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的自序你看过没有?”
“张道长写的自序?”陈泽确认了一下,见梁懿点头后才答道,
“就扫过一遍,没仔细看。”
“张道长在自序里头可说得清清楚楚。”这回梁懿倒没有卖关子,
“炁”化三清,“体”能载道,“源”乃先天道统,“流”为老君法脉,故曰《炁体源流》!”
“这四个字就已经讲得明明白白!”
经过梁懿这么一点,陈泽只觉脑中某团笼罩已久的迷雾一下子轰然散开。
炁体源流,这四个字就像是一根线索,一根把陈泽距今为止做过所有事情都串在一起的线索。
武术、【体质】、健身、金刚长寿功、【通玄】、炁团、外导引术、炼炁术、炁局、天地元炁......
一时之间,陈泽下意识的就在脑中将这些东西通通分门别类,最终全都汇总到了“丹道”这個大类别下。
而目录便是“炁体源流”这四个字。
此时不等陈泽催促,梁懿就开始仔细讲解起来,
“炁是什么,我就不用再解释了吧?我就说点你还不知道的。”
“炁,又有先天后天之分。”
“先天,即先天一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由天注定,非人力所能改变。”
“当然,在丹道修炼中,类似玉液炼形法的命功是可以略微壮大先天一炁的。”
“可如果先天一炁不够强大,连丹道的门都入不了,那又何谈壮大?”
“这就是先天一炁的重要性。”
“所谓‘炁化三清’,炁就是根源!”
对上了!
陈泽心中暗道,【体质】属性也是如此,几乎无法变动。
“而在丹道修炼中,通过炼精化炁也好,吸纳天地元炁也好,壮大体内元炁,那炼的都是后天之炁!”
“后天之炁完全不同于先天一炁,不是生命的本源。”
“因此平时行炁运功,甚至是运用到符箓道法中消耗掉的元炁,那都是可再生的后天之炁。”
“所以先天一炁就像是泉眼,后天之炁就是通过泉眼引出来的水流。”
听到这里小天才陈泽默默点头,又在心底打了一个确切的比方。
先天一炁就好比传统汽车里的电瓶,要想打火必须依靠电瓶供电,没有电瓶根本无法启动汽车。
而打着火之后电瓶就可以休息,转而消耗燃油提供动力,也就是后天之炁。
陈泽悟了!
这么说自己是通过硬加【体质】才把先天一炁一步步壮大到如此地步的!
这时梁懿又接着往下讲,
“而‘体’,你应该更明白了。”
“没有一副好的身体,元精不足如何炼炁?如何忍受长时间的枯坐入静?如何承受体内越来越强大的元炁?”
“所以‘体能载道’,身体就是基础。”
“事实上,先天一炁就决定了身体素质,而身体状况又决定了能炼出和承载的后天之炁。”
“炁,性功也,体,命功也。”
“二者相辅相成,这正是性命双修!”
消化了一阵梁懿的话语,陈泽又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那‘源’和‘流’呢梁医生?”
“源。”梁懿顿了顿,“指的是天地元炁。”
“人生于自然,每个人体内的元炁就来源于天地之间。”
“因此天地元炁就是每个生灵最好的滋补灵药。”
“而在丹道修炼中,外界的天地元炁就好比炼丹炉鼎外的那把火,又好比炼丹途中加入的水。”
“就不说吸纳天地元炁入体,光是没有天地元炁锻打调和,要想修成真人那是千难万难!”
“还是那玉液炼形法,若是在古代,有天地元炁在外滋润配合,哪怕筑基阶段的人也可以做到意念引领,循环周天。”
“所谓先天道统,先于人而存世,这便是‘源’。”
“而‘流’,指的便是历代先贤摸索流传下来的丹法!”
“丹道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可不就是老君法脉。”
“这四个条件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源’!而后便是‘流’。”
“这就是现代修真最大的困境。”
说到最后梁懿不禁感慨了一句,
“所谓大道至简,只此四字,就已经把丹道讲得清清楚楚,哪怕有识之士穷尽一生也用之不尽。”
“张道长是有大智慧的人啊...可惜,可惜......”
可惜最后两句话陈泽并没有注意听,他正满脑子想着自己以后的路线该如何规划。
不知过了多久,陈泽忽然掏出手机一通划动后递给了梁懿,
“梁医生,这个东西你认识吗?”
梁懿接过手机一看,屏幕上面是一张略微放大的照片。
而照片内容则是一张泛黄显脏的长方形布片,布片上还画有许多图案文字。
正是陈泽从那对表面师兄弟手里夺来的炼炁术功法残片。
“这个啊。”梁懿不甚在意地递回了手机,
“这是一种炼炁术,我以前见过几次。”
梁懿,稳!
陈泽立刻惊喜地追问道,
“梁医生,那你应该有剩下的功法吧?”
