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贤侄画的饼太馋人了!(1 / 1)二月新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归根结底,朱棣和他的内阁诸公,缺的是见识和后世的技术,而不是没脑子,要是没脑子也不至于名垂青史了。

所以刘斌把高产牧草,青贮饲料,羊毛纺织,几样东西一说出来,这群大明的人精立刻就知道怎么办了。

接下来就是商量细节。

小太监樊忠翻出一张刘斌之前送的地图摆在桌上,众人围在一起,开始商量在哪筑城。

“霄国公,不知你打算在哪里筑城?”

刘斌看着地图说道。

“在哪筑城不是我定的,而是要看铁路怎么修,我又不会修铁路,所以划定路线的时候,我只能提一点意见,整体还是听老郑的。”

“哦?这老郑是何人?连你也要听他的?”朱棣好奇问道。

刘斌见状趁机介绍道。

“陛下,我们北海一共来了两百多人,在我们后世,奉行人人平等,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来,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当然也有人统合管理。

“我在北海只负责军事和食品,保护大家的安全和食物供给,另一个负责大家生活工作的,就是老郑,名叫郑德江,今年四十有二了。

“他来之前就是我们那里官府铁路部的主任,手下有一百多精兵强将,有高级电工,地质专家,路桥专家,熟练技工,全都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铁路部你们懂吗,就相当于大明的六部,全国几十万里的铁路修建,运营,维护,全都归他们管。

“陛下要想在大明兴建铁路,非厚待他们不可。”

朱棣闻言眯了眯眼,突然问道。

“此人才华竟还在你之上?”

刘斌则是解释道。

“陛下,每个人都有所擅长,就像是陛下的内阁大学士们,胡学士博闻强识,金学士擅刑断,杨学士擅边务,哪有什么才华高低之分?

“就比如我,我擅长种地和打仗,陛下想开设农场,训练士卒,足兵足食,那我没问题,可陛下要想把铁路铺满大明,则非老郑莫属。

“不止是他,我们一起过来的二百多人,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他们有的会造汽车,会造拖拉机,会炼钢,还有的懂后世的医术,生物,化学,机械,经济,艺术。

“两百多人,一半是修路架桥的,剩下一半不是工业管理人才,就是大学生,大学生你们懂吗,就相当于大明国子监的学生,栋梁之材,各有所长,少了谁都不行的那种。”

众人这回听懂了,霄国公这是给北海的人要官来了。

朱棣闻言又问,“哦,那这个郑德江,他除了修路还会别的吗?”

刘斌有些傻眼,合着修铁路的还被朱棣小瞧了,他强调道。

“陛下,会修路还不行吗?你知道修路何其艰难,就拿大明来说,南北之间的大宗运输全靠运河维持,每年光是维护漕运就有多难。

“要是将来修一条连接大明两京的铁路,在长江跟黄河上架起铁路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南京登上火车,躺在那舒舒服服的,只需五六个时辰,就能抵达京师,运力不知快漕运多少倍。

“这可是历朝历代几千年都没做到的事情,陛下还认为修路简单吗?”

众人闻言全都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南京周围的江段,最窄的地方也有两三里宽,江水深数十丈,古代人不是没想过在长江上面架桥,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宋朝的时候倒是因为打仗,在长江上面修过浮桥,但那是临时的,用完就拆了,不然就会影响江面船舶通航。

因此当众人听到老郑他们可以在长江上修桥,顿时就高看了一眼。

“在扬子江上修桥?不会影响船只通行吗?”胡俨皱眉问道。

“可以把桥修高点嘛,从水面到桥底,净空二十丈,一般的帆船有二十丈高吗?大部分都能通行吧?”刘斌解释道。

朱棣想了想,“在工部下面设铁道清吏司,让郑爱卿做正五品的郎中,主管铁路营建事宜,如何?”

刘斌讨价还价。

“修通了北海到京师的铁路,北海数不清的财富就能运抵大明;修通了两京线,就可以摆脱对运河的依赖;修通了京师到交趾的铁路,就可从北海到交趾,贯通南北,从此山河稳固。

“将来老郑还要教出许多徒弟,从京师修铁路出西北,直通葱岭,凿穿西域,恢复汉唐江山。从山陕修铁路到四川,让蜀道难彻底成为历史。

“将来还要把铁路修到奴儿干,若是女真造反,五个时辰之内,陛下就能从京师发兵数十万到奴儿干。

“这么多事情要做,我看只成立一个司不够,起码要单设一部,与六部尚书齐平。”

刘斌给老郑要官,上来就要单设一部,还得跟六部尚书齐平,那可是正二品大员啊!

