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3章 我扫榻以待(1 / 1)搂住油菜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前龙国电影市场很小的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是极少数人,这时候人们看电影倾向于选择“某个导演的电影”,因为导演是一个活招牌。

但是随着市场越来越大,上映的电影越来越多,大导演们又不断翻车,这個招牌的作用就越来越弱。

2008年以后,人们开始选择观看“自己需要的类型电影”。

从这一年起,电影从大众市场迈入细分市场,大导演的号召力越来越弱,由此,一批拥有市场思维、对市场需求判断比较准确的“制片人式导演”开始步入舞台。

所谓“制片人式导演”,这些人并非科班出生,他们并没有专业的导演技能,虽然挂着导演的职务,干的却是制片人的活。

这些导演大多是从歌手、演员、作家、甚至是搞笑视频的制作者……跨行而来。

他们和传统导演的区别在于,他们更重视市场,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或者,他们本身就自带流量,可以利用粉丝的情怀进来圈一波钱。

总而言之,他们并没有那么注重于艺术,非要在一部电影表达什么东西。

他们拍的就是观众想看的,或者目标观众想看的。

前一类就比如徐真、吴惊、陈思成这种演员转型的,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市场,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大获成功。

后一类就比如刘若英、水木年华这种歌手转型的,用自己的一首经典歌曲来拍一部电影,收割粉丝,圈一波钱就跑。

当然还有韩二、郭四这种作家出生的,可以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本身也拥有编剧能力,优势巨大。

最后就是一些制作搞笑视频的,把自己以前拍的烂段子加长,当成电影卖,钱赚到了,妈没了。

有人嘲笑韩二拍片要请好几个副导演,这种人不明白韩二还承担着制片人的工作。

在这样的团队里,导演只是和服装、摄影、编剧一样的工种而已,由于自带流量,韩二甚至可以承担宣发的职能。

这样的模式介于“导演中心制”和“制片人工作制”之间,对于电影工业来算算是有一点进步,但还是不够正规。

但也就是这样一点小小的进步,就把那些传统的五代、六代导演们打得流花流水,溃不成军。

不过票房高歌猛进的同时,电影的艺术性也的确牺牲了,所以2008年以后,龙国电影很少在国际影展上得奖了。

有舍就有得,相对而言,杨帆更在意电影的票房。

有票房才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活下去,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而且,拍电影不为了赚钱,这不是脑子有病?

……

杨帆喝光碗里的排骨汤,一顿饭就搞定了。

他用纸巾擦了擦嘴,说道:“我说《王的盛宴》会扑街,你似乎不服?”

秦蓝迟疑道:“我……没有。”

杨帆笑道:“我们来打个赌如何?”

“打什么赌?”

杨帆一脸自信地说道:“《王的盛宴》这部电影,据说预算超过一亿,那我就赌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会超过一亿。”

这些年电影市场膨胀得很快,票房超过一亿的电影比比皆是。《王的盛宴》大牌群集,说电影票房不会超过一亿,秦蓝是不信的。因为这几年,堆明星已经成了电影的制胜法宝了。

而且,秦岚参与了《王的盛宴》的全程拍摄,对这部电影非常了解。

而杨帆对于这部电影只知道一个名字而已,他凭什么这么笃定?

秦岚咬着嘴唇说道:“赌注是什么呢?”

杨帆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每天都有许多人想见我,但我并不是谁都见的,你知道为什么我愿意见你吗?”

“为什么?”

“因为你长得很美!我这人一向优待美女。”

“杨先生过奖了。”秦岚的俏脸微微一红。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我赢了,我希望你能够签约唐人。”

秦蓝一惊,唐人影视的造星能力强得一匹,签进唐人是去圈内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自己已经年过三十,作为女星,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

况且唐人还有周汛、高媛媛、四美等人,就算签进来又有什么作为?

“你们公司那么多大美女,个个都比我红,我进来能做什么?”

“她们都要走啦!”

“走?”秦蓝惊了。

“她们会像范彬彬那样,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后,她们不再是唐人的员工,双方只是合作关系。”

“好好的,为什么要这样?”

