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告诉安宁渊不对劲。
他也是学过历史,看过不少剧集和小说的人,裴公此举目的绝不简单。
奉天司是干什么的来着,我想想…应该是和某个叫做锦衣卫的组织差不多,监察百官,京师安全,情报,军事…我的天。
安宁渊不敢再想,也没打算说出来,有些猜测还是烂在肚子里就好。
“从老师离开后,新祭酒上台,朝堂诸公见识过老师的手段,都争相效仿。短短五年,国子监就不再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是变成了各党派培养的学子扎堆,明争暗斗不停,如同小朝堂一般的存在。”
真卿长叹一声:“学问也不再是重点,学子们仅阐述前人学说,很少有人发表新的见解,六艺废黜,‘君子不器’也变成了一句空话。”兰
君子打人不屑于用武器…安宁渊意识流了一下,继而望向兰真卿,眼中带着些许怪异:“我在想,这么牛的人物,究竟看上你什么,把你收作弟子。”
兰真卿面皮微抽,没搭理他。
二人继续逛着,安宁渊还想听一些书院才子们的八卦风流史,比如梁山泊与祝枝山之类的,可无论怎么旁敲侧击,兰真卿都不发一言。
貌似是生气了。
算了,这些情情爱爱爱爱爱爱的事,估计你这个签签君子也不懂。
一看就还元阳未泄,不知道山石榴帝小姐姐们的好。
不过说起来,他这具身体,貌似也是童子只因一只?
脑中不由闪过前世厚厚的学习资料,安宁渊心中一阵悸动。
今天的明知书院就逛到这里吧。
……
明知书院内,文渊阁,顶层。
裴谦将手中的宣纸交予东方诩,“待王将军出发之日,尔等携书院学子前往送行,众人可吟诵此诗。”
大儒们纷纷点头。
“只是安宁渊并非书院学子……”陈潜犹豫一下,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你等若愿意,可自行尝试收为弟子,至于对方如何回应,全凭他自己选择。”
裴谦淡淡道:
“若他无此意便罢了,届时对王将军实话实说即可,我等要的是扬我大应士气军威,无需特意为书院遮掩颓境。”
大儒们交换眼神,这像是院长的行事风格。
墨染看着院长没有一丝情绪的脸,目光微动:“院长去了摘星阁?”
裴谦颔首:“替云幽问点东西,顺便确认一些事情。”
云幽…大儒们恍然大悟,那丫头算是为数不多能够直接请动院长的人。
陈潜忙问道:“结果如何。”
既然和云幽有关,他们也猜到了是国子监邪祟的事,同样非常关心事态发展。
一袭青袍的裴谦微微摇头。
大儒们心中一沉,陈潜脸色更是不好看:“连她都不知道?”
虽然不喜欢那个女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京城还有一人能找到神秘邪祟的踪迹,只可能是她。
“她知道,只是不愿说。”裴谦面上丝毫不见喜怒。
这下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就在他们还要发问,裴谦抬手打断道:“不用担心,这是好事。”
隐瞒邪祟,还是好事?几位大儒均一脸不解。
墨染似是突然意识到什么:“院长并非单单替云幽询问,恐怕也是借着这个机会试探摘星阁。”
裴院长并未否认,平静道:“互相试探罢了,那个女人不简单。”
大儒们没再说什么,既然是院长的判断,相信就对了。
就在此时,青袍院长眼神一动,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望向浩气坪方向。
下一刻,几人倏地消失在原地。
……
兜兜转转,两人又走回浩气坪。
安宁渊看着魁梧的圣人雕塑,不禁心生感叹,也恭敬参拜了一番。
低下头,他又看到了雕塑前的锦盒。
这是啥,给圣人的贡品吗…安宁渊伸手去够,却发现锦盒被一股神秘力量禁锢在原地,无法打开。
兰真卿瞟了他一眼,伸手一挥,锦盒自动打开,从里面飞出一个白色卷轴。
“锦盒被圣人雕塑所镇,需文气方可开启。”不等他问,兰真卿率先解释道。
身份验证呗…非读书人不能看?安宁渊腹诽,继而眼中闪过好奇的光芒:“这是什么?”
“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老师五年前留在这里的,从未移动过。”
“里面是什么内容?”
“我帮你打开,你自己看。”兰真卿说着再次抬手一挥,卷轴徐徐展开,悬于半空,似是被无形的力量托举,一行方正大气的字迹显露:
“世间万事不关忧,一身何地报神州。”
“这是裴公写的?”安宁渊问道。
兰真卿点头,“是老师的字迹没错。”
诗的字面意思是世界美好,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故而空余一身本领却空无用武之地。
但他觉得裴公不会有这种二壁的想法。
天下不公的破事太多了,美好在哪里?结合兰真卿给他讲的裴公过去,和锦盒放置于此的时间点,他心中当即明悟。
并非没有忧虑,而是有着一腔报效家国的情怀,却被皇帝逼的难以施展,被迫无忧虑之事。
果然…安宁渊心中暗叹,被迫两次后退,裴公也是对皇帝失望的,但受亘古以来读书人忠君思想所累,面对君王步步紧逼,也只能步步退缩。
若是个佞臣反倒好办,因为他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圣人之道,只有自己的利益。
坏就坏在这位院长是个正直无私,以天下为己任之人。
但是把这两句诗供在这是什么意思,是想要圣人给你解惑吗……
“这两句是我从国子监回到书院后,心有感触所写下。”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安宁渊一惊,回头望去,一身青袍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
“是小子孟浪了,不该随意打开。”对上青袍人深邃的双眼,安宁渊连忙告罪。
青袍人摇摇头:“无妨,放在这里,本就没有遮掩的意思。”
许是好久未曾见人打开,裴公凝视着亲手所写的诗句,突然开口道:“知道为何要将之置于此处吗?”
“在下不知。”
“儒道三品名曰正心,端正内心,诚于本意,确认心中的正道,即可入此境。”青袍人徐徐道。
安宁渊闻言,心中一动:“想必裴公已然找到心中的道。”
兰真卿和他说过,老师已经是三品境界。
青袍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可知二品叫做什么。”
安宁渊看向兰真卿,后者对视一眼,轻轻摇头。
于是他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请裴公解惑。”
青袍人缓缓吐出四个字:“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