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朝堂(1 / 1)绝尘妃子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朝时期,早朝的规矩并不多,无非就是每逢初一十五举行一次,但凡是九品以上的京官都需要参与,而如今到了大梁,小皇帝朱念本身就是不爱上早朝的,但是这早朝的规矩却不曾改动,依旧是初一十五举行大朝,而平日里则是常朝。

所谓大朝,无非就是参加早朝的规矩多了些而已。

而常朝,参加的官员数量稍微少些。

但无论是常朝还是大朝,小皇帝朱念都会迟到,甚至是不来。

小皇帝可以不来,但是那些文武百官却没有这个胆子。

凌晨时分,金鸡报晓,文武百官便急急忙忙的起床,梳洗打扮一番,确认自己的官服没有不妥之处后,才能提着灯笼走出房间,然后依次来到宫门前等候。

等到五更时,宫门才缓缓打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宫。

这文武百官入宫之时,每人手中都拎着一个灯笼,远远看去,就宛如那火龙一般甚是壮观,只可惜小皇帝朱念从来都不曾看到过这番风景。

进宫之后,百官则按照顺序依次进入到那奢华无比的大明宫当中,文官自然是以大梁首辅丞相张玄如为首,从东门入。而武官则是以大梁镇国大将军白庆之为首,从西门入。

进殿之后,张玄如于白庆之对立与香案之前,而其余的文武百官则是站于殿庭左右。

一切备好之后,便是等着那小皇帝从西序门当中走出,这早朝也就算是开始了。

只不过,这小皇帝从来不守时。

文武百官在这大明宫当中等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小皇帝依旧是不曾出现。

而站在龙椅旁边的大太监此时也是一脸的无奈,心中盘算着若是正常情况,小皇帝应该来了才对啊。

文武百官看见小皇帝迟迟不来,似乎也都是等的着急了,毕竟有很多人都等着今日的早朝给皇帝递上些折子,若是今日见不到皇帝,那要是在等便是十五天之后了,可有些事情根本就等不了。

“韩公公,今日皇上还来不来了?“

白庆之似乎是等的有些不耐烦了,轻声冲着大太监问道。

这句话其他的文武百官自然是没有胆子问的,而这朝堂之上似乎也就只有白庆之一人敢开这个口,当然了,张玄如也是可以开口的,但是张玄如性子沉稳内敛,哪怕是在这大殿当中等上一天一夜,张玄如都不会说出这句话。

白庆之乃是如今大梁镇国大将军,要知道在前朝时期本是没有镇国大将军这一职,武官最高职位便是骠骑将军,为从一品。

只不过小皇帝朱念登基之后觉得如果白庆之仅仅就是一个从一品实在是有些可惜,所以便新设镇国大将军一职正一品,与丞相同级。

白庆之从二十岁便跟在了大梁皇帝朱文的身边,无论是推翻前朝还是灭国南诏,白庆之都有参与,在军中威望仅次于朱文,可谓是战功赫赫。

如果说朱文的身边没有这白庆之,那大梁的建国之路走的绝对不可能如此顺畅,所以他也能配的上镇国大将军这几个字,朝中百官也无人敢站出来反对,唯独当年张玄如说了一句不妥。

但是小皇帝的性子随了朱文,他要是想做的事情,别人拦不了,就像是当年没有人能拦的住朱文让张玄担任丞相一样。

而白庆之这人是一介武夫,所以性子自然要火爆直爽些。

跟白庆之相反的,便是那丞相张玄如。

朱文建国之时,原本是有一位丞相的,只不过那丞相姓甚名谁没人清楚,人们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从朱文起兵之时便跟着他,后来朱文登基之后,这人又当了三年宰相,然后便消失了。

有人说,朱文是为了清君侧,狡兔死走狗烹这道理谁都清楚。

但是如果真的如此,那朱文为何没有清了那个屡次顶撞他的白庆之,反而是清了一个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的无名丞相?

