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4章 二张(1 / 1)格拉条的野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场庆典一直维持了三个小时。

结束之后,老谋子又宴请今天出席的嘉宾。

酒桌上,江培安也终于见识到和老谋子号称是“二张”的张伟品。

这是个特别容易引起非议的男人,而这份非议多半都来源于他极端的宣传攻势。

放在当下这个时代,他不断的被人诟病、遭人讨伐。

然而,冷静下来仔细瞧上一瞧,这一切被媒介口诛笔伐的现象,俨然已经成为华夏电影圈新生的一股不可阻逆的潮流。

到了后面市场逐渐红火的时候,大家无论老牌还是新生势力,都会来效仿一二,纷纷跟随跳水,并乐此不疲。

这个人物如果换算成后世的某个人物,跳出娱乐圈,大概类似数码圈里的余大嘴。

有意思的是,张伟品也有个“大嘴”的外号。

张伟品这个名字以其简洁的笔划为华夏文化产业的大条承上起下了最为复杂的一笔。

是好是坏是功是过,而今都无法断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

二张合作,在电影市场上基本上鲜有对手。

老谋子担任导演,张伟品担任监制的组合十分稳定。

从《有话好好说》到《金陵十三钗》的11部影片,这个组合从来没有变动过。

为了让老谋子能够专心把精力放在电影创作上。

张伟品揽下了其他所有工作,完全超出一个正常电影监制的工作范畴。

这段时间老谋子就负责拍摄电影,张伟品是电影前期的投资人,后期营销和宣传。

并且如果老谋子引起什么争议,或者出现什么麻烦,张伟品都会第一时间出来发声维护。

他“大嘴”的名头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来的。

按照张伟品自己的说法,就是“你们知道我扛了多少事?”

而在与张伟品合作期间,是老谋子导演生涯的高产期,每一到两年就能有一部电影上映。

如今的华夏电影市场,张伟品的新画面,王忠军的华艺兄弟,董品的保利华乙三足鼎立。

王忠军稳住了冯小钢,走的是影视、广告、演艺经济多元化经营,未来上市融资的常规商业道路。

从《孔雀》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董平圈内结交广、艺术片多,但电影上获利有限。

只有张伟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老谋子这一个篮子里,老谋子的电影是新画面唯一的产品。

对这个铁哥们儿,张伟品甩手到“一不看账本,二不看剧本”。

张伟品喜欢简单的商业模式,铁哥们儿当合作伙伴,可以“一竿子插到底”。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位铁哥们的组合最后会闹上法庭。

到了后面,张伟品手伸得太长,让老谋子心生芥蒂。

两人在对待电影的看法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即老谋子对于电影具有艺术追求,而张伟品则是一个商人。

刚开始时,两人的矛盾还处在可控的范围,但在《英雄》成功之后,两人的分歧扩大了。

《英雄》的成功,让张伟品看到了赚钱的机会。

所以他开始将手伸到电影拍摄当中,希望可以在商业中加入更多的商业元素。

《满城尽带黄金甲》拍摄时,张伟品给剧组塞进来了当时火遍亚洲的周董,出演了二皇子的角色。

被挤掉的那个演员,名字叫做黄宣,后来他也火了。

《三枪拍案惊奇》原本老谋子定的是严肃的悬疑题材。

结果张伟品找来了赵家班,幽默风格的小沈洋没法演好原本角色。

所以在跟本山大叔商议后,将剧本改成半喜剧风格,结果拍出来不伦不类,观众根本不买账。

《三枪拍案惊奇》是老谋子本人自认为最失败的一部电影,认为其缺少文化价值,是商业裹挟的产物。

有趣的是,张伟品也抱有同样的观点,因为他将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归咎于本山大叔师徒。

