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8章 也就这年头能这样干(1 / 1)看不惯我就自己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铭懂周晓白想问什么,这是担心他在分厂搞特殊化,脱离了群众,引发争议。

“有两三次开完会刚好是饭点时间,我就懒得回总厂吃。”

“吃小灶的每天差不多有300人左右,有的是家里条件还行的,有的是偶尔改善伙食的,有的是身体不舒服的。”

“几千人的工厂,每天生病的人就有不少。”

人多就没什么问题,周晓白脆生生道:“嗯。”

“一晃眼,火腿肠分厂规模变得这么大了。”

罗芸琢磨以后可以管很多人,“小铭,我们的研究所以后也会很多人吧?”

李铭不止说给她听,也是说给在场干活的人听,“研究所是集体单位,能养多少人,全看研究所的收入。”

“要是能研究出陶瓷的表带,一年产10万到20万根表带,可以养200多号人。”

“研究出陶瓷手表,养两三千人没问题。”

“要是研究出电磁炉,估计养一两万人都行。”

罗芸对此有些不解,“手表的销量更大吧?为什么手表的职工比电磁炉的更少?”

找到机会了,张海洋开口嘲笑道:“动动脑子吧!”

“手表的配件,那些表盘、指针什么的,咱们京城已经有单位在生产了。”

“电磁炉没有相应的配件厂,全都得新建生产车间搞配套,要的人不就多了去。”

李铭微笑道:“有一部份这个原因。”

周晓白猜测道:“是因为电磁炉是全新的产品,是外国人没有的东西,他们要向我们买,我们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出来么?”

李铭柔声道:“是的,主要是这个原因。”

“咱们大多数人喜欢炒菜吃,电磁炉动力小了炒出来肯定不香,动力够大的话肯定耗电多,咱们的用量不多。”

“外国人不会炒菜,他们只会乱煮乱煎,电磁炉刚好适合他们使用,销量应该很可观。”

张海洋纳闷道:“那咱们不是该重点攻关电磁炉么?”

李铭很随意的说道:“我们会建4个小窑炉,可以不停的试。”

“先试材料,看材料是什么样的效果,等有眉目了再找准一个方向猛攻。”

第一次见这样使用经费的,分析化学的陶枫建议道:“是不是先限定一个范围?”

“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怕经费被烧完了,没钱开新项目,激光物理的童思镛也劝道:“咱们还是先研讨一下挑比较有可能的材料下手吧?”

“相比漫无目的的试,对研究的进度也是一个帮助。”

10万块的经费经不起几下折腾。

这些被请来的研究员都是从正规研究所出来的,见识过重点项目的经费,比这里多多了。

当然了,大研究所里也不是每个项目都有很多钱,为了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项目没啥经费。

10万块钱可以搞很多研究了。

搞陶瓷的孙昌成比较谨小慎微,没有多发言。

陶瓷技术员曾祥民说道:“我们烧窑最大的成本是燃料,这种小窑炉和我们厂的隧道窑差不多,能耗比较小。”

“我们采用的燃料是液化石油气,虽然比1毛钱1立方的煤气更贵得多,要5毛钱1公斤,但是液化石油气更耐烧。”

“烧这么一炉,最多也就几十块钱。”

“我们烧出来的产品,即使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其实大部分是可以使用的,卖钱回本后亏不了多少,甚至可能还有赚。”

说到重点了,李铭接话道:“曾师傅说的对,我们不会亏本的。”

“对面的火腿肠分厂,加上机械分厂,有3000多名年轻人。”

“每次烧窑的时候顺便烧一些生活用品的陶瓷器,让她们开开眼界,最新的款式最新的材料,她们会买走的。”

周晓白在制药厂上班也学到了好多东西,“按你的计划,现在的人手就不够了。”

李铭早有准备,“我会安排一些临时工过来打下手,练泥、拉胚那些粗活不能都让两位大师傅动手。”

又抬了一筐耐火砖过来的袁军咋舌道:“做试验还能有得赚的!”

