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淮水进入邗沟之处,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重要的水路要冲。
冯延鲁要返回南唐,必然要经过此处,于是乎,他在这里遇到了恭候多时的李重赞。
拒不相见?那不可能!
毕竟要从李重进的地盘上经过,主人给面子,不能不识抬举。
作为唐国使臣,他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李重赞的来意,无论是惦记江北十四州,还是提防宋国对唐国的威胁,都是分内之事。
于是乎,冯延鲁下船,前往李重赞安排的驿馆。
“冯尚书此去东京,感受如何?”李重赞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冯延鲁笑道:“故地重游,今非昔比啊!”
“唐国当真打算就此臣服于赵宋?”
冯延鲁当然知晓李重赞的言下之意,只是故作不知:“不然呢?中原向来都是天下正朔,周遭各国焉有不奉诏者?”
“未必吧,蜀国、北汉、南汉……未臣服者众多啊!”
李重赞道:“吴越、南平这等小国臣服也便罢了,唐国雄踞江南千里之堤,雄兵数十万,何惧之有?”
“我国官家素喜不争,不愿大江南北起兵戈烽火。”
李重赞摇头道:“贵国主心底仁善,奈何赵匡胤乃是虎狼啊……将来他兵临大江之时,会与唐国心存善念吗?”
“哼哼……”
冯延鲁淡定如初,笑道:“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赵匡胤……豺狼之心,乱臣贼子,窃取神器,谋朝篡位……家兄与我乃是太祖外甥,大周国戚,意欲讨伐不臣。”
“这……此乃中原内事,老夫不必参言。”
“可不单纯是内事……赵匡胤可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冯尚书昔年在滁州、扬州可是有过亲身体会的,难道就不想一雪前耻吗?”
往事不堪回首啊!
冯延鲁微微沉吟,但最终还是淡淡一笑,并未接话茬。
当年他是成了阶下囚,前军先锋也是赵匡胤,但领兵亲征的是周世宗柴荣。如果非要说报仇雪恨,一雪前耻,似乎应该找柴荣才对。
关赵匡胤什么事呢?更何况冯延鲁为人豁达,这些前尘往事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李重赞十分无奈:“好吧,就算冯尚书不在乎个人荣辱,但身为人臣,总不能不顾唐国安危得失吧!‘
“那是自然,身为人臣,忠于王事,自然你不敢怠慢。”
李重赞把心一横,低声道:“那好……家兄意欲借兵唐国,事成之后,归还淮南十四州,以作酬谢,不知冯尚书意下如何?”
这一遭,冯延鲁再也无法完全淡定,就连呼吸也急促了几分……
……
李重赞走的时候,心满意足。
虽然冯延鲁没有承诺什么,但已经将亲笔书信送回江南。
此等大事,他做不了主,必须要上报给南唐朝廷。但冯延鲁很聪明,并未使用奏疏,否则万一失败,将来就是通敌的证据。
虽然不至于有什么大事,但场面与舆论上将会十分被动,所以他用了私人书信的方式,收信之人并非南唐国主李璟,而是郑王李从嘉。
李重赞对此没有丝毫怀疑或不满,李从嘉是李璟的儿子,自打太子李弘冀死后,就是事实上的长子。是未来的唐国储君,给他也便就是给了李璟,并无区别。
淮南十四州,南唐心心念念的江北领土,岂能无动于衷?
一方面能收复祖宗基业,另一方面,有淮南为屏障,赵匡胤再怎么强大都不足为惧,多一重屏障,江山便能安稳一些。
相反若是让赵匡胤得了淮南,那么江南唐国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只能单独依靠长江天险,再无其他屏障。
这个道理,再清楚不过,李璟父子岂能一点也不动心?
是以,李重赞满心欢喜地出门离开,准备静候佳音。临出门的时候,正好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打个照面。
李重赞并未在意,瞧着少年服饰,只当是冯延鲁的仆从,故而压根没有多看一眼。
而是心里惦记着另外一桩事,既然冯延鲁这边动了心思,有了进展。那么兄长李重进那边便不能再有任何犹豫,必须铁了心,不留余地地反宋。
要做到不留余地太简单了,最简单的招数,便是杀了即将前来宣抚淮南的皇弟赵光美……
不共戴天之仇,绝无转圜余地。
心里刚泛起这个念头,擦肩而过的少年便猛然打个喷嚏,然后回过头来,悄然打量李重赞。
不消说,少年正是混迹在南唐使团中的赵光美。
本来冯延鲁登岸住进驿馆,他仍旧需要留在船上,没有跟随资格的。但张含灵那日在水中受了湿冷,染了风寒之疾,这才恳求管家,得以随同登岸治病。
张含灵自己便是岐黄圣手,自行开了个简单的方子,赵光美当掉了随身佩戴,不曾遗落河中的金玉配饰,换了些许钱财抓药刚刚归来。
三下五除二,将药煎好端给张含灵,然后心里便开始盘算局面。
李重进的亲弟弟,前来将冯延鲁迎上岸,足以说明问题。淮南这是有意联合唐国,一起搞事情。
这个情况,有点严重啊!
一个李筠、一个李重进联合起来,便足以让大宋动荡不安,风雨飘摇。
倘若换一个比李筠实力强劲数倍的南唐,情况还真有点糟糕。
李筠和李重进顶多是遥相呼应,淮南与江南却是连成一片的,若是真的搅和在一起,会有席卷半壁江山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瞧着李重赞春风得意的样子,应该是谈得不错,冯延鲁答应了?
赵光美拿不准,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实摆在面前,必须要想办法拖延李重进起兵的时间,并且破坏其与南唐之间可能的合作。
想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一对无依无靠的少年男女肯定是做不到的。
好在“自己”也来了淮南,赵光美便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早点到来,从而及时恢复真身。
以大宋钦差的身份VS南唐使臣,应该还是有几分胜算的,赵光美对自己颇有信心。
然而他还不知道,当赵宋皇弟赵光美的座船驶入淮南境内,相关人等便瞪大了眼睛。
有望眼欲穿的翟守珣,还有不止一群,等候多时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