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赏赐(1 / 1)嘒星小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是,吴潜亲自率兵三千人,往西南支援大理。对外号称两万大军,声势浩大,也引起了蒙古人的注意与恐慌。

双方先对峙许久,大理与大宋的联军,相互配合,又利用地形上要比蒙古人的更加熟悉的条件,竟然首战告捷。大理方面自然欣喜万分,夸奖大宋之兵乃天降神兵,大宋的吴潜,乃是上天遣来的神将。

这消息传入临安,传入百官与官家赵昀的耳朵里,自然都十分欣喜,这回又如山倒般的,许多人都支持余玠,夸赞余玠的贤能,有甚者,甚至还诋毁谢方叔,说谢方叔私心太重,才会极力弹劾余玠。

也大概是因为这些喜事,让赵昀看到了许些希望,于是他决定再“喜上加囍”,决定进封赵孟启的王位,于是召集群臣,共同商议。赵孟启也在这其中,他一直以来,没有特殊原因,这些朝会什么的,他都是参加的,毕竟需要听政学习。而实际上,他也喜欢这些,真的比什么四书五经要有趣多了。

而皇帝赵昀要想提到这封王之时,还缺个引子,这引子便是大理那里,宋理联军战胜蒙军之事。

大殿之上,正襟危坐着的便是大宋官家赵昀。在基本的仪式都完成后,赵昀开始问话了。

“近些天,朕闻大理一事,由余玠将近统军,援助大理国,与蒙军交战,首战则告捷,可谓可喜可贺之事!”

赵昀说完,继续目视群臣。

“臣等恭贺陛下!”众臣道。

须臾。

“恭贺陛下!此乃大宋祥瑞之事!”丁大全等人接着道。

不过不得不说,丁大全说的也没错,但不至于那么夸张。蒙古人只不过因为对大理地形还不够熟悉,所以才暂时吃亏,再过段时间,也不知会如何呢。

不论如何,皇帝很开心,道:“此战打得漂亮,朕也为之欣喜,确实是祥瑞之事。”

右丞相吴潜道:“此战首捷,确实值得庆祝,可蒙古人凶猛阴险,军力甚强,自是不可小觑的。”

赵昀虽被吴潜这么扫兴一下,却没觉得生气,只是同意、甚至夸奖道:“吴丞相之言没错,蒙古军队的实力不可小觑,还是应当谨慎为妙。不过这些都是余玠之事,他应当都能想到的。”

赵宋的皇帝数百年来大多习惯了文官的建议、指责、警醒,毕竟在太祖之时,就留下了不轻易杀文人的宗旨,顶多是贬官或罢官而已。不过,虽然皇帝要被这么多官员管束着,可却也没有什么都听文官的,而是他们说他们的,皇帝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可以说是一意孤行了。

参知政事董槐道:“臣知余将军可行,是将帅之才,早在之前,武安节度使赵葵将军就曾夸奖余将军,是外阃之才,如今视之,确然如此。但确实不可掉以轻心,毕竟骄兵必败。”

赵昀只是同意道:“确然如此。”

停了一会,董槐道:“臣……臣请进封余尚书官职,以作嘉奖。其余将士,有功者也应当封赏。”

还没待赵昀回话,吴潜就急着说道:“陛下,董参知所言之事,尚不可以从之!”

吴潜说话时,主要是目视赵昀,作恭敬状,可同时又瞧了瞧董槐。

实则二人并无间隙,此二人都是当时的忠臣,一心为国为民,为人率真直爽,就是有啥说啥的那种。

吴潜继续说道:“董参知也说了,骄兵必败,竟然如此,此时就选择封赏余玠等人,为时过早,恐使其产生傲慢之心,臣恐怕接下来的与蒙军的争战,会有不利。”

吴潜说的确实有他的道理,可他这话到底过于扫兴了,官家已经觉得不高兴了。

董槐道:“吴相公说的有一定道理,可边军不封,恐寒了将士们的心。将士在外与敌人厮杀,所为有何?一,乃是江山朝廷,二,则是黎民百姓,三,也是最主要、最真实的,将士们想要些封赏,这样才能有作战的积极性。董某所言,不知吴相公觉得如何?”

董槐此番所言,好似更有道理,吴潜在思考一番之后,竟然觉得他说的比自己说的还要在理。他也未因为自己的言论被反驳而不快,只是同意道:“到底是臣狭隘了,一时之间没想到这么多。董参知说的更有道理。不过,臣还是建议,封赏不可过急,赏赐不能过高,应该因功劳依次封赏,高低需要得当。”

在一旁听政的赵孟启,此时越发觉得这个看似倔强的老头吴潜,其实其人气度非凡,深感佩服。可他为人过于直率,忠言逆耳,才致使他的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并不舒服。

官家赵昀看向董槐,没有说话,只是暗示。

董槐听后,也觉得满意,倒是爽快地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众大臣也都纷纷说道。

这种说了又不吃亏的事,当然附议!总之,朝堂上,随大流就对了!

而就连原先不喜余玠甚至要将其置于死地的谢方叔也随众人附议了。

赵昀心里也非常开心,有这样的大臣,直言不讳又不会因此而心生间隙。

赵昀问道:“如此,诸位觉得要授予余玠何职?”

众人面面相觑,还在思考。大抵是在讨论余玠原先官职如何,爵位如何,什么样的官职又合适他。

在众人都无法确定之时,竟然是左丞相谢方叔开口了:“臣以为,陛下可赐余玠资政殿学士身份。余将军虽为武将,但也是科举进士出身,理应有学士之名。”

赵昀思考后,也同意道:“如此,便依左相之言,加封余玠为资政殿学士,与执政恩数,至于王惟忠、朱文炳等人,各官进一秩,其余推恩有差。”

众臣纷纷道:“陛下英明!”

说到这里,这件事算是结束了,赵昀觉得是时候切入正题了。

赵昀道:“余玠等将领的恩赏会尽快下达过去。而朕近些日子,也时常听到杨舍人与叶祭酒夸赞皇子赵禥的有所成长,朕平日里对于赵禥也是严加管教,从未有疏忽过。也觉得赵禥似乎从落水之后,有所开窍,更加精进,朕觉得,可再给永嘉郡王(赵孟启)进封王位,众卿觉得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