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伐木丁丁(1 / 1)一口凉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衍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熟悉的话段,猴七快步向前,便见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

但看他打扮非常: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捻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执衠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看其气象,却与此界格格不入,身伴清灵之光,没有任何魔邪之意,反倒不经意间流露出清净自然之相。

不似寻常山中客,却如隐世道仙人。

这时,樵夫抬头看到猴七相近,慌忙丢了斧。跪下叫道“大王饶命,不要吃小人!”

猴七说道:“你切起来,放心,我非嗜杀之徒。方才我来至林边,听的你唱到‘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颇有清净之意,不知这歌是否为你所作。”

樵夫听此慌忙说道:“不瞒大王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却不是小人所作,乃是一神仙教我的。”

猴七眼中闪过思索,问道“那神仙在何处?”

樵夫回道“那神仙便居在这山顶洞府之中,与小人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想被大王听去。”

猴七言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为何不从他修行?也好学得个不老之方。”樵夫说道:“小人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七笑道:“据你说起来,你还是一个行孝的君子,有你这样善心的人倒是少见。这样吧,你带我去那神仙住处,我也好拜访一下。放心,待我到了神仙住处后,便放你离去。”

樵夫听此,不敢拒绝,捡起斧子别在腰间。便领着猴七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

见正有一处人家,升起阵阵炊烟。

猴七扫视一番,却没看到甚仙府。正待相问,便听樵夫说道,“大王,此处既是小人的家,还望大王容小人去向家母说明一声,再领大王去那神仙所在。省得小人夜晚未归,家母出来寻找。家母年事已高眼不可视远,这山间林深路陡,怕其不慎受伤。”

猴七听此,笑道“你倒是不怕被我一口吞了,你既有此孝心,我也应成全。这样吧,今晚我便留宿你家,明早再带我去仙府吧。”

樵夫连连谢恩,泣不成声。

猴七又问道,“还不知这山叫什么名,那神仙和仙府名讳是何?”

樵夫擦干眼泪,回道“大王请知,这山却叫灵台方寸山,那仙府正叫斜月三星洞。不过那仙人之名,小人倒是不知。”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七念道一遍,开口笑道,“这山名、洞名。倒是有趣。很有道意和格调。”心中却暗道,“***,什么**,也敢用这名字,不知道这名是菩提专用吗!”

樵夫领着猴七进了家门,屋中有人听到动静,开口说道,“咳咳…咳,是我儿回来了吗?”

樵夫连忙应声而答,又小声对猴七说道,“大王,能否先让小人进屋向母亲提前声明,省的她看到大王,因无知冒犯了大王。”

猴七挥手让他自行解决,樵夫连连谢恩,起身进屋。

扫视了一眼这院中景象,院子不大,有一菜园,用以种菜自足。

菜园中的蔬菜倒是长势颇好,反常的好。

猴七凝神而观,额头裂开,魔眼睁开向菜园扫去。便见到菜园地下有猫腻,那一株株菜苗扎根在一具具尸体上,根须处钻入一颗颗骷髅。怪不得,养分那么多。

这时,听得那樵夫出来,闭了魔眼,便听樵夫言请猴七进屋。

进屋有一老妇,拘谨的躬身站着。见猴七进来不知所措的僵立在那。

猴七也不言语,看了屋中一眼,虽然简陋却也不寒酸,屋中有一织布机。樵夫见此说道,“家母,无事之时,便织些布来,积攒下来让我挑柴进城贩卖时,换些钱财贴补一下家用。也正因此,多年劳累,伤了眼睛。”樵夫边说边抹着眼泪。

猴七不理会他,背过身子,指着屋中香炉供桌,说道“不知你家中供奉着那路神佛。”樵夫回道,“并无供奉神佛,只为家母每日念经为我祈福之用。”又说道,“大王,家中已备好了饭食,请用些饱腹。”

见猴七没有应声,樵夫还想再言。猴七也不转头,抬手制止,说道“无须如此,我却是没甚胃口。你这一家倒是母慈子孝,不知是否有那园中枯骨供养的功劳。”

樵夫听此,说道“大王,我……”,却是话没说完,见猴七此时还未转身,从腰上掏出斧头,用力抡起劈向猴七后脑。

眼瞅要得手了,一道黑影闪过,砰的一下,击碎了斧头。

樵夫只觉手中一麻,没了知觉,便见到一堆碎片射向自己,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

却是那斧头碎片扎进了樵夫身体,樵夫却不喊叫,连忙跪下,爬向猴七。心中的恐惧害怕,已经战胜了肉体的疼痛。樵夫连连磕头求饶,喊道大王饶命。

那樵夫母亲见此,也是混身一软,瘫倒在地,喃喃道,报应报应。

猴七将尾巴缩回,转过身走到樵夫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樵夫一个劲的磕头,磕的满头流血。见到猴七转身过来,忙匍匐到猴七脚下,求饶。