曾祥民帮着解释道:“这种窑炉比较省燃料还比较快出炉,产出也就比较高。”

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他们这些大师傅的工资不是这里开的,是陶瓷厂那里开的。

免费借用其他厂的人来搞生产,也就这年头能这样干。

当然港城肯定是不行的。

中环联邦大厦。

星辰公司董事长办公室。

娄晓娥这几天很忙,各个分公司的中秋活动都要出席以示重视。

刚刚赶回来的大舅哥介绍镁国的情况,“约翰逊总统之前已经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可惜没有谈拢。”

“要求增加工资的条件没得到满足,东海岸的7万多名码头工人搞了联合摆工。”

“北从缅因州,南到得克萨斯州,所有港口的装卸货工作全部停了。”

“几百条船就那么停在港口里,货物也跟着积压在港口里。”

娄晓娥有点不耐烦,“7月份是5万多名海员的摆工,这还没两个月呢,换码头工人了。”

大舅哥已经见怪不怪,“你是不知道芝加哥,反对越国的战争,已经几个月了。”

反对越国的战争,属于老生常谈,娄晓娥没有多问。

她问起码头工人的事,“增加工资,有没有谈拢的可能?”

大舅哥摇头道:“这次不单单是加工资的问题。”

“码头的企业主想搞自动化,以减少工人的使用量。”

“最后肯定能谈拢,但是涉及到失业的问题,一时半会儿不是很好谈。”

集装箱的兴起,也有码头工人的反对,有些事情实际是阻止不了的。

出声只是稍微延缓一下,让事情过渡得平滑一些,也让联邦重视他们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增加失业补助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之类的。

“好吧。”

娄晓娥接着说道:“镁国东海岸的港口不稳定,再加上拉美市场各国的摆工,开拓拉美市场的事情推迟吧。”

大舅哥也没辙,不无遗憾的说道:“本来想趁墨西歌办奥运会的时机,开拓一下市场。”

“没想到在离奥运会开幕还有10天的时候,墨西歌居然能发生‘特拉特洛尔科之夜’的事情,实在是太离谱了。”

10月2日夜里的事情,墨西歌城的太学生大约有30-1000人亡。

“阿根庭、芭西、秘鲁、哥伦比亚那一大片国家,现在没一个地方是安稳的。”

前两年的时候,娄晓娥还问过李铭,阿根庭在哪?李铭告诉她是离京城最远的国家之一,让她印象深刻。

汤洪德负责钟表业务,“还波及到了瓯洲,本来快要熄灭的火,又有再次蹿升的趋势。”

娄晓娥很快耐住了性子,没有继续说抱怨的话,给公司管理层打气说道:

“现在的国际局势,遇到困难是必然的。”

“危机是危中带有机会,转变思路化不利为有利。”

“争取从困难中发现亮点、找到新业务,是我们公司一直能发展壮大的有力武器。”

食品业务负责人陆瀚良琢磨道:“既然镁国本土的海运困难,那么镁軍的后勤供应很可能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大舅哥肯定说道:“应该会。镁国的东海岸有很多相关的工业企业。”

“他们临时安排汽运、铁路运到西海岸的港口也需要调配运力。”

“运费必然会水涨船高,他们很可能会等到谈判结束恢复了航运才再次发货。”

娄晓娥夸道:“陆总这个思路很好,可以让公司员工照这个思路拓展一下。”

镁軍这种不差钱的土豪是星辰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便开发出一项新业务赚的都比整个港城市场多。

整个港城的人都想要做外贸也是一样道理。

港城市场太小了。

九龙,一间不起眼的小作坊里。

海荣劳务公司的阿海和阿荣正在翻看手表。

阿荣恼火道:“TM的,你们怎么做的?”

“这手表看着也太假了,港城都没人会要,镁国佬怎么可能会花大钱买!”

光头小弟是阿荣的小表弟,“表哥!我们都是对着照片按着材料做的啊。”

阿海扫视了一圈问道:“你们有谁见过真表的?”

