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方对峙,易飞本以为对方会依仗优势的骑兵队伍,试探攻击几次,尤其是这个时候已经稳定住了军队的纪律,毕竟对面的统兵大将汝阳王,可不是蠢将。
只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对面不仅没有进攻,反而后退了。接下来的几天,对面的元军在义军的步步紧逼之下不断后退,惹得义军的参谋部和斥候们不眠不休的思索为什么元军会不战而退。
即便是易飞在帐中都有些心不在焉的,利用眼前的小地图不断勘察周边,防止落入陷阱之中。
“报,大统领,武将军求见”
“小武?让他进来。”
小武风尘仆仆的走进营帐道:“大统领,武当山派人送来的了一封张真人的手书,说是可以为大统领解惑。”
“哦,拿来我看看。”
看了一会手中的信,易飞笑了:“原来如此。”
看着小武以及诸多参谋们好奇的眼神,易飞道:“元军的不断后退,不是因为军队无力战斗,是那天晚上我表现出了大宗师级的修为。对面的元军,想来也有宗师级别的高手,确认了我大宗师级的实力之后,就不敢再正面抗衡了。”
“张真人信中说,大宗师之间其实也有一种默契,就是不会对普通的士卒随意杀戮,甚至都不会出现在正面战场上,这一是为了大宗师的各自生命安全和崇高的地位。毕竟,无论谁做天下之主,大宗师,都是被册封优待的那一批人。”
“另一方面,也是大宗师杀伤力太强了。这不仅是在军队上杀戮普通士兵,更是破坏人道王朝的秩序,会使天下一直大乱,民不聊生,所以才有了这种默契。”
“当然,大宗师不对普通人出手,这种情况也只出现在具有同等大宗师战力的情况下,。如果一方有,而另一方没有,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这也不是强制的规矩束缚,只是一种潜规则。”
“但是若是不遵守潜规则,对面也不会遵守,只会使情况越来越糟。而且,张真人在信中还提醒到,元朝的大宗师也是一个老头子了,有八九十岁,擅长精神秘法,已经时日无多,而且在得知我是大宗师级的实力之后,便有了和谈之意。”
听到这里众人也有点明白了,无论元廷的那個大宗师如何选择,只要跟易飞交手,无论胜败。他基本上就没有几天好活了,再加上旁边的张老道虎视眈眈,那个时候元庭肯定都不存在了,所以大宗师大战基本是不可能了。
小武听完道:“看来张真人的意思,是提醒我们要防止对面的大宗师过来同归于尽啊。毕竟糟老头子没几天好活了,谁知道死前会干点啥?”
有参谋听到这里道:“那大元有大宗师,这岂不是无法推翻爆元了?”
“元庭是猜到我新突破,不知这其中的规矩,又怕自身无法取信于人,所以才婉转的通过了武当山来传递信息,更是想要表达进行谈判的请求啊。”
小武看着易飞递过来的信件道:“这张真人信中还表示,若是不能弄死对面的大宗师,还是要少做杀戮,遵守潜规则,否则天下秩序大乱,对所有人都不是一个好事情。”说完之后又看向了易飞。
看着小武的眼神,易飞无奈道:“看我做什么?这种潜规则当然要遵守了,若是真的破坏这种潜规则,你觉得未来的天下能够做得稳吗?你们这些人随时都可能面临着大宗师的偷袭杀戮。一个不会死战的大宗师,是很难被杀死的。”
随后易飞又道:“向元军大营传递接受谈判的消息,随后参谋部组建一个谈判的队伍,至于条件,怎么离谱怎么来,军队不要停,继续向前推进,谈判归谈判,打归打,反正最终的目标是推翻元廷。”
“我们还是按照既定战略把元庭赶向大草原,既然大宗师之间有潜规则,那就用普通的军队来对付大元兵马。”
“而且谈判的消息一旦传递出去,对面就能够知道我会因为顾忌这种潜规则,不再出手,那就要小心大元朝廷来偷袭营寨了。”
众人纷纷道:“是,大统领。”
随后又开始继续布置,而没有了对不断无故后退的元军陷阱的担忧,军队的推进速度就更加快了。
接下来的几天,两军士兵开始试探性的小规模交手,直到易飞真的没有再出手的迹象之后,两军之间战斗的规模就开始逐渐的加强了,不过却没有出现像上次一样的正面大战。
而在这段时间,义军队伍也在不断的攻城略地,反而元军队伍仍然在时不时的后退个十里八里的,不过主力部队却也被元军队伍拖在了正面战场上。
毕竟,对面的骑兵机动能力远远超出了己方步兵,即便是周边攻城的队伍都时不时的受到骚扰,战略上却是逐渐的处于了下风。
不过,元庭也没有什么办法占据上风,虽然正面战场上,义军没什么建树,但是,在敌后战场上,义军的成果就比较显著了。
元庭治下总共六郡之地,除了被义军占据的北荒郡,还有成为两军战场的上方郡以及元庭都城所在的大元郡,其它三郡在抽调了戍守的郡兵之后,起义的势力就越加庞大了。
这其中不仅有易飞的部下,还有其它的义军势力,而其中表现最好的还是易飞的麾下,毕竟团结这一方面,是别人比不了的,现在又在两个郡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底盘。
若是现在这十万的元军主力回援,还有可能平息其它三郡的义军,否则元庭可谓是大厦将倾。而现在正面战场上,元军也不敢跟义军决战,若是损失过大,无论这场战争胜败,元庭灭亡都是注定的了,这也是大军不断后退的原因。