嘴里说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小人失了智,妄想伤害大王,还望大王念在,我也是为了侍奉老母,一片孝心的原因,绕了小人一命。还有仙人,对,还有仙人洞府,还需要小人带领大王前去啊。”

猴七开口言道,“仙人?哪里有什么仙人,怕是早已被你吃了吧。”

樵夫还要解释,猴七又说道,“我虽然不是什么残暴之徒,可我也不是什么圣母,他人死活不归我管,可谁叫你骗了我呢,还想砍杀我,这让我很不高兴,所以你还是去死吧。”

说完,伸手,捏住樵夫脑袋,将他拎起来。

樵夫惊慌的蹬着双腿挣扎,随着猴七手指发力,只听咔呲咔呲的裂痕声,樵夫想用手掰开脑袋上的手指,想喊出疼痛的声音。却无能为力。

猴七对折磨樵夫也没有兴趣,直接将樵夫抡起用力砸向地面。便听,嗙的一声,樵夫的脑袋直深深的插进地面,身体笔直的像标枪一样。然后一声咯噔,身体直接从脖颈处折断,倒在一旁。大量血液从地面渗出。

一旁的樵夫母亲见此,捂着嘴哭泣起来,嘴里呢喃哽咽着。

猴七走到她身边,蹲下。问道,“*肉好吃吗。”樵夫母亲哭声一顿,啪的一声,脑袋被猴七用尾巴敲飞,砸到墙上碎裂。

血液冲天喷涌而出。

猴七走到供桌旁,桌上有一红布托盘。

掀开红布,便见盘中盛着两颗黑色心脏,和一本经书。

感知到猴七接近,心脏砰砰砰的跳动。散露出一股求饶的意思。

这两颗心脏与那樵夫和其母亲气机相连,方才两人身死后,才开始从沉寂苏醒,轻微跳动。

一进屋来,猴七便感知到了,这供桌上蕴含着惊人的魔意和怨气。

并且与樵夫和其母,仿若两极。两人身上只有清气,善气。而这里的两颗心脏则都是魔气,怨气。

却像本来一体,却被分拨开来。将清魔轮转,这便是樵夫那清静相的由来。

在这魔气肆虐,浊气遍布的世界。樵夫一副出注淤泥而不染的模样,仿佛是一朵清真白莲,在那里盛开,用以吸引一些含就魔气的生灵。就像猪笼草用蜜糖吸引昆虫一样。

在这魔界,清净本来就显眼。何况是一种张扬招展的清净。

清与浊,相合相离。清气对这世界的魔气生物本就含有非凡的吸引力。

那樵夫分明在表示,我不简单。不是隐士高人,就是大有阴谋。

猴七不理那两颗心脏,翻开桌上的那本经书。

阅读过后,才知前因后果。这本书,应该便是那樵夫从所谓仙人处得来的。

不过那仙人看来实力不高,不然不会折在樵夫手里。估计已经被消化施肥了。

这本经书,倒是正道法门,主讲消魔解瘴。

在经书扉页便题写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之名。怪不得那樵夫以此名来哄骗猴七。

旁边有注解标示,应该是那所谓的仙人所留。写的却是一魔道法门,应该是其自从经书中歪解所悟。

那经书,让人一心一意,坚韧本心。这注解却是,吞服他人之心,以此将自己的心无伤吐出。自己远离魔障,己心离体,以此达到另类延寿长生。

就像是梅超风对着九阴真经,生生练成九阴白骨爪一般。本来的正经,变成了邪魔外道。

或许也有这魔道大世的压制引导,消除魔障之法,被解悟为食心之法。那樵夫因此害了不少人,看这心脏的状态,他母亲可没有不忍修炼,把黑心养成这么好,没主动接受,认真施法,是没可能做到的。

猴七睁开眉心魔眼,射出一道红光,将两颗魔心一照。便见魔心扭曲抽搐,好似在咒骂猴七一般。猴七见此加大魔眼功力,那两颗魔心好似被高温灼烤一般,碳化到直至完全消失。其中的怨气被猴七直接消除,魔气被魔眼吸收。

此间事了,而猴七也通过经书和那樵夫所着所唱的巧合,判断出自己所在世界,与西游世界应该有某种不得而知的关系。

低头翻看这经书,书皮上赫然标明写着。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却是佛门真经。

猴七,将经书正文翻阅。

其中写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猴七,通读全经。只觉,此经。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

开局既言,观自在菩萨。

又讲,般若之妙智妙慧。波罗蜜多之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其后言苦集灭道,菩提萨埵。

最终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虽然猴七本体道行早在脱于菩提树时,便已明此无上正等正觉。亦觉此经对佛道的深入讲解,对凡人确乃有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消魔解障之用。

翻读悟彻这一卷《多心经》,对凡人而言,就如打开了心之门户,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正所谓。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

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