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空气比汴梁潮湿很多,但是赵祯觉得这里睡眠会更好一些。
他更踏实一些!
也许是这里跨过脚就是江南了。
长江是北方游牧民族难以跨越的天堑,江南是汉族躲避游牧民族冲击的堡垒。
往东望去,一望无际的大海,更是辽人金人不敢涉足的地方。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他在这里建立的这个“新”扬州城。
……
大宋的事情很多。
朝堂之外,北方的边境问题就像大宋头顶是的一把利剑。
那燕云十六州、那西夏狼子之辈、那白山黑水中的女真野人,还有在蒙古高原上蛰伏的一群套马的汉子!
想到这,赵祯只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大好的大宋,就这么被这些蛮子砸了?
而在这朝堂之上,也是问题重重。
若他垂拱于上,什么不做,那什么事情都还行,他就是那高高在上的赵官家。
死之后,众臣会给他上个“仁”的谥号。
而但凡他有些动作,这些士大夫都能跟他怼得脸红气喘。
若是赵祯想砸他们士大夫的蛋糕,那更会是沸反盈天。
大宋是他赵祯的大宋,也是士大夫们的大宋。
你赵官家要记得,谁把你祖宗在陈桥抬上皇位的!
但,赵祯可不会向他们屈服,一个比他们多一千年历史经验的青年,有太多可以降维打击的手段。
他赵祯要做的,就是耐得住性子!
然后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大宋带向另一个方向。
扬州!就是大宋战车其中的一个轮子。
南巡的赵宋官家车队第三次跨进了古老的扬州城,给这个正在革新的城市又带来了信心。
作为扬州城的最高官员,欧阳修早早就在城外三十里迎接着赵祯的到来。
他是个闲情雅致的名士,不过受官家之托,要帮官家看好这扬州城。
这个任务,有时候让他真的心神疲惫。
但想想官家期待的眼神、殷切的嘱托……士为知己者死,他欧阳修就勉为其难,多辛苦一些了。
“先去码头。”赵祯未进扬州城,就将那繁琐的车队仪仗束之一边。
带着殿前侍卫,还有欧阳修及扬州一些官吏,就朝着扬州城外的码头而去。
“这些标准货箱,一月有多少。”赵祯指着码头仓库中堆积着的货箱,很满意地问着。
这些木质的标准小木箱,都是他亲自设计的。
能够直接装船,也能够装载在马车上,极大地方便了整个大宋的物流体系。
同时也带动了造船及马车产业的革新。
“上月码头共进八千余箱,出一万七千余箱。”旁边的码头小丞拿着账簿,认真地回答着。
“扬州运出的货物,都是些什么?”
“回禀官家,都是粮食、丝绸衣服、铁器、漆器。”欧阳修在一边回答着。
对于扬州贩卖出去的东西,他还是了解的。
“还有吗?”
“还有一些贵重珠玉、簪花。”
“嗯……”赵祯也清楚,此时的扬州码头的货物,还只是传统的一些商品。
最多是衣服的花样,比之以前丰富了很多。
扬州,还远远不及他的期望!
赵祯登上一处高台,俯视着整个码头。
这里的码头也是他亲自指导设计,作为模范工程,码头的路面都是坚硬的青石板铺成。
不过扬州已经考虑再建一个码头。
只是有些人质疑再建一个码头的必要性,新码头的事情,也就遭到了阻拦。
“欧阳修,新码头的事情议得怎么样?”
赵祯对扬州新码头的事情也有所关注,今日来这里,自然要向欧阳修询问一番。
“官家,此事,还是有些问题。”说到这个,欧阳修整个人就不好了。
“什么问题,直说!”
“官家,这……”欧阳修有些犹豫,“这新码头的事情刚一透露出去,就遭到城内商人的反对!”
“反对?”赵祯冷冷一笑,“是这个码头的东家们吧!”
赵祯看了看脚下。
对建设新码头不满意的,也只有脚下这个码头的东家了。
“陛下英明!”
“怎么,这事搞不定?”
