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就比你多一点点(1 / 1)金金小师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年前地球上外动力骨骼的极限是一百公斤,以此为基底,百分之三十就是一百三十公斤。

用于测试的马德堡半球装置调至一百三十的拉力,演示人员铆足了劲,脸涨的通红,在沉重的气压声后,利落地拉开了半球,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个登台的研究所就出色的完成了项目!

“祝贺自动化研究所的同事们!”

展台四周礼花齐发,银白色的冷焰火激射至半空,“请在通过区稍事歇息,之后大会主办方会与你们对接。”

主持人拿着话筒款款而至,笑意盈盈地指示着围满媒体的通过区。

喘着粗气的队长从地上站起身子,拿过主持人的话筒,顿声道,“人类....必胜!”

“好!”

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叫好,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老大,还好有你。”

老王凑到李开阳的身边,心有余悸的耳语,“要不是你,咱们24所就丢脸丢大发了,连一百公斤的底都没突破。”

“应该不会太多,”李开阳注视着台上的演示,侧头道,“不要妄自菲薄,能超过一百公斤的不会超过十个。”

果然,在第一个演示小组登台掀起高潮后,后续的研究所表现平平,眼看就过了三分之二的人,能超过一百公斤的外动力骨骼只有五副,超越百分之三十目标的还未出现。

大家的热情逐渐熄灭,本以为是开始,没想到已是巅峰。

李开阳坐在台下,安静等待着,24所抽签抽到了最后一个序号,倒数第二位的,是老熟人,来自帝都动力实验室的常陈。

“还要等多久。”

海风带着淡淡的花香袭来,一朵明亮的浪花开在了李开阳的身边。

陈星安忽然出现在了台下,直勾勾地看着他,一双眸子清澈的就像是清晨玫瑰上的露水。

“还...有五个。”

李开阳错愕地答道。

他看见对方的胸前也有一根印着课题大会字样的尼龙吊绳,吊绳尾端束着的工作牌被藏在了衣兜里。

“我的座位。”

陈星安移开目光,把手里的文件夹放在了李开阳左边的红皮座椅上,后者的半个屁股毫不客气地坐在上面,“抢东西抢上瘾了?”

显然,在黑市上被抢走漫画书的怨念还没有消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浓。

李开阳调整坐姿,嘟囔道,“明明是愿赌服输。”

“那就再打个赌!”

陈星安端坐,目视前方,“赌你和他。”

李开阳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在等候区的最前方,常陈正和旁人低声交谈,有说有笑。

“没兴趣。”

他扭过身子,留了个刀刻斧凿般的下颌线给身旁的少女。

“我又没好处。”

“你想要什么赌注。”

李开阳望着常陈的背影,想到两个月后的同学聚会,随口一说,“陪我吃一顿饭。”

“成交。”

陈星安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模样,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与李开阳打这个赌,但是看他这副吊儿郎当的颓废样子,心里总是想做点什么,就像在菜市场里遇见了翻白肚的草鱼,忍不住想拿手指把它戳翻过来。

“你输了要把胡子剃干净。”

李开阳笑了起来,懒洋洋地说道,“我不会输的。”

.....

随着主持人的串联,倒数第二个课题研究小组即将上场,身为评委的夏义挪了挪身前的话筒,不苟言笑。

在场相识的人都知道常陈是他的学生,所以在这么多镜头面前,自己必须保持绝对的公正,甚至是加倍的严格,他越严格,常陈的成果就越能惊动世人。

“下面是来自帝都动力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常陈先生,有请。”

常陈换了身实验室的白大褂,褪下了无框金丝眼镜,带着印有帝都动力实验室标准的大号手提箱,三两步站到了展台的中央。

箱里的外动力骨骼像极了电影里想象的模样,啮合的齿轮,小巧的液压机构,精致的外形。

有大半年的时间,常陈都在优化外动力骨骼的外观,对他来说,实用性与美感同样重要。

马德堡半球的参数被调至了一百三十公斤。

迄今为止最高的记录。

常陈站在试验台上,轻描淡写地将半球拉开。

一百四,

一百五,

一百六!

这是属于他的登神长阶,数字每向前跃进十公斤,迎来的都是高声的呐喊。

“一百九了!”

主持人握着话筒,激动地喊道。

不得不说,常陈的展示足够调动气氛,所有媒体的镜头都转向了展台,闪光灯络绎不绝。

“夏教授,您的学生可真了不得啊,看那边联合国来的官员,表情都变成什么样了。”

与夏义待在一起的评委们发自心底祝贺,百分之九十的提升,真正的生产力解放,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对于社会都是一个足够大的台阶!

“二百了!”

最后的最后,常陈如同霸王举鼎般把半球高高举起,宣告自己的成果,百分之一百效率提升的外动力骨骼!

咔擦,咔擦。

媒体们的相机疯狂抓拍这一幕,常陈雕塑般地身躯站在阳光下,配合着惊掉众人下巴的研究成果,颇有几分神性的意味在里面,毫无疑问,今天的画面将会永远的流传下去,成为人类群星闪耀的一个瞬间。

“走吧,老王,马上到我们了。”

李开阳起身,整了整皱巴巴的外套,常陈的造型结束,马上就会轮到他们组。

“不对我说些什么?”

他偏头问了问陈星安,少女露出皓月般地牙齿,鼓励道,“我想今天晚上你该去买过新的剃须刀了。”

“真是让人激动的一次展示,”主持人意犹未尽地走到台前,“常陈先生不愧是新生代青年学科家的翘楚,让我这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俗人都产生了想要读书的念头。”

“常陈先生,请先到通过区暂时等待一下,我相信那儿会有一大堆的采访等着您的。”

“好,接下来咱们的提高生产效率还剩最后一组成果展示,来自鹭岛本土,自然资源部第三工业研究所的同事,李开阳,王石。”

“在常陈先生如此卓越的表现过后,他们又将带来怎么样的成果呢,让我们掌声欢迎!”

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大部分人,包括评委,仍然沉浸在刚刚的震撼中,没多少人在意最后一组会带来怎么样的结果。

珠玉在前,瓦石难当。

李开阳慢悠悠地站到了马德堡半球旁,看了眼台下的陈星安,默默地把实验装置的数字调整至二百零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