“没有。”梁懿出乎意料地给出了回答,
“没多大用,我就没在意。”
“怎么就没多大用了!”陈泽稍稍有些激动。
通过炼炁术(残)熔炼得来的【炁能亲和】有多强大他可是深有体会。
而梁懿则是不急不缓地解释起来,
“这功法啊,与其说是炼炁术,倒不如说是控炁术更恰当一点。”
“可现代人修真最大的问题不是控炁,而是感受到炁!”
“所以这东西比鸡肋还不如,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这...”陈泽在脑中组织着语言,“所以这是天地元炁还没衰退时才炼的?”
“这么说不准确。”梁懿又摆出了一副要好好掰扯的模样。
“丹道的成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早在先秦甚至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上古炼炁士摸索到了一部分人体奥秘,从而开创出了如何运用元炁的功法。”
“这些人虽然算是惊才绝艳的先贤,但毕竟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光炼炁是绝对行不通的。”
“光修性不修命,就好比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走不远。”
“于是和外丹之术一样,后来这些功法都被内丹术吸收改进,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但到了明末...至少在清朝以后,天地元炁大幅衰退。”
听到这里陈泽插了句嘴:“梁医生,您就这么确定?”
“不错。”梁懿点了点头,“清代之前我不能肯定。”
“但至少整个清朝,天地元炁肯定是大幅衰退的。”
“这点不仅是口耳相传,在诸多成书于清代的丹经典籍也有记载。”
“《太上十三经注解》、《玉洞藏书》、《元真录》、《无根树注》、《道窍谈》、《三车秘旨》等等都有提及。”
“特别是《太乙金华宗旨》,这本书后来被传到欧洲,影响力非常大。”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历史事件都可以佐证。”
“乾隆皇帝焚书禁书大兴文字狱的事情你知道吧?”
“欧阳跟我提过。”陈泽又补充道,“说是为了收集修炼功法,然后鱼目混珠,垄断仙道。”
“不错。”梁懿满意地点了点头后接着道,
“其实这件事不只是乾隆在做,满清的皇帝基本多多少少都干过这种事情。”
“甚至在民间也有诸多世家门派,甚至是隐修者都在做这种事情。”
“为什么?就是因为当年的天地环境大变,元炁日渐稀薄,弄得人人恐慌不已。”
“很多人就觉得问题出在修仙的人太多,争抢了天地元炁,因此当时修真界就刮起了一股敝帚自珍,独善其身的风气,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而这股风气就在乾隆一朝达到了顶峰,再加上苛政猛虎,弄得到处人心惶惶,还弄出了不少惨案。”
“这本书你看过没有。”梁懿突然拿起手机点进了一个读书app的书架界面。
《叫魂——1768年华国妖术大恐慌》
“巧了。”陈泽一挑眉毛,“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还给我们讲过。”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乾隆三十三年间源自江南地区并最终席卷全国的一场恐慌风波。
“好,多看书总是好事。”梁懿似乎越看陈泽越顺眼,
“这件事的背后实质其实是乾隆在借题发挥,趁此由头大肆搜捕民间的道士和尚。”
“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可惜我丹道千古传承,几乎尽数毁在满清一朝。”
“原来是这么回事。”陈泽此时颇有种掀开历史迷雾探究真相的感觉。
此时收起手机,梁懿又接着娓娓道来,
“在当时这种背景下,有些人在明争暗斗,而另一些人则在寻找出路。”
“天地元炁不是衰退不够用吗?于是他们就从上古炼炁士那里找到了灵感,又把以前那套炼炁的功法删繁就简,经过改进就成了如今流传下来的炼炁术。”
“说来可笑,这种专攻控炁的功法可以说是本末倒置,结果反倒一度成为了当时修真界的主流功法。”
“不过其实真要说起来,不只民间这样做,统治集团也是在两手押宝。”
“佛道之争连绵数千年互有胜负,但终清一朝却都在崇佛贬道。”
“这也是因为佛道两家在修行上的区别。”
“道家讲性命双修,可佛家却偏偏对性功情有独钟。”
“他们的顿悟、十玄、六相、苦修、涅槃、往生等等理念全都非常极端。”
“可在当时天地元炁衰退的大背景下,他们这一套反而很吃香。”
“当然再往后,天地元炁衰退愈来愈严重,不管是炼炁术还是佛家那套都不管用咯!”
“梁医生您懂得真多!”耐心听完的陈泽先是竖起了大拇指才接着追问道,
“那关于这炼炁术的下落您就没有什么线索之类的?”
“你又用不上,关心太多杂七杂八的反而对你的心境不好。”梁懿有些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梁医生!”陈泽挺直了腰板,“实不相瞒在炼炁上我还是有些天赋的,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
听到这话梁懿认真地看了陈泽一眼,
“年轻人啊,我懂。”
说着梁懿又老神在在地躺回了椅背,
“我年轻那会儿也跟你一样,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天命之子,和寻常人不一样。”
“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是正道。”
“梁医生,你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