“也不是。”欧阳修摇了摇头,他可以强行新建码头,只是他在扬州行事,多要依仗这些商人的配合。
若是不理会这些大商人的意见,怕是会有损扬州的发展。
所有强来并不合适。
“这些商人,在扬州颇有影响,陛下所授诸事,还需众贾多合作。”
欧阳修如实禀告着自己的难处。
官家在扬州画下的愿景,这些大商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嗯……”听罢欧阳修的话,赵祯微吁一口气。
让欧阳修去搞定这些商人,还真是为难他了。
……
“去交易所看看。”
逛完了扬州城外的大码头,赵祯在殿前侍卫的保护下,驱车前往了扬州城内的一处重要交易所。
这也是赵祯来扬州必去的地方之一。
此时,皇城司的亲从官已经在交易所内警戒起来,对于这种官家必去之地,他们必会做好万全准备。
一路上,亲事官和扬州城的兵卫也在清街。
“这新码头之事,也不必操之过急,可以再新建立一个商行,专营新码头建设管理之事。”赵祯运用着他这后世的智慧,给欧阳修想点子。
“然后将商行的股份,全都撒出去。”
那些商人想吃独食,那对付他们,可以将更多的人拉进来,让商人制衡商人。
“不过可以额外照顾这些老码头的股东们。”
赵祯已经将“股份”这一概念引入到了大宋。
并且,在东京和扬州,都成立了证券股份交易所。
东京证交所!
扬州证交所!
两个跨时代的机构,在他赵祯手中,悄无声息地诞生,然后悄无声息地成长,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大宋,改变着历史的进程。
现在,赵祯的车队,就是前往扬州城内的证券交易所。
“遵命!”听罢赵祯的话,欧阳修也似乎明白接下来该是怎么做。
“这只是朕的建议,爱卿可参考,不必强行!”
赵祯也不希望自己大臣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做事,那样……他会很累的。
他只会给一个大致方向,剩下的都要这个时代的精英发挥自己的智慧了。
车队带着欧阳修、范仲淹等一众大臣很快来到了证券交易所。
“现在有多少家商行的股份在这里交易?”
“回禀官家,一共一百二十家。”欧阳修拿着账簿,向赵祯汇报着。
“有哪些商行?”
“官家,大的商行有汇隆、恒昌、日升……等十六家,中等商行有三十余家,其余都是小的商行。”
“商行从经营码头,到粮食售卖,衣饰制作,扬州的各个行业都有涉及。”
赵祯看着欧阳修递过来的账目,心里总是舒服了一些。
他计划下的扬州城,就应该是这样的。
大量的股份商行,也将充分调动着民间的商业积极性,这里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还有些老字号不愿意进入交易所吧!”
“回禀官家,扬州确有一些商家,不愿将自家的店铺在这里上市交易。”
“随他们去吧!”
赵祯也不勉强,他也清楚,即使是后世,也有很多企业不愿上市。
更何况现在。
这种情况,在东京交易所也同时如此。
“另外,扬州城的证券交易所,也要吸收一下其他城市的商行过来上市交易了。”
赵祯又开始向欧阳修提出新的计划。
他建立扬州交易所,可不仅仅是为了扬州的商人们。
……
“青苗法执行得如何?”关心完了商业,赵祯又询问了最重要的农事。
他在前些年,就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提了出来,然后单独在扬州实行。
并且时常派出官员检查。
毕竟,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就将这个青苗法良政,做成了苛政。
他自然要高度关注。
不过,在扬州实行的青苗法,农户借款利息最高不超过百分之五。
相对历史上的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赵祯已经将青苗法变异的可能性暂时压制住了。
只不过,这种低利息,就是有些耗费他赵官家的银钱。
因此,目前暂时只能在扬州试行。
“回禀官家,扬州的农民俱言陛下仁厚,乃是圣人降世……”说到这,欧阳修就来了兴致。
官家的青苗法,可是天大的善政,在这些年每年青黄不接的凶荒时月,官家亲自掏腰包帮农民渡过难关。
整个扬州的农户无不念叨赵官家和他欧阳大人的好!
现在扬州百姓都给他立了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