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宴席,没有再持续多久。
毕竟,这次说是皇帝赐宴,但实际上就是给众多皇子皇孙的送行宴。
吃完最后这顿宴席,他们就要告别京城,远离南京,去各自的封地就藩了。
所以说,伤心酒谁愿意多喝?
更何况,他们即日起就要去封地就藩,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回去准备。
于是,刚刚鼓打二更天,众多皇子皇孙就告辞回去了。
...
对于诸葛亮提出的问题,朱允熥感觉和皇储的位置有关。
按照他们所说,他皇祖父朱元璋这是察觉到了什么,所以隐隐有了放弃朱允炆的想法。
这不是好事。
别人或许对皇位很看重,但他还是比较想去就藩。
只有去就藩,他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系统签到的能力。
可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再不济,先搞清楚朱元璋的想法,然后再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也是好事。
所以,朱允熥决定搞清楚,朱元璋留下课业的目的。
于是,他这一晚想了许久。
可他将诸葛亮提出的王朝寿命题,对比朱元璋的问题思考了一夜后。
不仅没想到答案,反而还滋生出了更多的疑问。
是啊。
仔细想来,华夏大地上的各代王朝,除了被一分为二的汉朝之外,哪个王朝的国运几乎都在三百年左右。
当然,除了元朝这种外族统治,或者是南北朝那些群雄割据的朝代。
汉朝之所以能历经二十九位皇帝,硬生生打破魔咒,续命四百年的原因,还是因为出了个位面之子,大魔导师刘秀。
否则,也是无法逃脱三百年亡国的怪圈。
三国里也有一句封神的名言,东汉末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看似是很正常的一句话,但却暗合天理循环。
可朱允熥却不认为,这王朝三百年寿命的魔咒,真的是因为天理循环的缘故。
毕竟,他连穿越的事情都发生了,谁还会相信命运?
更往深处想,他还想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
那就是,一个王朝走向灭亡,必定会在下一个王朝诞生时,出现一位英明神武的开国之君。
同时,继位的后面两三代皇帝,往往都能开创出一个盛世乾坤。
可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盛世,能够持续下去。
往往都会在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之后,就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昏君、暴君。
最终,再加上一些天灾人祸,群雄并起,百姓就会一呼而上,揭竿而起,最终导致王朝走向覆灭。
明朝不也是一样么。
开局一个碗打天下,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
后面朱棣改元永乐,开创永乐盛世,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合力,开创仁宣之治。
接下来,后面历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后面,小冰河时期出现,百姓民不聊生,朝中阉党祸国殃民,最终闯王李自成、张献忠之辈揭竿而起。
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
最终,用一根绳子,结束了历经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
想不通,朱允熥实在是想不通,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会让历代王朝都逃不脱这个魔咒。
于是,在结束了清早的晨练后,朱允熥还是忍不住在聊天群里询问道:“丞相,按照你昨天提出的问题,我昨晚想了一夜,但也没弄清楚答案,您直接告诉我吧。”
见朱允熥没想出答案,群里经过了一阵寂静后,诸葛亮还是开口了。
诸葛亮:“先不说答案,老夫先问你一个问题,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王朝,基本没有超过三百年寿命的,而我等都来自前朝,只有你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
“你来说说,如果老夫没猜错的话,这大明王朝应该也没逃脱这个魔咒吧?”
朱允熥思索了几秒,刚要回答,可聊天群里的另一个人却给出了答案。
王莽:“不用他说,还是我来说吧...大明王朝也是一样,开国皇帝朱元璋英明神武,后面的明成祖朱棣,还有洪熙和宣德两朝,也是把国力提升到了巅峰。”
“但是,到了后面就开始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天灾人祸,百姓食不果腹,各地反贼揭竿而起,大明王朝开局一个碗打天下,最终结局以崇祯皇帝一根绳子吊死煤山结束。”
诸葛亮:“是不是也没超过三百年国运?”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大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终其二百七十六年。”
诸葛亮:“这就对了,按照这样的结局来看,你皇祖父也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很有可能是提前预见了,大明也会在三百年内走向灭亡的可能。”
“所以,这才动了修改明皇祖训的想法...老夫问你,你的皇祖父是不是个自大且好大喜功的人,如果是的话,那可能修改明皇祖训的想法,就不是他提出来的。”
“很有可能,你皇祖父背后的高人,提前给他预测到了这些...”
听到这话,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是个好大喜功,且极其自负的人吗?
当然不是。
如果是的话,他也不可能从一个乞讨的和尚,经过十几年的斗争,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
至于说,朱元璋背后有高人指点?
根据历史记载,刘伯温这些人死后,他身边似乎就没有什么能预见未来的高人了。
但世事无绝对。
为了弄清楚朱元璋的想法,朱允熥还是忍不住问道:“丞相,按照你的说法,难道说是我皇祖父,预见到了大明未来,如果一直坚持立长立嫡,会出现国运衰败的问题?”
朱允熥有点想不通。
按照朱元璋气吞天下的想法,怎么会如此诅咒自己的后代。
但就在这时,诸葛亮给出了一个答案。
诸葛亮:“这和你皇祖父是否预见了未来无关,关键在于你皇祖父可能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都有私心,无论是上到皇帝,还是民间百姓,全都逃不出一个铁律,那就是自私之心!”
自私?
朱允熥一时没明白。
但就在这时,群里的其他人却给出了答案。
李世民:“小子,你就没想过,为何除了太古时期的部落,实施过禅让制度外,往后的历代王朝里,皇位的更迭,施行的都是继承制度吗?”
诸葛亮:“没错,这就是私心的原因,毕竟任何人好不容易坐上皇位,都是希望将这个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绝不会心甘情愿的禅让给自己的兄弟,或者是其他的宗亲。”
此言一出,朱允熥瞬间想到了什么。
是啊!
按照历史的走向,他爹朱标死后,哪怕朱元璋将善于表演的朱允炆立为皇储,也没有去选择更合适皇位的朱棣。
这就是所谓的私心。
同理,后面朱瞻基,哪怕拼个你死我活,也要让他爹在灵前继位。
也是看到了皇位后,他就起了私心。
想到这里,朱允熥感觉自己在一瞬间开悟了。
这继承制度,便是大明走向衰亡的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