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刘易就去了话剧团销假。
走进小二楼,略带一丝陌生的感觉,毕竟十几天没来了。
演员们还是照常在一楼练功,见刘易回来了也都纷纷打招呼。忙着的冲他点点头,不忙的说句话。
“呦,回来了,可别去了趟首都就瞧不起家乡人民了,哈哈哈”
“不错啊,年纪轻轻就能去京城开文化交流会,前途不可限量啊。”
也有酸的,比如这位。
“哎呦,刘老师怎么没留京城工作啊,是京城没辽市好吗?”
刘易撇了他一眼,理都没理,你算哪根儿黄瓜啊?
刘易径直走进了团长办公室,敲了两下门。
“进。”
刘易走进去,团长正在看着什么文件,抬头一看是刘易。
“哦,小刘啊,你来的正好,这不是还是有两个月就元旦了吗?咱们得排一出新剧,供全市人民观看。你有什么想法吗?”
“团长,我就是来销假的,不是还有林老师吗?怎么也轮不上我啊。”
林老师就是酸刘易那位,其实年纪不大,才三十出头,来话剧团也得有十年了,平时也写写文章什么的,但是没发表过几篇,没什么文学天赋。
“他啊,水平不行,跟你比不了,哪像你,年纪轻轻就在全国发行的报纸上登了好几篇文章。这个事你就别推辞了,这是工作任务。”
“行吧。”
“你先回去吧,今天好好想想,明天开会。”
出了团长办公室,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里人还挺全,负责舞台布景的李建民,负责灯光的王四海,编剧林民有,就是那个林老师都在。
刘易打了一圈招呼,除了林民有。开玩笑,当我小刘是没脾气的吗?
第二天一早,便有人来通知会议室开会。
刘易到了之后,看了一圈。
发现几个演员都已经在会议室了,还有团长也在。
“开会内容大家伙差不多都知道了吧,就是排新剧。咱们已经好几年没排新剧了,总是那么几个老剧目一直演,一直演,别说老百姓了,我看了都烦。”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大家都捧场的笑了笑。
哎~这就叫人情世故,领导说的话哪怕并不好笑,他当笑话讲,咱就得笑。
待大家笑过之后,团长双手虚压。
“来吧,同志们踊跃发言,今天咱们就商量出一个新剧出来。”
“老林,你先说吧。”
林民有第一个举手。
“我觉得咱们还是以改编为主,创作一出新剧,工程量太大,时间也不够。”
“嗯,老林说的对。”
丫说的就是废话,用他说?还创作新剧,吃屎去吧。
“来,老李你说说。”
“主要是场景别太大,经费有限,场景太大做道具布景的钱太多了,人手也不够。”
“不错,经费有限,人员有限,咱们能省则省。”
团长瞄了一眼坐在最后角落里低头发呆的刘易。
“咱们也听听年轻人有什么想法,刘易,你也来说说。”
“呃,我觉得《林海雪原》不错,电影和京剧,电视剧都有改编,我觉得也挺适合改编成话剧的。而且故事就发生在咱们东北地区,故事主题也非常好,展现了我们东北人民的勇气与智慧。”
团长听完,与旁边的几个话剧团的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暗自点头。
“好,不错,非常好,先记下来,过后再研究研究。还有吗?”
之后又有几个人提了几个项目。要么太老,要么条件不允许。
刘易则继续发呆,唉,开会果然都是无聊的。
几天后,又开了一次会,决定了新剧改编林海雪原,并公布了人事认命。
导演:王尧
话剧团唯一一位参与过大型演出排演的导演,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吧。
布景兼道具:李建民
这个之前提过,也是唯一一个布景师,道具师。
演员就不提了,一个市话剧团,就那么几个演员,能凑齐就不错了。就这还得删掉几个人物,删掉一部分剧情呢,争取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最后是编剧,团长直接给了刘易。
没得说,排这戏都是人家提的建议呢,你有意见你也提一个啊,说的就是你,林民有。
团长办公室。
刘易还在软磨硬泡。
“团长半个月怎么可能写完啊,你这是要我的命啊,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啊。”
刘易一着急,连六爷的名言都秃噜出来了。
“什么玩意乱七八糟的,什么改编胡说的。
小刘啊,你得理解理解,我们要赶在元旦演出,今天都十月八号了,就剩不到两个月时间,排练怎么也得一个多月吧。”
“那也不行啊,改编剧本哪有那么简单啊。”
“你努力努力,组织上也是对你的信任,才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到你手上,你还年轻,正是奋斗的年纪。好了,就这么定了。”
“····”
“那我得在家创作,单位就不过来了。”
“没问题,到时间把剧本拿来就行。”
唉,重生了还得当社畜,造孽啊。妈的,毁灭吧,累了。
社畜小刘又开始了码字生涯。
其实半个月写完也没那么难,毕竟有原著,毕竟刘易看过徐客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而且他本来就决定只改编《智取威虎山》这一段。
话说《智取威虎山》看完之后谁敢信这是一个香港导演的作品?所以说徐客厉害就厉害在这,那种感觉拿捏的就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