而在明悟了大元朝廷的整体局势之后,易飞也就不再强求正面战场上的胜利,只要拖住这10万大元军队的主力即可,等到另外两郡甚至是三郡的势力发展壮大,那么易飞的实力就在不断的增长,而元军在不断的削弱。
此消彼长之下,这10万大元主力甚至大部分都可能会不战自溃,因为其中只有3万铁骑的主力,是真正的大元军队,剩下的5万多人都是被征调的普通汉人郡兵和青壮。
不过,易飞想象的很美好,但是他也知道,无论进退两难的大元朝廷怎么选,最后都避免不了一次大决战,而且时间不会太久了。
因为随着另外三郡的混乱,这10万大军的后勤粮草已经逐渐的不足了,那么一场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报,大统领,根据斥候司截获的密报,大元朝廷已经下令给汝阳王,要在近期举行一场决战,彻底消灭义军,然后挥师****定三郡叛乱。”
易飞闻言点点头,王虎在身边道:“参谋部给出的意见是有两个选择,一是避免决战,拖住这10万大军即可,等其不战自溃,但是咱们没有大规模的骑兵,机动力差,结果可能造成咱们所在的上方郡,甚至是北方郡受到战争的波及。”
“另一条就是直接进行大决战。如果打掉这10万的大元主力,那么这场战争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易飞闻言点点头,那就举行大决战,同时传令另外三郡的据点,可以正式举起义军的大旗,攻城略地了。要尽快、尽可能多的占据大元朝廷的地盘,避免旁边几国的边军渗透进来,毕竟这以后都是咱们自己的地盘了。”
王虎回答道:“是,大统领。”
随后整个义军队伍这个庞大的机器开始源源不断的运转起来。
五天后,大元3万铁骑、5万步兵与7万义军在幽州上方平原上进行大决战,近20万人的相互厮杀,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这场第一次大决战,才逐渐的落下帷幕。
是役,大元骑兵损失近7000,步兵损失2万余人,随后后退十里。
而义军也并不好受,损失也近3万多人。
对面的元军普通步兵,大都是普通的郡兵,虽然其中不乏有个别的后天高手,但大多都是普通的青壮百姓。
而易飞的义军之中,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有第二级炼体级别的实力。之所以还是打出了一对一的伤亡比例,主要还是元军骑兵的原因。
这才造成了较大的伤亡,毕竟,即便是炼体修为,也只是力量大一些,仍然是血肉之躯,面对着上万人规模的骑兵,仍然是难以抵抗,所以才出现这种伤亡比例。
第一次大决战之后的第三天,两军再次对垒,这一次双方均投入了5万左右的兵力。
而这一场对抗,义军已经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因此面对着大元骑兵之时,虽然对其造成的杀伤较小,但自身的损失也比较小,算是不胜不败。
反而是正面不断碰撞的步兵,双方伤亡都比较大。等到结束之后统计,大元军队又损失了两万多步兵,近5000精锐骑兵失去战斗力,而义军一方只伤亡了,1万余人的兵马,算得上是一场小胜。
而在接连两场大战之后,元军的精锐骑兵已经不足2万余人,尤其是士气的降低最为致命,这一点义军一方因为忠诚度的原因,就没有问题了。
虽然战场上的汝阳王还有再战之力,但是大元朝廷却是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心思,反而接连下了几道命令,召回了15000多的精锐骑兵。
只剩下不足3000的精锐骑兵,并强行拼凑的2万左右的步兵,据城而守,组成了新的防线,阻挡义军的主力西进。
而被召回的15000骑兵,却护着大元朝廷的贵族,向着北方郡外的大草原撤离。
而被汝阳王占据的四方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也没处在战略要地之上,但是由于有这3000的精锐骑兵,义军却是无法绕过。
而且由于四方城是小城,内部的居民人口早已被军队驱赶出来,也没有了内应。
因此王虎没有命令士兵强行攻城,而是用三万多的精锐士兵在四方城四周不断的构筑阵地,将整个四方城团团围住。
剩下的两万多步兵及后方源源不断补充上来的民兵队伍,开始向着后方不断的攻城略地,各地城池在布武司和斥候司的帮助治下,纷纷开城投降,即便无法开城的,也能制造混乱,致使义军的行进速度飞快。
尤其是有1万左右的精锐军队,并2万普通的青壮郡兵,开始向着北方郡的义军势力支援而去,准备阻拦元军的贵族,带着大批财富向北逃离。
而义军的进兵策略一出,大都城中还在不断徘徊、折腾的大元贵族,却是放下了大部分的物资财富,只是轻装上阵,带着一部分金银财宝,飞快的向着北方郡外的草原逃离而去,间接的,也算是为义军留下了更多的财富。
半月之后,四方城中的汝阳王部耗尽粮草,突围无望,被两万多步兵叛乱,开城投降,其中精锐的3000铁骑在混乱之中损失2000多人,只剩下不足1000人的兵马。
而汝阳王并其子王保保兵败自杀,未曾被俘。
之后,义军的势力开始不断的向西突进。
三个月后,整个大元六郡,其中五个半的郡都已经被义军占据,算是彻底的推翻了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