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影帝(1 / 1)风俗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正……子正啊……你怎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谁,竟敢杀我至交?啊!!”

看着抱着陈端痛哭的秦松,孙权面无表情,甚至此时吕蒙派去的士卒已经领来了一众医师,他都没有凑上前询问树边死者的情况。

“将军,花还在。”在秦松抱着陈端的尸体痛哭时,吕蒙已经在孙权的示意下进入侧室查看,确认了那株曼陀罗仍在。

如果孙权愿意,他现在就可以拿出为先兄查案的名义来搜查秦松住处,但孙权知道,五石散和曼陀罗都在陈端侧室,如今陈端死无对证,就算自己费再大的力气,最终也只能将罪名安在一个死人的头上,这显然是无用功。

“先让士卒们在医师的帮助下确认那具尸首的身份。”孙权吩咐道,他现在也有些迷茫,这江东六郡看似稳定,实则随时都有失控的风险。

自穿越以来,孙权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最后下场与暴死的兄长孙策一样,他现在还没有和世家豪族翻脸的资本,虽然有着周瑜和数万军士的帮助,但就算他再能打,也不可能打穿整个天下。

前身就从未上过战场,结合孙权原主的一些特点之后,这领兵打仗的能力……不提也罢。

而且他就算再能打,还能有孙策能打么?孙策都莫名其妙地遇刺身亡,更何况是自己呢。

孙权盯着秦松看了许久,直到秦松被看的有些发毛下意识朝自己所在方向看来时,转身拂袖离去。

……

将军府中,听完孙权描述,周瑜和鲁肃也都表情凝重。

“兄长,不如昨夜就跟你前去将陈端捉拿,现在死无对证,线索多半是断了。”孙权自责道。

周瑜摇头道:“仲谋也不用这么想,昨夜我也只是想保留‘曼陀罗’这个证据,并没有直接扣留陈端的想法……对了仲谋,中毒身亡之人身份查清了么?”

孙权冷笑道:“查过了,这人是孙家宗亲侍卫,我三弟的手下,这是想挑拨我与叔弼关系,也同时彻底堵死迷药一事,倒是缜密。”

“这秦松心思竟这般狠辣。”鲁肃叹道。

“子敬何出此言?”自己心里对此也清楚,不过孙权此时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随口问道。

“肃听闻陈端入讨逆将军麾下之后心智大变、才气不显,这应该也是秦松所为,他将药石置于陈端室内,久而久之,这些药石自然对陈端身体产生影响,秦松此举想必是既想不费力地暗收陈端为己用,又怕他显露才气对自己位置产生威胁。”鲁肃和周瑜对视一眼,先后叹息。

“秦松可能本想暗中毒害陈端,没想到府君查的这么快,只能当机立断直接对陈端下手,让这投药之事变为悬案。”

几人都不再说话,孙权手肘抵在案上,双手撑着头陷入沉默,周瑜本来刚接过亲信从驿站拿来的最新情报,见孙权低头,于是只得自己先行翻看起来。

“袁绍败了。”

像是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孙权和鲁肃都抬头看向周瑜。

“袁绍又败了?”鲁肃惊讶道,他接过周瑜手中的情报,仔细翻阅起来。

“曹操轻兵奇袭乌巢,尽烧袁绍辎重,大破袁军,歼灭了袁绍七八万人马。”周瑜简短的概括道。

“败的这么快……”孙权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但没想到败的这么快,“还有什么消息么?”

“袁绍残部向北奔逃,哦对了,之前投降袁绍的黄巾首领刘辟被派去和刘备一起攻打许都以南,不过作战不利,刘辟被杀,刘备……好像跑去投奔刘表了?”周瑜不确定地说道,刘备辗转多年、愈战愈败,虽然足够顽强,但也仅此而已,对他的行踪周瑜还真怎么关注过。

谁料听闻此言,一旁的孙权竟然脱口而出道:“快去救刘皇叔!”

迎着周瑜和鲁肃狐疑的目光,孙权轻咳几声,他平日和周瑜鲁肃在一起时本就十分放松,再加上刚才心神失守,一时间也没控制住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皇叔啊,权暂时是帮不了你了,你在刘表那暂且待一会,等我料理完江东诸事再来帮你。不过孙权这时又想到一个一直令自己疑惑的事情,好奇地问道:“刘玄德和袁绍是旧交么,我记得最初刘玄德被曹操击败之后逃往青州,袁绍竟派长子袁谭亲自率军迎接,可有此事?”

周瑜和鲁肃互换了一下眼色,从孙权的话语中就能看出他对刘备的尊重,即使是曹操和袁绍,孙权都没有称呼表字,反倒对一个势力浅薄的刘备敬称为‘玄德’,二人不知道的是,这还是孙权忍住没称呼‘刘皇叔’或者‘玄德公’的结果。

在二人各自暗自记下孙权对刘备的重视之后,周瑜便开口解释其中缘由。

此事说来话长,要想讲清楚,需要先介绍汉朝的选官制度,首先是察举制,察举制分为常科以及不定时开设的特科,常科有两种途径,一是由各郡太守从郡中选出孝敬父母的清廉人才,称为举孝廉,即使是二十万人口的大郡每年也只有一个孝廉名额,看似数量不多,但也是庶民为数不多能够进入官场的途径。

而比举孝廉更为严苛的就是举茂才(初为举秀才,为避刘秀讳改为茂才),不同于从郡内选拔,只有各州刺史和州牧才能每年在本州内推举一位茂才。

整个大汉只有十三州,除了各州刺史和州牧以外,朝中三公每年也可以推举一名茂才,但就算再加上同样拥有推举权的司隶校尉和少数王公,每年一共也没有多少茂才被推举,朝廷对茂才出身的士人往往也极为重用。

当然,能被推举为茂才之人,大多都已经为官多年,庶民能被推举为孝廉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再想被推举为茂才可谓是痴心妄想了。

至于特科,大多是‘举贤良方正’,且都是因突发情况急需官员才由皇帝在现任官员和学子中选举。

汉朝廷在察举制中给出的名额少之又少,且这些名额大多还都是授予那些已经做了官的人,相比之下,庶民想要入仕的机会则是十分渺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