一群小年轻没有人敢应声,见肯定是见过的,记肯定是记不住具体的细节样子。

这个任务明显不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小年轻们不敢乱应。

阿荣郁闷道:“别人随便瞄一眼外壳就能认出来,这样的货色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搞这么麻烦也能做出来。”

阿海想了个办法,“量出来的尺寸看来还是不太行,不能省钱,等会我们去买几块真表放在这做对比。”

“我们的表是要造得真假难辨的程度,外壳外观一定要尽量一模一样。”

阿荣抬手扇了光头小表弟后脑勺一下,“不动脑子,有尺寸有色号有照片还做不好。”

挨了打,光头小表弟也不敢吱声。

阿海把手里的伪劣手表随意的扔桌子上,示意好兄弟到边上商量。

“黄福义说了,去镁国搞帮派的人已经安排好了。”

“要是镁国那里的进展很快,我们很快就要给镁国供货了。”

阿荣烦躁道:“就是因为这样,我才着急。”

“有李董送来的生产线,寒武纪实验室又把全套东西打包好了给我们。”

“要是这样子还做不出来,别人不笑话我们连造假都不会,我自己都觉得有些丢人。”

想想也是,阿海宽慰道:“时间是比较紧张,但也不用太急,去镁国搞帮派的人才刚刚过去,我们还有时间。”

阿荣有亲身经历,“李董肯定会提携去镁国办事的人,要是那人去镁国发展也很快,怎么办?”

阿海拍了拍好兄弟的肩膀,“你的担心不无道理。”

“能被李董看中的人可能也有两把刷子,发展迅速并不奇怪。”

“我们直接挖人吧,去那些模具厂、表壳厂、表盘厂、电镀厂挖人。”

“这些派去学的人都还没学到真本事,做出来的效果不行。”

俩人一开始的想法是派一些亲朋子弟去工厂学工艺,学会了回来自己的小工厂操作。

安排自己人做事,别的帮派不敢来撬人、抢人。

计划是很好的,高估了小年轻们做事的能力或者说用心的程度,一群眼高手低的小年轻算是搞砸了。

阿荣苦恼道:“我们不知道谁的手艺好。”

阿海随口说道:“让他们去找他们的师傅帮着介绍,或者招他们的师傅过来做事。”

阿荣眼神一亮,“你这个办法好,给他们加高工资,我就不信会有不愿意来的。”

名牌手表很昂贵,此时高端手表的入门门槛在200美元左右,动辄500、1000美元。

实际生产成本其实不高,仿名牌的利润也就很高,给工人开的高工资只是毛毛雨。

当然了,必须是能卖得起价的高仿表。

要是做工很假的那种,卖不上价钱,利润也十分微薄。

不管做什么都需要技术,造假也一样。

全世界,有相当多的地方是连造假都没有能力。

夜里。

城西2号院周家小别墅。

周晓白卧室亮着台灯。

床头,两名小年轻依偎在一起。

周晓白小声问道:“我戴的手表具体多少钱?”

李铭有些奇怪,“怎么了?”

“罗芸想买一块,她问了我两次了。”

“你跟她说,价格太高了,而且买不到了。”

“具体有多贵呀?我上次问你的时候,你还不告诉我。”

“我实话跟你说吧,你戴的这款手表在港城卖6666港元,在镁国卖1000美元还不含税。”

“这么贵!”

之前一直以为是几百块的进口手表,她没想到是2000多块人民币。

由于太惊讶了,周晓白一时没控住声量,连忙用手捂住小嘴。

好可爱的小姑娘,李铭把她搂到怀里,“你戴的这款手表是故意去掉了牌子的,实际是港城的天王星手表公司推出的旗舰款式。”

“你看这个表壳像镜面一样,比绝大多数的瑞仕手表都好,是用德国进口的特殊抛光机制作的。”

“里面的机芯也是特别调校过的,你妈那块手表,一天误差2秒,你这块一天误差0.2秒,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周晓白追问道:“你是怎么弄到的?”

李铭给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保守秘密太累人,我就不给你说了,你只要知道你男人很厉害就行。”

“我妈还以为是钟表维修小组自己做出来的呢,还夸钟表小组的技术很高超。”

说了也没什么,李铭不想惹麻烦,“你妈没有说出去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