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武大武二(1 / 1)陈于沉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月姑娘身材纤细,肤色白皙,虽戴着面纱,打扮素雅,但一眼望去便知此人是个十足的美人。

难怪前身对其颇有想法,的确是个论身段容貌均不输给武后的绝色佳人。

“先生如何称呼?”

冬月姑娘一边引路,一边询问。

“在下姓武,名长生,字太白。”

赵长安微笑回道,随即又替武后介绍道:“这位是我胞弟,冬月姑娘叫他武老二即可。”

武后看了赵长安一眼,双目微眯。

冬月掩嘴轻笑,道了声:

“先生风趣。”

在冬月姑娘的带领下,赵长安与武后来到一间格外宽敞的房间。

一推门,内外便是两个风格。

外部奢华,纸醉金迷,内部则以竹为主体,兰花点缀,房内有假山流水,丝竹音乐。

屋内十余人盘坐蒲团围成一圈,圈内摆一方桌,桌上置一古筝,桌边落一火炉,炉中小火,上架酒壶,壶内酒水微滚,释放着淡淡的酒香。

三人刚一进屋,众人便齐刷刷转向门口。

赵长安打量几人面孔,微笑致意。

武后的目光落在其中几人身上,不由皱眉。

她看到了数个熟悉的面孔,其中便包括新科状元庞琳以及景国使团中的一人,没记错的话,此人便也是景国的新科状元。

两国状元齐聚一屋,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冬月姑娘,您方才突然离去,便是为了他们?”

庞琳今日的姿态与当日在殿上的唯唯诺诺截然不同,他面色微醺,气势咄咄,说话时看着赵长安二人,眼高于顶,言语中多有质问。

冬月姑娘眉头微皱,刚想发作,便想到传闻中庞琳此人尤为受到武后器重,甚至坊间有人称武后便是为了庞琳才找人刺杀的陛下。

不管传闻真假,夸张与否,庞琳在当日殿试时的一番对答受到武后的大力夸赞是真的,这说明人家简在后心,不能得罪。

虽说宁王即将入京,大商的江山即将易主,但在那之前,武后仍是这个王朝的掌权者。

除此之外,就算没有武后的青睐,庞琳也与当朝次辅关系密切,据说其母与朱次辅乃青梅竹马,关系莫逆。

庞琳对面,一名穿着打扮与旁人迥然不同,口音也有许多差别的青年起身微笑道:“冬月姑娘,还不快为我等介绍二位兄台?”

此人名为朱明文,正是景国使臣之一。

相比较庞琳的气焰嚣张,朱明文和煦的态度便让人如沐春风。

他的话让紧张的气氛变得稍微轻松了些。

冬月给了朱明文一个感激的眼神,随后向着众人介绍道:“这位先生姓武,名长生,字太白,边上这位先生则是太白先生的胞弟,名为武......武......”

说到这里,冬月突然不知道如何介绍下去,难道真的称其为武老二吗?

“我叫武二郎。”

武后主动开口。

庞琳轻蔑一笑,抬眼说道:“武大武二,你俩从何而来?这京城我可没听过有姓武的世家。”

他生性狂妄,自从得知宁王即将抵京,而他的朱伯父即将接替不知好歹的胡唯民当任首辅后便更加的不可一世。

赵长安有些诧异地看向庞琳,心想你我首次相见,怎么说话夹枪带棒?

武后按捺住内心的愤怒,看了眼庞琳,淡淡回道:“我兄弟二人来自通州。”

“通州?那你们跟皇后娘娘倒是同乡。”

武后眯眼问道:“你跟当朝皇后很熟吗?”

熟悉她的人,比如说赵长安,一看武后这个模样便知道她心中真的怒了。

庞琳自然不知,他大笑道:“何止是熟悉,当日殿堂之上,皇后娘娘钦点吾为状元,又破例邀吾参宴,赐吾腰牌,并告知龙卫,往后凡我入宫,可自由通行,不必通报便可见她。”

武后呼吸略微加快,压着喉咙说道:“我怎么不知道皇后娘娘有赐你什么腰牌?”

庞琳不屑道:“你一个通州人,怎么可能知道宫内秘事?”

赵长安伸手捂住眼睛,他担心见血,但武后显然比他想象中的更能沉得住气。

只见她突然笑道:“听闻宁王即将抵京,届时天地变换,你与皇后娘娘关系如此亲密,难道不怕清算吗?”

此言一出,场间众人纷纷咋舌。

这虽是人人皆知的秘密,但很少有人敢冒着大不讳的风险当众说出来。

赵长安本以为庞琳听后会面露惧色,但他丝毫不慌,反而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看着众人,意味深长道:“像我这种人才,不论是在哪朝哪代都一定会被重用的。”

庞琳自信凭借他与朱坤的关系,宁王登基定然也不会动他。

“是的,你一定会被重用,我敢肯定。”

武后笑容满面。

赵长安见了,下意思打了个哆嗦。

这是前身的记忆在作怪,害得他冷不丁地就会被武后吓上一跳。

“今日只谈风月,莫说政事。”

眼看话题越来越偏,也越来越危险,冬月姑娘连忙打断对话。

“不错,美人当前,谈论政事,的确有伤风雅。”

席间一人随声附和。

冬月姑娘又从怀中抽出老鸨先前递上来的诗词,她将纸张舒展,看到上面的诗句后再度被震撼,抬头看向相貌平平无奇的武太白,心中感慨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同时隐隐也有些遗憾。

若太白先生的长相再俊俏些,那该多好?

可惜世间难有两全事。

上天给了他才华,也没收了他的相貌。

“冬月姑娘手中拿的是什么?方才你便是看了它就匆匆下楼,紧接着便带着太白兄二人登楼。”

“一首旷世之诗。”

“何等诗作竟能称得上冬月姑娘如此称赞?”

冬月姑娘展开手中纸张,一一展示给众人。

能踏入此处的皆是于诗词之道有所成就的人,他们自然能一眼看出月下独酌的精妙之处,不由连声感慨,自愧不如。

朱明文面露惊讶,他为诗中描绘的意象所折服,不由感慨大景竟也有此等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