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有害者九”
说修筑铁路是“害国扰民,作法自困”。
一是筑铁路购买民田,使田主成为游民。
二是筑路器用洋匠,进口各种设备,银钱大量流出国,难有珠还之日,而借贷外国,则是白穷之道。
三是火车票行则货物流通,人心增奢,财产日以虚糜,以至百姓穷匮。四是德国开通铁路后,物价腾贵,而中国民贫,物价上涨更影响百姓生计,“末有不令军民度日倍艰者”
五是开铁路自平山川之险,何必要?“自失其险.以延敌哉”?
六是民富则不生外心,民穷则易萌他志。
如让洋人行火车到清国各地,愚味村民易受其诱惑而沟通,则民情不可尽恃。
内溃为虞。
七是铁路之利于行兵,要看双方兵力之强弱。
兵力强则我可速以挫人,兵力弱则人亦因以蹙我。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此举若成,“徒代人布置耳”。
八是西洋地狭而“莽无伏戎”,故火车通行无阻。
我国地广,盗匪多,火车行则易受土匪为害。
九是如果先造一条铁路“则火车所到者十之一,不能到者十之九,各处商货依然不能周通,指兵威依然不能骤至。
那时见其无益,废之则前功尽弃,行之则浩费难供,实是作法自困。
刘锡鸿真的不知道火车的便利吗?
不!
他是知道的。
他是晚晴首批驻外使节,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清朝人。
但他为何还要如此?
在李修齐看来,刘锡鸿不是不了解洋务运动,他是更了解大清啊!
平心而论,他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中也是有可借鉴的地方的,如他指出铁路的修建有可能会便于外国列强控制中国,丧失主权,借款修铁路亦然。
“囊者英法构衅,屡获逞于海隅。然而未敢深人者,即以道途阻修,运炮运粮两皆易窒之故。今奈何自失其险以延敌哉?’
上下官员腐败成风,铁路单一,不能到者十之有九等等。
顺后来的历史也印证了他的这一担忧。
刘锡鸿的思想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值得借鉴、深思的地方。
但依然不能改变清朝走向灭亡。
如今的萧瑀历经几朝,在他的内心便是遵循祖制,按照先人的方法行事,循规蹈矩。
而在李修齐看来,社会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社会的发展也会伴随这各种问题,但却不能因噎废食。
社会的发展的确会生出新的问题,同时也会将很多旧的问题消弭于无形,从整体看来,方向上是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的,这点就足够了。
至于这其中的对与错,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李修齐也不想去争论什么,他往往是把结果直接砸在人的脸上。
那时候所谓的对与错都没那么重要了,有的只是不同的选择下,所承担的,相对应的后果。
台上的李世民看向台下出列的群臣,出言道:
“萧卿虽一心为国,可其已触犯了律例。
为社稷之心,朕已知悉,固令其赴任金州刺史。
而其触犯律令,难道也不处罚吗?”
长孙无忌这时出言道:
“陛下,臣以为,宋国公既然触犯了律法,那么必然要处罚,否则律法立之何用?”
长孙无忌的话刚落音,御史台便有一人出列反驳:
“长孙相公此言差矣,律法的建立也是让家国,让百姓的生活,让人们长治久安。
而此刻萧公不惜以身试险,只为让陛下明白,百姓的利不可轻易攫取,而人们也不可无人种粮。
此乃救国利民,有着无上功劳的举措,为何还要惩罚?
若是此等功劳还要惩罚,那请问长孙相公,还有谁愿意报效朝廷?还有谁能信服于陛下?”
长孙无忌皱眉,出言驳斥道:
“律法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维护秩序...”
还未待长孙无忌说完,又有一人上前:
“可还是要顾忌人心不是吗?如今朝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灾难,突厥兵临城下,水灾,旱灾,蝗灾,此时才刚刚平稳下来,正式安定百姓人心之时。
若此时陛下因萧公忠肝义胆,忧国忧民,不顾一切去为百姓发声,而给萧公定罪,那么试问长孙相公,这叫天下黎明百姓如何看待陛下?”
此刻又有人上前:
“律法不外乎人情,无论如何,也应该让百姓感觉到我等不是那冷冰冰,不为百姓考虑的佞臣。”
说着佞臣的时候,还将目光瞥向李修齐。
也有不少人上前支持。
此时一直不发一言的房玄龄上前。
“陛下,臣以为应当是要严正典刑,律法不外乎人情,这种情并非人情、私情。
律法有情是律法对百姓人文习俗的关怀之情,是一种博大情怀。
将律法有情视为私情、人情,是对律法有情的曲解,是对律法的背叛,是对律法正义、良知的玷污!
正是律法无情,才能使执法者不依靠自己的好恶评判是非;
正是律法无情,才使人间处处有真情;
正是律法的无情,才使有情的国家正常的运行。
律法对罪犯的制裁恰恰是对被害者的告慰之情。
铁面无私恰恰是对整个国家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恰恰是情与法的完美结合,恰恰体现了律法的正义和良知价值。
无论立法还是司法中,律法均以正义、良知、博爱的精神昭示于人,最大限度保护百姓,实现正义,难道这不是律法的情的体现吗?
有道是,法律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晖照万家。”
“玄龄所言极是!”
李世民也点了点头,赞同道,随即看向萧瑀,问道:
“萧卿,你可有何话说?”
萧瑀呐呐的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吐出一句:
臣虽罪,但臣亦往之,无悔!
随后便伏地纳首。
殿内随即便又是一阵喧哗。
有人出列道:
“萧公虽罪,但其行为臣钦佩不已,臣在此向陛下请求,减轻萧公的惩罚。”
见有人出列求情,顿时在场方才被萧瑀的言行所动容者,纷纷出列。
“萧公为国为民,为此不惜以身试法,臣等钦佩不已,请陛下减轻萧公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