而最终两人的决裂,发生在拍摄《金陵十三钗》时。

首先张伟品极力推荐韩溪庭担任女主,被老谋子一口回绝,之后张伟品又要求加拍一场倪霓和贝尔间的床戏。

起初老谋子也不愿意,但实在架不住张伟品的连番“劝告”,才拍摄这样一段影响艺术感的剧情。

之后张伟品在影片宣广时,大肆宣传这段剧情,结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观众认为在严肃的片子里加入东方女人与西方男人的床戏,有在向欧美献媚的嫌疑。

这一系列行为触及了老谋子的底线,要知道老谋子虽然是那种沉默的性格,但却是个内心极其有主见的人。

过多触及底线的事情,是他无法容忍的。

芥蒂起初会憋在心里,但等到耐不住爆发的时候,早就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境地了……

历史上因为利益问题,最终闹到不欢而散的兄弟朋友数不胜数,老谋子和张伟品这对黄金搭档也难逃此类命运。

2013年,老谋子加入乐视影视,他在微博上发文称2013年是重装上阵的一年,似乎给两人的关系画上句号。

但没想到两人的决裂的风波却愈演愈烈,在《金陵十三钗》角色选拔中失败的演员何珺,爆出老谋子以及妻子,存在严重的超生问题。

而这张爆料的图片正是老谋子妻子分享给张伟品的家庭生活照。

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两人的矛盾已经超出电影的观念之争……

当然,眼下这对黄金搭档还没有因为黄金而闹掰,此时的两人笑吟吟,一个善于交际左右逢源,把酒桌上的气氛整的热热烈烈。

一个则是露出一嘴洁白的牙齿,仿佛一个憨厚的老农民。

现在看来,这二位倒也般配。

“来,江导我敬你一杯,今天那首《恭喜发财》唱的真好,希望我们《十面埋伏》的票房也像你祝愿的那般,恭喜发财,恭喜精彩。”

张伟品端起酒杯,起身笑着朝江培安敬酒。

“呵呵,张总说笑了,你们二张组合无往不利,票房肯定不会差。”

江培安起身端着酒杯,笑呵呵的说道。

“呵呵,多谢江导,来喝。”

张伟品是鲁省人,后来在东北长大,身材高大魁梧,酒量也不小,兴许是心里高兴,一壶酒直接炸完。

用他的话来说,用分酒器喝酒不痛快,如果能大碗喝酒那就再痛快不过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二张如此能处得来,除了利益上的羁绊,也有性格上的互补。

“伟品少喝点,培安也是,你们俩都别那么拼。”

老谋子在一旁笑呵呵的劝说道。

“难得相聚嘛,我的张大导就不要再劝了,哈哈哈。”

张伟品喝得起劲,端着酒杯笑呵呵的说道。

和张伟品喝了杯酒,江培安又敬了张艺某一杯酒:

“张导,票房大卖。”

“好嘞,感谢。”

老谋子端起酒杯笑着道。

酒桌上的人不少,除了二张之外,还有刘天王、金成武、章子仪这三位主创,以及剧组的一干工作人员和制片方。

酒桌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众人你来我往的不时敬酒。

江培安也和刘天王等人交谈了几句,因为是酒桌这种场合,倒也没有深谈。

江培安心里还挂念着一件事儿,于是他借着去卫生间的机会,出去透透气。

同时也在寻找着某个人的身影,刚好走到酒店的阳台时候就看到了那个戴着鸭舌帽的男人。

正是在庆典上献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刀狼。

“刀狼老师。”

江培安笑呵呵的和对方打招呼。

“呃……你好,江、江导?”

“呵呵,我是江培安,怎么一个人在这边呢?”

