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大头和二头每天的集满五个新字,换两个鸡蛋中滑过。
虽然每天的晨练还是叽叽歪歪,一会没睡够,一会跑不动。
但是学堂里打架频率那么高,不好好练手,只能输得更惨。
两人也是犟得很,百战百输,输完第二日再继续!
翠花见他们每次打完,也没有打出太大伤痕,就睁只眼闭只眼,一贯是让他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去。
虽然出了正月没有继续下雪,天气还是异常阴冷。
冬衣不减反加!
翠花带着袁大妹去了趟青县同仁堂,文大夫把完脉点点头:
“有好好喝药,恢复得不错,伙食也跟上了。”
袁大妹满怀希冀的问:“那,那大夫,我以后还能生娃么?”
文大夫瞪眼吹须“生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这没啥问题了,把你男人叫来我看看!”
“啊?我...…”袁大妹羞红了脸。
翠花无语的很,对文大夫说:“就因为这个合离了呢...…”
好吧!话题终结者。
文大夫也很清楚这个世道对女人的种种不公,叹了口气不提。
看着患者似乎家境还成,给了几个食补的药方,让她继续养着。
最近几个月,每回来县城,都必然去扛点粮食回去。
等知道青县大米已经一百文一斤,灰面九十文一斤的时候,翠花果断下了狠手,各买了三百斤。
现在只要能买到还不算太坏,哪怕已经是天价了。
雇了一辆车送货回村,村口很多人看见了,都在各种议论。
村民一:“看来上次黑娃家的搜刮到的油水不少哟!买了这么多的粮食!”
村民二:“看把你酸的,那会大家可都在,各凭运气的!再说,人家黑娃家的,上次出了多少力,你可不能没良心!”
村民三:“就是,就是,村里还指望人家出力呢,你可别叽叽歪歪的!”
村民一:“哎哟哟,冤枉死我了,我就说说而已……”
她们的议论声不小,翠花听了一个正着。
她这会已经顾不上低调了,对村里人说:
“谷子还没下田呢,谁知道今年老天爷赏不赏饭吃?要是仲春不下雨,米价还得涨,最怕就是有钱都买不到,你们还是能买就多买点吧!”
言尽于此,再也不管这堆长舌妇,驾车回了家。
村妇们面面相觑,各有思量。
翠花这次买的六百斤粮食,加上家里囤集的,有个七八百斤的样子。
家里米面缸也放不下了。
老袁头建议挖个地窖。
翠花觉得这个提议不错,马上行动了起来。
老袁头围着屋里屋外转了几个圈圈,最后为地窖的入口处,选了灶房大水缸的位置。
这口装水后七八百斤的大水缸,没四五人轻易挪不动。
老袁头刚说完这话,就看见自己儿媳妇轻易就把大水缸给抱走了!
他张了张嘴,最后挤出两字:“挺好”!
是挺好的,粮食放这个大水缸下面,也方便翠花拿取。
于是,翠花和老袁头,加上一个袁老三,整整干了十天,才把这个地窖挖好。
用翠花的话来说,挖就挖大点嘛,夏天太热,大地窖还可以乘凉呢。
最后直接挖了一间房的面积来,还把竹垫子用木柱头撑在顶上。
这里的土质都很硬,看着还是很结实安全!
地窖收拾好后,家里所有的粮食物资都放了下来。
这段时日,关于买粮的建议,村里人家听劝的有之,不听的更多。
大部分人主要是舍不得钱,家里银钱真的不多啊!
老人和小孩都开始关注天气来,马氏天天去村口混妇女圈。
没办法,今年家里的嫁娶对象里面,又多了一个袁大妹。
她还把老文大夫的话反复传达:
“人家县里同仁堂的文大夫都说了,我家大妹就是身体亏空厉害了,当娘的身体弱,哪能那么容易怀娃娃哟,狗日的苟家亏待我们家大妹,这才回来多久,就给调理好了!....”
总而言之,我们家闺女身体棒棒的,能生,你们有合适的赶紧给介绍介绍呀。
就是吧,人介绍的不少,没一个是马氏满意的!
“四十岁?不行不行,太老了,太老了!”
“你安的什么心?就王瘸子那个穷得叮当响的破家,居然好意思给我们大妹说?”
“这家也不好,一窝子崽,嫁过去是给他家做老妈子的吧?”
总之,媒婆说出来的人家,马氏一个没相中,口角间,得罪了一大片人。
袁大妹惴惴不安,生怕后娘轻易就给她嫁出去了。
翠花安慰她:“再嫁从己,这个家只要有我在,谁都勉强不得你!要是你以后都不想嫁人了,我就让大头和二头给你养老送终!”
袁大妹这才安下心来,对弟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翠花和这个大姑子相处时间虽然不长,还真觉得人不错。
话虽不多,干活麻利,手脚勤快,至从她回家后,翠花的家务活都轻松多了。
谷雨没有雨!
水田只是表层雪化后有点湿润,山河里面的水流还很艰难,这点水量还不足够蓄水犁田。
没有一个庄稼人睡得安稳。
到了蚕月(三月)天气暖和了些许,继续无雨。
田间地头的野菜都被村民们薅秃了。
人心躁动不安。
村民们这会儿想要抢购粮食的,已经来不及了。
听说县里和镇上的粮店都限购了!
且,大米贵至一百三十文一斤,一人一次限购十斤。
村民边骂,边去排队抢购。
早知道,就听杀神的就好了,现在银子哪有米粮好使?
说亲市场变成了,聘礼需要大米多少斤。
马氏得意洋洋,她可太有选择余地了,誓要给她家老二选出朵花来。
村口每天都盘旋着三三两两的灾民,村里哨卡现在每天有十人拿着二代铁皮枪把守,不让进村。
孩子们学也不能上了,流民这么多。
管得住自己村管不了村外啊!
那自学吧,把会认识的字学会写,每天在沙盘上拿着小棍子写字,笔墨要珍惜使用。
两只狗子已经有半岁大了,还是胖墩墩的体型。
天天都被拘在家里,就怕放出去给人当盘肉了。
有小一个月没见的夫妻再见面时,黑娃气势都变了样。
“蜀王和鲁王已经正面开战,从地盘争夺战到你死我活战,战线一路往东推进,蜀王貌似最近得了助力,粮草都上了档次,我们这些当年临征的兵都成了主力。”
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袁百夫长!
翠花哽咽:“哎,你这官升得我咋这么心酸呢?这啥时候是个头啊!”
黑娃却提醒媳妇儿:“早点做好离乡的准备吧,最晚等到仲夏,仲夏下雨还能种点瓜果当饭菜,仲夏要是完蛋,蜀王的后方得大乱。”
“说得容易,我们往哪里跑?”她对大夏的其他地域完全不熟啊,人离乡贱!
“去京城!”黑娃很是笃定!
“啊?我们可是蜀地人!”翠花没明白男人的思维,疑惑不解。
“那你觉得蜀王能甘心只呆蜀地么?三王最后肯定只能剩一个,最后的赢家迟早要过江北上,无论谁赢,最终的目的地就是京城,那里才是正统!”
黑娃慢慢的给媳妇分析局势。
听着是这么回事,这里可是距离一千多公里的古代啊。
别的事情翠花主意好拿,可政治上的,翠花还是决定听她男人的。
袁老爹最近被儿媳妇安排做鸡公车,三辆不嫌少,五辆不嫌多。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过最近打家具的不多,闲着也是闲着,鸡公车也不啥大技术活儿,三天就能做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