“她们的名气越来越大,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了,自己出去接戏,赚得更多,我也没有必要阻止她们赚钱嘛。唐人负责投资,支持她们创建个人工作室,是更合理的方式。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有她们几座大山压着,公司的新人也没法出头,这是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

“那我也不是新人啊?我出道都九年了,我来公司能做什么?”

“我们是在打赌好吗?愿赌服输,进来坐冷板凳,你也得来啊!”

“额……”秦蓝无语,“谁说我会输,那我赢了呢?”

“我无条件投资撸串拍南京。”

“这可是你说的?”

尼玛,这姑娘对撸串死心塌地啊,杨帆顿时有点不爽:“你为什么这么帮撸串?”

秦蓝想了想,说道:“我是因为《王的盛宴》这部电影和撸串认识的。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觉得很有才华,做事也很认真,所以挺欣赏他的。我看过他创作了《南京!南京!》的剧本,莪觉得很好。可惜这个剧本立项一直无法通过,这些年他找了很多关系,好容易立项了,又因为您当初的断言,他始终拉不到投资。所以,我大着胆子想给您递递剧本,希望您看过剧本之后,能够改变主意。”

“你为什么认为我看了剧本会改变主意?”

“因为这个剧本真的很好,我看了以后,哭了很久。我觉得您当初只是听了撸串的想法,没看过具体的剧本,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也许您看了剧本之后,就会改变想法。”

“这个剧本,还是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来反思战争吧?是的话就不用看了。”

“为什么?难道反思战争有什么错吗?好莱坞那些优秀的战争片,不都是反战的吗?”

“我打个比方,有点难听你别介意。如果,你的父母在家好好的,有人闯进你家把他们杀了,你唯一的想法是不是想着为他们报仇?你会站在施暴者的角度来反思他为什么杀害你的父母吗?”

“这……”

“所以战争片的内核应该是反战这个观点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接受这句话的,都是被人洗脑了的。侵略者到你家烧杀抢掠一番,占尽了便宜,回头告诉你,不要战争,要和平,你还真信?它有这么多功夫拍电影宣扬反战,为什么不把抢走的东西还回来?”

“这……”

“所以嘛,本质上来说,列强拍的这些反战电影,说白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虽然我杀了你的全家,但你不要计较,我们要和平。但作为一个被杀全家的,你还要跳出来说,对,我们不计较。这不是脑子有病?所以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吧?我认可撸串的专业技能,但是他脑子有病!”

杨帆当着秦蓝的面说撸串脑子有病,秦蓝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如果她认同了杨帆的话,那岂不是自己也和撸串一样,脑子有病?

杨帆并不在意秦蓝的感受,继续说道:“而且他不但脑子有病,还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俯视观众,要教育他们。观众是什么人?观众花钱买票,是老爷!老爷会惯的你毛病?想什么美事呢?所以他的电影必扑街!”

杨帆的话毫不客气,让秦蓝很不高兴,而且她双方的观念不和的话,是无法达成合作的,所以就想着打退堂鼓。

不过她也不敢得罪杨帆,找了个借口道:“这个赌我愿意打,可是我和公司的合约还有三年才到期。”

杨帆毫不在意地说道:“解约就行了,该赔钱就赔。咱们不缺那三瓜两枣的。”

额……也太壕无人性了。

秦蓝才想起来这点钱对杨帆来说就是一根毛,不由得一时语塞。

杨帆见秦蓝也吃完了,就道:“走吧!”

站起身来,拿着餐盘往回收窗口走去,秦蓝连忙跟在他后面。

从食堂出来,杨帆问道:“这个赌约你应下了?”

秦蓝心说,赌就赌,便点头道:“应了!”

杨帆伸出一只手,笑道:“嗯,那再过几个月就见分晓了,到时我扫榻以待。”

秦蓝跟杨帆击了一下掌,却觉得这话怪怪的。

什么叫扫榻以待?