大明的实权文官,做到顶也就是正二品了,朱元璋没有废除丞相的时候,丞相就是正一品文官,丞相废了之后,六部尚书就是最大的实权文职了,正二品。

现在有正一品吗?当然有,比如宗人府的官,都是一品大员,但那是管老朱家自己家人的。

除此之外就是三公最大,太师、太傅、太保,全是正一品,但也就是个荣誉,没有实权;三孤,少师、少傅、少保,这仨是从一品,也是荣誉,没有实权。

刘斌上来就要一个尚书,说实话已经很过分了,但朱棣并没有不高兴,反而脸色潮红,一副压抑着心中激动的样子。

因为刘斌画的大饼实在太香了。

从北海到交趾,纵贯大明南北的铁路,山河稳固,打通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从此四川不会割据。

五个时辰发兵数十万到奴儿干,从此辽东稳如泰山。

出西北,凿穿西域,恢复汉唐疆土,那我大明岂非远胜汉唐?

光是想想,朱棣就觉得热血沸腾,然后他开始主动反思,这么大的功劳,这么大的职责,几十万里的铁路啊,只给个五品的郎中是不是太亏待人家了?

朱棣越想越是羞愧,好像自己确实小气了点?

俺可是皇帝啊,怎么能这么小家子气呢?!

正当朱棣想要说话的时候,胡广立刻低声说道。

“陛下,慎重啊,此事干系重大,还需回南京,与六部一起商定。”

看着朱棣那憋得满脸通红的样子,胡广就知道他要冲动了,赶紧上来给朱棣降降火。

刘斌见状眯着眼瞅了瞅胡广,也跟着点点头。

“胡阁老说的对,是要跟六部好好商量一下,我看六部管辖的职责也应该适当调整修改了。”

胡广自知坏了刘斌的好事,但这老家伙硬气的很,丝毫不肯服软,听刘斌说要改动六部的权责,顿时嗤笑一声。

“哦,不知六部职责有何需要调整之处,还请霄国公赐教。”

刘斌也不示弱,两百多号人既然从后世穿越了,俗话说的好,来都来了,不给大明改成他们的形状怎么行。

“胡阁老,可听说过电报吗?”

胡广闻言一愣,“何为电报?”

刘斌解释道。

“大明有邸报,传抄官府公文,送到两京十四省,使百姓知悉政令,还有驿站,传递朝廷公函,地方官上奏,中枢批复,来往的公函都要走驿站。

“但是我们北海有电报,你在京师和南京各置一台电报机,写一封信,瞬息之间就能用电报传到南京,这不比驿站的八百里加急还要快?

“陛下在京师安置一个电台,再让郑和带一部电台放在宝船上,便是两地相隔万里之遥,也能实时通信,郑和在海外遇到了什么趣事,陛下立刻就能知道。

“驻守边关的将士,若有敌人来犯,陛下瞬息之间就能收到消息,不像以前,边城都被敌人抢完一遍,杀成白地了,消息才刚刚传到京师,使我军次次处于被动。

“这样的通信机器,就叫电台,两部电台之间就能互通电报,这样的通信利器,大明要不要?”

刘斌顿了下,继续说道,“我提议在大明各地设电报局,起码每个县一个,不仅朝廷公函往来方便,百姓也可以花几文钱,给远隔千里的亲友通信。

“胡阁老,你说这全国各地的电报局,应该归六部谁管?”

胡广的脸色立刻就僵住了。

他本来以为刘斌是要夺六部的权,心里对刘斌嗤笑不已,六部的权是你说改就改的吗?

可谁想到刘斌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夺六部的权啊,这反而是在给六部加权!

可是你就弄一个电报局,那是六个部啊,这个电报局给谁不给谁呢?到时候六个尚书还不得打起来?

而电报这个东西又只有北海的人会,反正北海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六部谁想要电报局的控制权,就得讨好北海。

这是二桃杀三士啊,果然奸诈,倒是小瞧这个霄国公了。

朱棣刚才被胡广打断,这会儿终于平复下来,他大手一挥。

“好了,六部权责和新设一部之事干系重大,刘贤侄,到时你把郑爱卿也接来,此事咱们回南京再议,还是先说说草原筑城的事吧,那阿鲁台的使者还等着呢。”

刘斌知道这事一时半会定不下来,所以也没再继续纠缠,继续指着地图说道。

“我们准备在这里建一城,后世这里就有个商贸重镇,叫恰克图,此地是北海和漠北的交界处,也是铁路的起始点。”

他手指往下一划,划到乌栏巴托的位置。

“这里,狼居胥城,此地有河流,水源充沛,沿河可以种植粮食,还有煤矿,挖出来的煤可以给火车补给。

“另外这里还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年冠军侯就征服过这里。

“陛下你想,封狼居胥啊,到时候南来北往的乘客,每次走到这里,列车乘务员都会喊一句,‘尊敬的旅客,狼居胥站到了,要下车的旅客请带好行李,做好准备’,乘客心中是何其的自豪!”

朱棣闻言再次憋得满脸通红。

这个小子怎么那么会画饼,而且每次画的饼都那么馋人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