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
稍微冷静一些的曹珣看着分成两边的士兵们,站在最前面的就是刚才起了纷争的几人。
他沉声问道:“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士兵们不知道曹珣为何要突然询问这些,面面相觑之下,最后还是老实回答。
“回将军,小人朱石,济南土鼓县人。”
“我叫李虎,东平国寿张县人。”
“许富,东郡东武阳县人。”
“小人朱保,也是济南土鼓县人,将军。”
……
曹珣的目光扫到谁,谁就老老实实地报上姓名和户籍,连问了十几个人,曹珣又看出了一些事情。
济南国和乐安国的是青州人,是阻止杀人的一方,东平国,东郡这些则是兖州人,也就是要惩戒杀人的一方。
很明显,这些士兵因为地域的关系已经分成了两派。这是他之前没有去注意的事。
“你为何不杀他们?”曹珣看向代表青州的士兵。
那青州兵吓了一跳,他刚才可是亲耳听到曹珣下令杀死那些人的。此时见曹珣质问他,便以为是不喜他的做法,要拿他立威,连忙跪拜在地,不敢起身也不敢应话。
站在他身后的其他青州兵皆脸色一变,有人同样跪拜在地,口呼将军饶命,其他人则低着头,不敢与曹珣对视。
“朱石,你这是作甚,我曹珣是什么洪水猛兽吗,起来说话。”曹珣的声音没有太大波动。
那朱石身体一震,抬起头,看了看曹珣的脸色,确定曹珣的意思后,这才起身回话。
“回,回将军,这种事,小人……以前见多了……都是些穷苦人,不是,不是……”
“你想说,他们不是穷凶极恶之徒是吧。可朱石,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是人呢。”
“可,可……”
朱石也是个七尺好几的壮汉,此时却支支吾吾地讲不出话来,完全不像平常在同袍面前的做派。
曹珣多少也能猜到这个朱石的心思,要么他本身是个心善的,要么就是这几个食人的是青州人,他心软了。
甚至,他还怀疑这朱石估计以前也吃过人,所以觉得没什么。
前世,曹珣总能在各种书籍或视频里听到人相食这几个字眼。
但穿越后的这些时日以来,他杀过人,也见过白骨,却很“幸运”的没撞见过吃人,他一度以为那只是极少数事件,自己能不碰间那实在太好了。
可今日,他就亲眼见到了,离他很近,场面也很恶心。与其说愤怒,不如说是恐惧更贴切些。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想抹杀掉那几个人渣。
但在注意到那几个人已经麻木不堪,士兵们隐隐分成两派后,他还是决心做点什么。
“想来你们其中有些人,并不是自愿当兵,可不当兵,怕就要饿死了。”
“既然如此,不管你们来自何处,以前又犯下何事,如今你们都是我的士兵,那便要听我曹珣的。”
“今日我便立下军令,我曹珣军中,不允许此等禽兽之举,若是被我知道谁犯事,必斩首示众!”
曹珣说完,顿了一顿,他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去宣扬什么思想,过于超前也不符合现实。只能尽量用贴合他们这些平民出生的人们的想法去说话。
先定下基调,不允许吃人,谁敢犯禁就杀谁。
“眼下中原战乱四起,幸有曹公挽大厦于危难,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尔等听命行事,勇猛杀敌,我曹珣便保你们有饭吃,曹公也自会封赏你们。”
接着高举曹操的大旗,许下承诺和利诱,让他们安心的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最后……
“今日我等上阵杀敌,只为日后子孙不再忍饥挨饿,这便是我曹珣的宏愿,今日告诉诸位,与君共勉。”
曹珣说完,见人群里有人神情激动,有的则一脸茫然,也不管他们听得懂多少,命人将地上那几个人杀了,最后让朱石将其掩埋。朱石不敢不从,乖乖领命。
我们总是憧憬来到汉末,因为这是一个人才井喷的时代,一个个能力非凡的人物登上舞台,演绎出一个个慷慨激昂的精彩故事。
可建功立业的同时,这又是一个生命苦难的时代,每一个站在权利高位上的人,他的身下都是累累骸骨。
所以,曹珣不能只盯着建功立业后的成就,只想着怎么让曹魏政权顺利延续,他还得认清这是个吃人的时代。
光与暗总是并存的,他突然有些理解曹丕后来为何会形成那种阴郁的性格。也由衷地佩服曹操和刘备那强大的心志和抱负。
好在,他还是清醒的,还没有陷入怎么不择手段地建功立业,怎么谄媚奉上,他还能保持有自己的良知,那就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
所以,曹珣最后说的话就当作是撒下一粒种子,不期望他会开花结果,就像他自己说的,这是我的宏愿,和封侯拜相一样,与君共勉,如果有人认同,那便追随我吧。
这个插曲就这么过去了,全军又重新上路,策马行走在曹珣身边的曹昂似乎很高兴,他凑近同曹珣小声道。
“不曾想,珣弟你竟有如此大志,这么说来,反倒是兄长我志向小了,不怕告诉你,我想做卫将军的,父亲都不知道这事。”
看着曹昂那一脸认真的样子,曹珣心里一笑,你们父子二人,一个想做征西将军,一个想做卫将军,倒是很像。
“兄长若是卫将军,那我就只能当个前将军了啊。”
“哈哈哈,谁说做弟弟的官职就一定要比兄长低,放心,等哥哥做了卫将军,便向朝廷举荐你当车骑将军,父亲嘛,便是大将军了,到那时,还有谁敢惹我曹家。”
曹昂说完哈哈大笑,惹来身旁士兵们的侧目,曹珣也笑,心里却偷偷说道,可你们父子是当皇帝的命啊。
-------------------------------------------
成阳县城,杨昂家中。
曹珣的信使在书房内见到了杨昂,他年近四十,正当壮年,身长七尺五寸,一双眯缝眼,让人很难看出他在想些什么。
“你是说,你们有四千步骑?是哪位将军前来?”
坐于案桌后的杨昂看完书信,再听到来人的话后,很是吃惊,稍稍挺直腰身。
得知领军前来的有曹操的儿子曹昂和义子曹珣后,他眼神一转,又坐了回去。
沉吟片刻后,他朝信使温和道:“回去告诉曹将军,只要他肯许我县令之位,我便助他夺下成阳。”
信使不敢怠慢,连忙出城回到军营内,将杨昂的要求告诉曹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