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师出有名(1 / 1)言不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潞州叛乱平定了。

李筠在潞州**而死,仅剩下的泽州也没能坚持多久。

其子李守节见状,主动献城投降,并协助朝廷大军清缴叛军余孽。

在这个过程里,潘美单枪匹马入长安,稳住了保义军节度使袁彦。

声势浩大,声称要协同李筠一道起兵南下的北汉刘均,在最后时刻怂了,始终没有动静。

此战结束,黄河流域算是稳定了,大宋王朝终于撑过了第一道坎,站稳了脚跟。

攻破泽州,赵匡胤留下韩令坤镇守晋南,然后亲率大军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好消息接连不断,尚未到东京,便有奏报传来,厌次的黄河决口已经堵上,避免了秋汛进一步泛滥。

然而赵匡胤却没多少兴奋可言,盖因三弟赵光美至今音讯全无,下落不明。

从陈桥兵变,到此番灾民闹东京,三弟出力立功良多,却遭遇飞来横祸。

赵光美才十几岁,还算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遭遇行刺等种种不测,说到底都是代自己受过。

手足之情,长兄之责,赵匡胤对三弟充满愧疚之情,心中是无尽的担忧。

一回到东京,去拜见母亲杜太后时,免不了又是一顿责备与叮嘱。

自打小儿子失踪,杜太后便茶饭不思,几乎忧思成疾,对两个亲生的大儿子不免有所埋怨,再三要求必须全力营救。

赵匡胤压力更大了,奈何皇城司出动,东京内外,天南海北都没有赵光美的消息,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

事已至此,他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这恐怕就是身为帝王的无奈吧!

算算时间,淮南那边差不多也该动手了,如果三弟一定要“死”,那么死在李重进手上,对大宋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李筠之乱已经结束,现在可以腾出手来,可以专心致志解决淮南,对付李重进。

指望李重进心悦臣服很难,为了一劳永逸,赵匡胤已经起了动武的念头。

朝廷出兵动武是需要理由的,要么是李重进主动起兵叛乱,要么便是有个恰当的罪名,师出有名,方能以王师讨不臣。

天子御弟,皇家至亲的性命,理由再充分不过。

然而事实却并非很理想,山阳传来消息,南唐使臣冯延鲁派人行刺赵光美,三殿下离奇失踪,生死不明。

赵光美失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冯延鲁,尤其是背后的唐国卷入其中。

不可能!

这是赵匡胤的第一反应,冯延鲁在东京停留日久,大宋对其甚为厚爱,怎么会恩将仇报呢?

再者说,杀了赵光美对冯延鲁,对唐国而言,有什么必要和好处呢?

难道唐国决意与宋国决裂,一决胜负?李璟有这个魄力吗?

果然,当老耿的奏疏,李处耘的密报先后送回东京,赵匡胤很快便搞清楚了大概状况。

毫无疑问,这是李重进兄弟的阴谋,试图将南唐也拉入乱局之中。只不过他们的手段有些低劣、龌龊。

自己能看得清,唐国李璟肯定也看得清,但这种事无法公开澄清。

于唐国而言,惦记江北十四州确有其事,一旦有机会他们不可能不动心。

于大宋而言,淮南李重进若与南唐勾结在一起,半壁江山对垒,结果还真的不大好说。至少目前,赵匡胤不想看到这般局面。

但大宋决不能主动说什么,否则就有露怯之嫌疑。且远在东京,鞭长莫及,只能寄希望于身在当地的老耿和李处耘能妥善处理。

当然了,也必须得考虑最坏的结果。

赵普便建议道:“官家,还是做好出兵的准备吧,与李重进了结的时候到了。“

“准备着吧,朕仍旧御驾亲征。”

“这……”

如果说平定李筠之乱,御驾亲征有震慑天下,建立威望的需求,现如今凯旋而归,目的全都达到了。

何必再来第二遭呢?战场上,刀剑无眼,毕竟有些危险,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苦呢?

但赵匡胤态度坚决,淮南之地是当年他和柴荣一起打下的,断然不容有失。

倘若南唐真的参与进来,将会是一场全面战争,又有谁能对淮南那般了解,从容应对呢?

挟大胜南征,亲自击败李重进,饮马长江,威慑唐国,这是赵匡胤考虑的重点。

与此同时,他也寄希望,此去淮南兴许能找到些许三弟赵光美的线索吧!

……

山阳行刺事件,核心主人公是赵光美,但是他“失踪”了。

于是乎,另外一个核心人物冯延鲁自然就成了焦点所在。

冯尚书是真的冤枉,而且很郁闷,他很清楚眼前的局面,知道自己这是被算计了。

遥想当年,只有自己算计别人的时候,哪会想到会有今日这般田地,老了啊!

第一时间,他不免有些疑惑,李重赞为何这么做?

先是来劝说自己,请唐国一起出兵攻宋,并且以淮南十四州为诱惑。如果自己当时拒绝了,他这般嫁祸也便罢了。

问题是,当时自己很配合地撰写了亲笔信函,给郑王李从嘉,商讨此事,也算是足够配合了。

哪曾想不到半日时间,李重赞竟突然变脸,用一个拙劣的表演,试图将自己和整个唐国拉下水。

出尔反尔?还是另有所图?

好在宋使没有立即被蒙蔽,未曾造成误会,李重赞的如意算盘似乎落空了。

唐国断然不会因为一个不清不楚的罪名,轻易大动干戈……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至于自己,生气和愤怒是必然的,往后自然不会再给李家兄弟面子,又岂会愿意尽心尽力推动淮南与江南联合呢?

如此得不偿失,李重赞为何还是坚持这么做呢?

愚蠢?虽然李重进兄弟几个确实不怎么聪明,但还没有到愚蠢到整个地步。

冯延鲁看的很清楚,如今这般局面,对于淮南李氏兄弟而言,没有唐国的支持,不要说有所图谋,生存都是个问题。

所以……

李重赞是觉得利诱不行,再加上威逼,迫使唐国入局?

或者,除了自己,李重进还与唐国其他人有联系?

唐国上下,不乏有惦记北伐,收复江北十四州的人,确实有可能和李重进沆瀣一气。

只是不知,他找了何人?

至于自己,不过是出使东京归程,恰好路过此处罢了!

不!

冯延鲁猛然想到些许细节,自己好像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