……

杨帆、斯嘉丽和林志灵站在路边等车。

不远处是成片成片的稻田,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了,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带来收获的味道。

他们是来见袁老的,杨帆不敢搞排场,只带了一个林志灵,车子开到这里,让司机先回去了。

杨帆和斯嘉丽搞的“梦禾基金”进展缓慢,三年来,他们的团队去了世界很多地方做调研,希望能够帮助当地人种植杂交水稻。

这明明是一件好事,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两人也明白这其中牵扯到许多利益,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好在“梦禾基金”是一个民间组织,也没有任何盈利目的,最终还是在一些地方种下了水稻。

虽然面积不大,但也算开了一个好头。万事开头难,走出了这一步,后面的事就要好办不少。

林志灵看着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饶有兴致地问道:“老板,这一亩田能产多少水稻啊?”

杨帆也不知道,他不懂装懂地说道:“大概能产1500公斤吧。”

林志灵做了个夸张的表情:“这么多?”

“这是试验田嘛。”

斯嘉丽道:“杨,你见过袁老吗?听说他已经八十岁了。”

杨帆摇摇头:“没有。梦禾基金去年招募技术员的时候,都是直接去湘省农业大学招的,没有惊动袁老。”

林志灵奇怪地道:“招聘技术员不应该是招那种有经验的吗?”

杨帆道:“这些学生的水平足够了。杂交水稻的专利是公开的,只是缺乏推广而已。我们的团队来自世界各地,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因为年轻人心怀梦想,愿意为了理想去做这件事。年纪大了就比较实际了,不好忽悠了。”

林志灵有些无语,心说这不是做慈善么,怎么还忽悠上了呢。

斯嘉丽解释道:“我们要去的地方都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如果不是心怀理想,这些人是待不住的。实际上,尽管我们尽量为他们的生活的提供便利,但离职率还是很高。许多人受不了那种环境,待不了多久就会选择离开。”

几人正在聊着,一辆银色的沃尔沃S60从远处驶来,停在三人面前。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车里走了出来,杨帆见状,连忙上前和他握手,恭敬地说道:“袁老,您怎么还亲自来接我们了呢。”

接着又向袁老介绍了斯嘉丽和林志灵。

今年三月份,吉利收购了米国的汽车公司沃尔沃,袁老很高兴,为了支持自主车发展,买了辆沃尔沃。

袁老爽朗地说道:“没多远,我开着车就过来了,上车吧!”

……

杨帆说道:“今天过来看望您,是因为我们在海外种植的水稻获得了丰收,想着向您汇报一下。”

“好,好!我看看!”

林志灵拿出随身的电脑,开机之后调出一份PPT,斯嘉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主动向袁老讲述起来。

“尼泊尔是农业国家,其中水稻、玉米等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这个国家75个县中有38个县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印度进口大米。”

“前年我们杨总带人去尼泊尔拍摄电影,和当地征服建立了联络,随后派遣了一只专家团队到该国,在加德满都附近挑选了几个杂交水稻和玉米试种点。一年多的数据表示,我们的杂交水稻在当地表现优异。”

斯嘉丽指着电脑上一个黑不溜秋,抱着一大捆水道开怀大笑的人介绍道:“这个人叫做碧玛拉,是一位农民,过去多年,碧玛拉一直在家种当地水稻,由于产量不理想,每一年都要换品种。但今年她试种了咱们的杂交水稻,亩产量有望增至460至600公斤。”

“我们的团队去采访的时候,碧玛拉十分兴奋,她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你,现在我有多开心。比起去年,今年水稻收成要增加好几倍。’”

“这个人叫做里瓦提,今年59岁。他也参与了杂交水稻的试种,他说:‘今年我家田里的水稻产量是去年的4倍,这是我们这代人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中国水稻品种真是一种恩赐!’”

“目前,我们在尼国试种的杂交水稻已经达到了144亩,明年还会进一步扩大。另外我们还在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国开启了小规模的试种。”

袁老听得连连点头,激动地说道:“杨先生,斯嘉丽小姐,我要感谢你们啊,你们在做一件造福人类的大好事。”

斯嘉丽谦虚地道:“这件事是杨发起的,我只是一个执行者,我们的团队也付出了很多。”

杨帆则说道:“您为民谋稻粮,要感谢您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