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启明星(1 / 1)多洛雷斯的呼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经人们想要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并不仅仅是地月运输的困难,事实上,建造过程中无论是电解熔融炼铁工艺,还是无碳无氯下稀有金属的提取,这些都是缚住人类前行的桎梏。

可在全自动化机器人和空间堆核动力铀钍的散裂中子技术的成熟应用,曾经所面临的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这也是广寒宫太空坞得以完工的主要原因。

李清都一些人现在所接触到的就是人类最顶端的前沿科技,关春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金星爱他兰塔平原低地,那里将是他们旅行的终点站。

在金星建造移民基地是一项颇为不易的难题,他们首先需要为太白星号刷涂一层抗腐蚀抗高温高分子涂层,以防止金星大气表层浓硫酸对船体的伤害。

在载人飞船完成一系列补给后,一行人陆续登入舰体,这一次的起飞与来广寒宫基地时有所不同,他们所有人都需要在溶氧的全氟碳液体中进入宇航深潜状态,避免引力弹弓对人体的伤害。

当他们将自己的身体用扣带固定好之后,人工智能提示音随即响起。

“全氟碳液体即将填充,飞船将于半小时后准时起飞,本次航行预计用时两个地球日十四小时,祝各位旅程愉快。”

由于各个生态圈的自转周期有所不同,共同体法定按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又名一个地球日。

当李清都固定好之后,船体墙壁上的记忆金属形成一个刚刚好的凹槽,为他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接下来的旅程与飞往月球基地大有不同,溶氧的全氟碳从他的口鼻腔灌入肺部,即使仍能自如的呼吸,但是那种压强仍让他的肺部感到不适。

飞船再次起飞之后,宇宙的幽闭再次袭来。

周遭听不见一点声音,无声环境更容易让人迷失。

特别是在技术爆炸之后,飞船为了商业化加装了隔音装置,连光子推进器的轰鸣声也荡然无存。

不过还好,当飞船脱离月轨特性轨道,他们正式进入了从地月系进入太阳系,远处幽白色太阳光指引着航向。

这是一次无聊的旅途,幸好他们一行人在登机之前服用过褪黑素。

困意袭来,李清都环顾周围渐入梦乡的一行人,忍着不适感,他也选择陷入沉睡。

……

在他们于金星着陆点登陆时已是第三天凌晨,金星的自转周期要长很多,但李清都还是习惯性的使用了地球的计时单位。

由于其大气层中高浓度的硫酸和二氧化碳导致的高折射率,在地球上,金星是整个天空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

着陆点建造在金星一广袤的低地平原,地表广泛分布着橙黄色沙粒,所以金星在视觉上呈现也为一片橙黄。沙丘、砾石在地表上遍布,但金星的岩浆中含有水分;大气以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为主。很难想象人类要如何在这样一片荒土上建造一个饱和十一万人口的第四生态圈。

“嘿,大科学家,我们来这里是来采样建立基站的,话说你呢,你们这群人不赶紧想着怎么避免全球变冷,跑上金星来受什么罪啊。”

朝李清都靠近并搭话的是一名女性航天员,满头金黄的头发,俄罗斯人特有的那种蓝眼睛,以及他们民族年轻女性那种特有的美丽。

他大口呼吸着氧气,在氧气罩上迅速凝结成了水雾,显然刚才的飞行让曾经连地球都没有离开过的他并不好受。

歇息片刻后,礼貌回复,“具体不清楚,课题由组织分发。”

距离目的地还有一个多千米的直线距离,但他们都选择步行前往。

女航天员米伊·纳塔斯满脸狐疑,蓝色的眼睛充满了不相信。

“事实上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只清楚具体课题只有基地建设完毕才能透露。”李清都挺无奈的,一个他连内容都不清楚的课题,他确实是没辙。

“好吧好吧,也不知道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纳塔斯抬头看了看遥远的地球说道,眼神中似乎有希冀或许还有绝望。

李清都并没有接话,大灾变中,他见过许多人死去,死于大旱,死于疾病,死于洪水。

在灾变之后,本该欣欣向荣的世界却出现了病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靠着宗教和多巴胺注射剂活命。

如今的人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希望。

落在队伍后面的二人跟着前面三位的脚步,而纳塔斯似乎故意慢下了脚步,凑到李彦的身旁。

有意无意地通过视界聊着此行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于是他看了看了前方的近地飞行器,上面载着三维解码器、若干个工程机器人已经储存着金属材料的密封罐等等。

他盯着硕大的解码器沉思良久,然后继续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

千米的距离不算远,特别是密封舱外工作服中还附有外骨骼。

进入爱他兰塔平原后,明显感觉到好走许多。

到达目的地,走在最前面的本次科考任务的领头人关春林停下脚步,回过身子笑了笑。

“同志们,这里便是未来第四生态圈的发源地了,我们不是第一批踏上金星土地的,但我们会是未来繁荣城市的奠基人。”

李清都和纳塔斯笑了笑,而也有同事小声欢呼了起来。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搭起临时行营,基地的地基则将由工程机器人完成,本次的科考任务大概在一个月左右。”

关春林的话接着传来,于此同时他看向李清都。

李清都注意到了他的目光,意识到他的科考课题大概可以揭晓了。

隐藏了全程的秘密。

金星中自转一周需要243个地球日,缓慢的自转周期导致金星地表平均温度高达900华氏度,曾经人们认为这颗类地行星不适合人类居住。

但如今一行人仍需要为了人类的未来在这艰苦的土地上耕耘。

因为随时席卷大地的风暴,他们要在风暴来临前搭起临时基地。

李清都和同事们一齐将工具材料卸下安装,并且启动工程机器人的智能模块。

失控温室效应使这片土地从未出现过液态水,在四十五亿地球年的昼夜交替中,如今正式出现了生命带来的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