众所周知,这招式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不符合自然科学的规律,凡事打、攻击,都是需要力量,隔山、隔空无法实现力量传导。

但他不一样,他真的修炼出来了真气。

如果做到气力合一的境界,那气就是力,力便是气,两者无缝切换,气作为载体,自然就能将力传导出去。

虽然隔山打牛是虚构的,但在武术中还是有一种名为“透劲“的神话。

尤其是内家拳中,就有透劲和绷劲一说。

绷劲就是我用拳打在你身上,拳的力度只是局限在拳头跟身体的接触面上,这样的话你就被我的拳给绷出去,摔倒在地,但是对你身体内部没有什么伤害。

这种绷劲如果有林煊想的那种气力合一的境界,想实现,是有可能的。

因为既然气能做为力的载体,也就意味着力的形式能做出改变。

简单来说就是,在你将拳头打在人身上的时候,拳力可以通过气而改变,从而变得分散,完成了从冲击力变为推力的转变。

这样一来,绷劲的理念就实现了。

而透劲正好相反,是拳头虽然打在肚子上,但力度能到内脏甚至后背,这样的拳不会把人弹出去,而是对身体内部造成伤害,也就是内伤。

如今真要给自己定一个武道修为,那么林煊认为,他应该已经修炼出了透劲。

但就如他之前所想,如果将透劲在提升一个档次的话,那不就是隔山打牛的效果了么。

想到便做,林煊当即开始往他的那种理念方向修炼。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气力合一。

如果没有这个境界的加持,那么以上那些,皆是空谈。

不过林煊并不是没有一点思路的,他不仅研究过形意拳,几乎很多种拳法都去了解过。

其中就有气与力合的理念。

虽然跟他的理念有区别,但非常有着学习的必要。

其中就有讲到,气与力合,分为很多层次。

就比如刚开始的运转自如阶段,此时刚开始练功,启动体内气血运行,会有比较明显的气感。

此为第一个层次。

这时气血多浮于表皮,如果不能收敛心神,执着于气力与气感的话,就会真气外游,这个时候的力量是浮气与后天力结合产生的浮力。

这一层次跟他之前还未能真气外放的时候差不多,但又有所不同,他的气力并不漂浮。

而接下来的层次就很有研究的价值了。

当你静下心来,使气血收敛而行于皮下肌肉之间,则会内有真气往来之感,是为“潜气内循”。

随着功夫进展,气血不断推动形体,此时的气与力合是内力,不再是后天的浮力,死力。

然后随着真气的日渐增加,再次深化,则进入到循经导脉阶段。

久久习练,则内气产生太乙循经。

这时,随着姿势、动作的变化,体内的真气会随之运转,这个阶段是进入了内壮混元。

名为真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