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1 / 1)一根撬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静县其实离着金城不远,不到三百公里。事故第三天的时候,收到消息的加入就来了金城。朱爱民家里来的是他父亲和媳妇,朱爱德的父母都来了。大概是担心被欺负,他们带了村里最有权威的村长过来主事。

张强去医院见了几人,无非是慰问一番,几人的口音都有点重,说话还要连蒙带猜,全程也几乎是村长代表家属说话。

讨论赔偿的时候,因为公司还没有法务人员,索性从外面请了一个,全权负责跟家属谈赔偿。

不到一天时间,处理方案就拿到了张强手里。

主要就三个意思,第一治疗费用公司全权负责,家属路费公司全权负责。第二是给死者10000元的慰问金,给重伤者3000块的慰问金,给轻伤者500块的慰问金。第三是公司放弃追究几人法律责任。

张强有点不解,怎么好像公司成了受害者?

钱欢欢全程跟着律师参与了协商,律师的话她记不清了,却也刷新了三观。照着律师的说法,好像是几人反倒应该给公司赔偿十几万,但是本这人道主义精神,公司给几人一些经济救助……,她也讲不明白,张强也没挺明白,就是都感觉挺魔幻的,照这么说,难道开个公司,造些事故,就能靠告工人发财了?

虽然不解,但张强知道,就算是心中不忍,这还就是合理的处理方案。

等着张强代表公司给家属送上慰问金的时候,家属果然连连表示感谢,倒搞得张强有些浑身不自在……

照着习俗,人死了是不能在外头过头七的,家属来的第二天就要带着死者回家。朱爱德还不能移动,家属也就留在医院照顾。

张强给叫了一辆救护车,朱爱民的家属随车走,张强和相虎带着村长跟车在后面走。

车子走了四个小时过些,就到了县城,照村长的说法,后面的路还得两个小时,众人也就停车吃饭。

宁静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名副其实的千沟万壑,出了县城走了不到两公里的柏油路,车子就拐到了砂石路上,两辆车都不熟悉路况,车速一下就降了下来,爬山、盘山、下山、上山,颠簸又惊险,到最后也就见怪不怪了,偶然一块小平塬,路况稍微好些,也还没等车速加起来又到了山路。

众人从早上九点多出发,等到了村口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过了。

车子在村口停了下来。

“到了吗?”张强问村长。

“还没到家,刚到村口。”村长解释了一句,下了车。

“喊一下三爷爷,就说爱民回来了。”村长对着村口拉闲话的几个女人喊了一句,其中一个女的飞奔而去,另外三个围了过来。

“爱民拉回了的?”有人问道,都是一个村上的,几人出门的时候,村里就都知道出事了。

“嗯。”村长淡淡嗯了一声。

张强几人连着救护车司机都下了车,一个看看是什么情况,一个也是松松筋骨。

“外面死的人,不能进村里,我们等着村里的长辈来处理。”村长过来解释。照着这边的习俗,客死他乡的人,要停灵在外面,也不能埋坟头,要用草席裹着送到山里去埋,至于为什么,村长也解释不清楚。

不到十来分钟,村里几个老人领着一帮子年轻抬着桌子板凳,抱着草席木板什么的走了过来。

村长迎了过去,恭敬的喊了着“三爷爷,四爷爷……”

在几个老人的指挥下,年轻人很快在村口的平地上打起了一个简易的板床,铺上了草席。又挖坑埋了几根木头,扇上塑料,做了一个简易窝棚。然后拿着黄纸盖住死者的面孔,几人把死者从车里抬下来放到了床板上。

张强安排相虎给急救车结了账,把车停在了路边,三人就跟着给帮忙。

这边一顿忙活,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不但灵堂搭了起来,纸幡挂了起来,还搭起了三四个窝棚,窝棚里面桌子凳子都摆好了,甚至连简易的灶台都搭建好了。到后来,张强看着,来来往往的大人忙着杀鸡宰羊,只穿着一条脏兮兮肚兜的小孩子们蹦蹦跳跳的到处乱窜,还真就是全村吃席的欢乐局面了。

傍晚吃了一碗羊汤面,村长带着三人去他家住宿。

跟张强家那边很像,这村子里,大多人也都住的是窑洞,不同的是,这边崖庄多一些,张强家里那边地坑庄多一些。是崖庄还是地坑庄,其实取决于地形地貌。

如果村子是在塬上,村里面就是地坑庄多,所谓地坑庄,其实就是在平地上挖一个五到八米的大坑,然后在挖出的断面上在横着挖窑洞,人多的家里,就三面四面的都是窑洞,人少的家里,也就向阳的方向挖几孔窑洞。这种地坑庄,往往需要建一个十来米的行趟,也就是从挖一条从底面到坑底的斜洞,以供人初入。

如果村子是在山腰或者山底,村子里就是崖庄多。所谓崖庄,就是在天然的断崖上,横着挖及孔窑洞,崖面宽的话,就只在向阳的方向打窑洞,崖面不足的话,就会在两侧再打窑洞。这种崖庄,虽然不用挖行趟,但因为多是建在山腰里,所以出门上坡下坡比较多。有些地方,打远处看去,从山顶到山脚,密密麻麻的都是窑洞……

村长家的窑洞建在山脚,从地形来看,算是村里较好的地段了,毕竟爬坡少些。

进了两块木板做的大门以后,是一个五六十平米大小的院子,院里挂着两摞玉米,整整齐齐的,应该是去年收的玉米还没有打玉米粒,这么一看,村长家里应该是比张强家日子过得好些,毕竟之前的时候,张强记得母亲在玉米晒干的当个冬天就会打了玉米卖钱度日。

“家里穷,你们担待下。”村长带着三人进了正中的窑洞。

“家里的老人在村口帮忙,回了应该晚了。”村长拉开点灯,解释道。

灯泡瓦数不大,灯光有些昏黄,借着灯光打量了一下,进门左边是一个小木柜,上面架着个黑白电视,右边盘的是一床土炕,墙上用都用报纸糊了。

往里面去,五六米深的尽头摆了两口金黄色的棺材,棺材前面靠墙放着一张八仙桌,墙上挂着一副中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