江培安笑着问道。

“哦,包厢里太闷了,就出来透透气。”

刀狼笑着说道。

他个子不算高,但身材匀称,原本就不大的脸庞隐藏在鸭舌帽之下。

仿佛在用帽檐下那双不大的眼睛在窥探人世间。

江培安最早知道刀狼这个人,倒不是因为《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首他的成名曲。

上一世江培安做了一段时间的导演之后,苦于没有好剧本,于是他就整天小说网站上找优秀小说拿过来改编。

无意间他看到了一本叫《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小说。

这本颇有种自传类型的小说彻底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不过后来才发现这本书已经被改编了。

名字就叫《我是特种兵》。

看了几集后江培安却被电视剧的片尾曲《永远的兄弟》所吸引,而这首歌正是刀狼演唱。

很多人对刀狼的第一印象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

刀狼也凭借这首歌迅速走红,成为国民心中的“香饽饽”。

不过很可惜的是,却不是同行眼中的“香饽饽”。

杨昆,没错,就是如今在江培安公司旗下的那个杨昆,他就讽刺刀狼的歌难登大雅之堂。

并犀利反问:他的歌是音乐吗。

之后刀狼又陆续推出了《西海情歌》、《披着狼皮的羊》等等传唱度很广的歌曲。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歌曲一经推出,就迅速俘获了人们的心,刀狼毋庸置疑是那些年最有名气的男歌手之一。

不过可惜的是在发行完歌曲后,刀狼并没有趁热打铁,巩固人气。

而是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除了参加巡回演唱会外,几乎不在公众眼前露面。

刀狼是个人才么?

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的才华跟主流歌曲的那些歌手不同。

他拥有一种经历西北风沙洗礼而顽强拼搏的生命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歌声仿佛拥有一种洗脑般的魔力,让人久久难忘。

所以,这种人才江培安肯定是要拿下的。

除了惜才之外,江培安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知道,刀狼的歌是当下最适合做彩铃的。

所以,江培安刚成立的网络歌手组绝对是发挥刀狼才华的最佳地方。

当然,这些还需要江培安和刀狼深聊。

“刀狼老师,您的名片可以给我一张么?”

江培安突然问道。

听到江培安的话,刀狼有些疑惑,旋即从身上拿出一张名片递给江培安。

名片上除了印了刀狼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外,还有两个名字和职位。

疆省德威龙音像公司音乐总监。

乌市罗林音乐创作室首席制作人。

这是刀狼目前在的音乐公司,90年代的时候,他与几个乐手组成了“地球之子”乐队。

并结识了来自疆省的女歌手朱梅,而她也成为了刀狼的妻子。

婚后,刀狼跟随妻子前往疆省,并以辛苦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的音乐梦想。

他在白天工作,晚上便去工作室写歌。

他与妻子、两个女儿一起住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房子里。

95年,刀狼在疆省成立西北音乐工作室,并开始在疆省地区小范围发行音乐作品。

工作室成立后,刀狼为了生计选择了走上商业歌手的发展路线才有了后面两家公司的职位。

“刀狼老师你不着急离开京城吧?”

江培安收起名片问道。

“嗯,倒也不着急,订了后天回去的车票。”

刀狼老实的点了点头道,不过仍旧被江培安的话弄得一脸懵。

江培安笑了笑,道:

“我就开门见山的跟您说吧,我除了拍电影这个主业之外,还做音乐。

旗下也有些艺人,所以我想签约刀狼老师您。”

听到江培安的话,刀狼下意识的想摇头。

自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张专辑火了之后,有很多公司都联系他想要签约他。

不过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原因是他自己也做音乐,有自己的事业,并且他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

签约成艺人,相对来说自由度会少很多。

仿佛察觉到刀狼想要拒绝,江培安笑着道:

“先不要着急拒绝,今天晚上您好好想想,明天我们再谈,不合作也没关系,就当是认识个朋友嘛。”

听到江培安的话,刀狼点了点头,就像江培安说的那样,就算没有合作,权当认识个朋友也不错。

更何况江培安可不是一般人,这是能和张艺某导演平起平坐,且风头正盛的导演。

如果能帮江培安的电影写首主题曲,哪怕是插曲,他的事业都会有腾飞的机会。

“好,多谢江导的邀请。”

刀狼点头道。

“呵呵,那明天见。”

江培安笑着道。

“明天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