这无名丞相消失之后,文武百官纷纷猜测朱文会让何人顶替丞相这一职,但是谁都没想到朱文最后竟然会一个籍籍无名的书生担任了丞相,而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因为张玄如写了那本《民治政要》。

如果不是朱文下了那道圣旨,根本就不曾有人听说过张玄如这个名字,张玄如在没有进京之前还仅仅就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官职,也是毫无当官经验,在这朝堂之上没有任何根基。

白庆之听说了这件事以后,直接进宫找到了朱文,极力阻止朱文提携一个根本就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的书生当丞相,可朱文最后还是让张玄如进了宫,进宫便是丞相。

可以说,张玄如这一生也算是传奇,从寒门书生到当朝第一辅臣,他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原本众人以为张玄如这人应该是在朝堂之上待不了多长时间,毕竟当朝为官若是没有党羽若是没有根基,就算是有皇帝的喜爱,那也是无用的。

可是谁又能够想的到,这张玄如仅仅就是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拉拢下了大梁的所有文官,并自成一派。

哪怕是有白庆之的针对,张玄如依旧是坐稳了那丞相的位置。

而外界对张玄如的评价也是颇高,张玄如性格内敛儒雅,自从担任丞相之后,也算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尤其是文昭太后垂帘听政那几年,张玄如更是励精图治,辅佐太后收拾朱文留下的这些烂摊子,让大梁子民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

如果要是没有这文昭皇后跟张玄如,那这大梁还不知道会被朱家父子二人折腾成什么样子。

如今的大梁百姓生活虽不如前朝那时候,但是跟朱文刚刚建国时期相比,也算是好了很多。

现在大梁朝堂的局势也很明显,文官皆以张玄如为首,而武官自然是以白庆之为首。

白庆之这人就是个武夫,性子直些,在加上他清楚张玄如这人就是靠着溜须拍马的功夫才有了如今的位置,所以白庆之瞧不上张玄如,从张玄如进宫那日起他便瞧不上这人。

而张玄如因为白庆之在朝堂之上处处跟他做对,心中对白庆之自然也是有芥蒂,所以两人不对付。

如今算算,两人不对付已有数十年。

仿佛只要是两人见了面,便会争执一番,然而争执的话题也无非就是到底是文官重还是武官重一类的话题。

今日是大朝之日,所以两人收敛了许多,还不曾发生什么口角。

不过文武百官清楚,若是这皇上不过来,两人恐怕又要吵起来了。

“回将军,看时辰皇上今日恐怕是不来了!”

大太监韩辅贤站在龙椅旁缓缓开口,语气不紧不慢,仿佛根本就没有其他太监那唯唯诺诺之感。

韩辅贤这人在朝堂之上虽说是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大梁官员无一不惧怕此人,因为从朱文那时候起,韩辅贤便是大太监,如今到了朱念这里,他依旧是大太监。

韩辅贤永远都是距离皇帝最近的那个人,这样的本事就算是张玄如跟白庆之都没有,他也能够算得上是这朝堂之上除了张玄如跟白庆之之外的第三人,只不过韩辅贤从来都不参与党派之争,他需要做的无非就是帮助皇上盯着他们这些人。

“皇上已经三月不上早朝了,这成何体统!”

白庆之冷哼一声。

“大将军这话是何意?皇上是天子,天子说什么是体统那什么便是体统,说什么不是体统那便不是体统,体统二字可不是大将军你能够说的算的!”

韩辅贤冷冷看了白庆之一眼,然后继续说道:“皇上昨日提过早朝的事情,说他若是不来,便让白将军跟张丞相代理朝政,二位自便吧!”

白庆之听完这话以后倒是也不客气,直接转身冲着丞相张玄如说道:“张丞相,既然皇上事先有了旨意,那咱们也就别在这里等下去了,你我二人今日就代理朝政你看如何?”

“好!”

张玄如淡淡点头。

“你们有何事上奏?”

白庆之冲着文武百官们喊道。

武官闻言,连忙把自己手中的折子递到了白庆之的面前。

而文官则是把折子递给了张玄如。

两人在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奏折之后,发现也并无什么大事。

唯独有两件事倒是能够在这朝堂之上提一提。

“户部尚书何在?”

白庆之开口问道。

“臣在!”

户部尚书魏元恒连忙上前一步。

“我朝军队在边境常年于突厥大军交战,如今连连告捷战果累累,骠骑将军上书多日想要为边境将士要些奖赏,这银子你为何一直不肯批?”

白庆之冷声问道。

“这个……”

户部尚书眼神当中闪过了一丝犹豫。

“你被在那这个那个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老夫最烦的就是你们这些文人,说话从来不痛痛快快的!”

白庆之瞪着眼睛,语气越发不悦。

“大将军,是这样的,咱们国库里面的银子实在是不多……”

“就算是不多,拿出一部分犒赏三军应该是有的吧?”

白庆之打断了魏元恒的话。

“如果仅仅是犒赏三军的银子那自然是有的,但是前些日子丞相也上书想要拿出一部分银子给各个郡县的官员加些俸禄,如果您二位都要银子的话,那国库里面的银子恐怕就要不够了!”

魏元恒被夹在了两人的中间,实在是有些为难,国库当中的银子就那么些,无论是给了谁都会得罪另一方,原本他是想要去请示皇帝朱念的,但是无奈朱念压根就不肯见他,所以他只能是这么拖下去。

“张书生,你什么意思啊?我的那些士兵在边境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好不容易打了胜仗,我想大赏三军,你难道连他们用命拼来的银子都想抢是不是?”

白庆之上前一步指着张玄如的鼻子喊道。

“白将军,士兵征战自然是辛苦,这点我能够理解,只不过你可曾知道咱们大梁官员的俸禄连前朝十分之一都不到,有些官员的俸禄甚至都没有一些多,这些官员家中饥寒交迫,甚至有些清正廉洁之人家中的孩子都饿死了,这些东西白将军你恐怕是看不到,但是我每天收到的折子数不胜数,如此这般下去定然会导致贪污横行,因为这些人不是想要贪,而是不贪便活不下去,当官的贪了一分,百姓便受苦十分,所以我才上书想要给官员加些俸禄,最起码让他们可以解决家中温饱问题!边境的士兵虽说是辛苦些,但是咱们的军费可是一分没有少过,他们最起码还能够吃的上饭,而有些当官的现在马上就要连饭都吃不上了!”

张玄如面对白庆之的质问从容淡定,缓缓说道。

“张玄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在埋怨当今圣上对臣子不好是不是?”

白庆之冷声回道。

“我并无此意,我刚才所说的也只不过就是事实而已,如果白将军若是不相信,完全可以亲自去各个郡县看看,官员俸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那我大梁后患无穷!”

张玄如脸色依旧是平静。

“官员俸禄是问题,那我大梁边境将士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吗?如果要是没有这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哪里来如今的太平盛世你告诉我!”

白庆之寸步不让。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跟张玄如针锋相对习惯了,白庆之这一粗人的口齿似乎也伶俐了不少。

而周围的那些文官武将看见白庆之跟张玄如两人因为这件事而争吵了起来以后,也纷纷加入到了各自的阵营当中,毕竟这件事可是确确实实的关乎到他们每个人的利益。

原本安静的大明宫瞬间就变的热闹了起来。

文有文的道理,而武也有武的难处。

自古以来啊,这朝堂之上的文武之争就不曾断过,即便是前朝也是如此,尤其是这天下越是太平,这纷争就越是激烈。

大太监韩辅贤安静的站在龙椅一旁看着这两边人马唇枪舌战,从头到尾都是一言不发,就是安静的看着,因为这样的画面他似乎也早就都习惯了。

这些人无论怎么吵,哪怕是最后动起了手,也是没办法分出个高低的。

但即便是如此,两边人依旧是乐此不疲。

就好像如果今日上朝不能跟对面吵上一架,这朝就白上了一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韩辅贤突然看见小皇帝朱念从西门缓缓的走了进来。

韩辅贤看见朱念以后,开口便要说话。

但是朱念却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韩辅贤不要言语。

韩辅贤自然是明白朱念的意思,连忙闭上了嘴巴。

小皇帝走到了龙椅旁随意坐下,眯着眼睛看着大殿当中的文武百官,饶有兴致,毫无怒意。

而那文武百官似乎是因为太过于投入,压根就没有发现小皇帝已经来了,依旧是扯着脖子红着脸颊的争吵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