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打戗(1 / 1)过洋牵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回船匠克里木,踏上下西洋之路后,久违地找到了年轻时出海的感觉。

他虽然是船匠,但早年在天方-泉州的航线上做水手,当水手的基本功还在。

离开琉球国后,闲来无事的他,主动承担水手的工作。而且,做的还不错。

因此,李兴对他的印象很好,还特意赏他一坛酒。

克里木当晚一个人抱着酒坛子,喝得七荤八素,不省人事。

到达暹罗国后,克里木也无事可做,跟着李兴到处看船。

凭借着自己的造船功底,帮着李兴避了不少坑。

李兴虽然不懂回回语,但是克里木肢体表达能力不错,总能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将船只的毛病表达出来。

比如,克里木鼓着腮帮子吹气,然后指了指龙骨,做一个掰折的动作。

李兴很快领会意思,“这艘不行,大风一来,龙骨都得吹折喽。”

克里木又指指旁边一艘,沿着船缝划了两下,然后发出“滴滴”的声音。

“明白,这船漏水!”

接着,克里木指了指第三艘船,竖起个大拇指。

李兴说:“听船匠的,这艘征用啦。”

华人商人和通事,都静静地看着两个人表演,甚是无奈。

商人心里很郁闷,本来就是被征用,征用的还都是自己最好的船。

通事也很郁闷,这随便比划比划都明白了,还要我这个通事干什么。

克里木因此得了不少好处。

所以,当李兴在船帆的问题上遇到困难时,克里木又一次站了出来。

其实,暹罗国当时有很多回回船匠,造回回船帆不是问题。

但是,受限于中式船只的样式,回回船匠们布置船帆时,遇到不少麻烦。

特别是船已经快要完工,只有船帆、帆索还没有布置好,回回船匠并不习惯中式船只的帆索设置,所以船帆没办法顺利装上。

暹罗国国王找来了两批回回船匠,说是他能找到的最好船匠,但在一个月的工期之内,都没办法完工。

李兴近乎绝望。

他不停在抱怨,陈祖义为何提出这种奇怪要求,非要造出一种四不像的船?

克里木挺身而出。

既然喝了李兴的酒,那李兴有难,他自然是能帮则帮。

看到李兴愁眉不展,克里木找到通事,询问了相关情况。

之后,他多次登上五艘帆船,详细记录了帆船的尺寸、索具位置等。

他是回回人,在回回船上工作多年,十分熟悉回回船的操作。同时,他又在大明学习造船多年,对于中式船只也十分了解。

要造出中式船只和回回船的结合体,他自然是不二人选。

克里木挑灯夜战两日,将船帆的安装示意图画了出来。

“李大人,按照我的图纸安装,只需七日,船帆便能安装成功。”

克里木的话对于李兴来说,就犹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

他立刻召集来几名船匠,将克里木的施工图纸交给众人。

船匠们看到后,半信半疑。

“大人,这种排布方式,小的可是第一次看到,确实工艺简单,但回头装上了不能用,您可不能怪我们。”

李兴也顾不上那么多,赶在王景弘到来前,将船造出来才是第一要务。

“你们只管施工,七日之内只要能装好,报酬你们不用担心!”

李兴将克里木委任为监工,配合自己督促后续的安装事宜。

甚至,为了让克里木能和中国船匠交流,还专门给他派了一名通事。

白天,克里木尽心尽责,督促工匠们做好每一处细节。

夜里,克里木醉生梦死,用李兴赏赐的钱财购来上等好酒,还时不时邀请佳人作伴。

紧张而又充实的二十天后,回回船帆顺利装上。

李兴看着眼前的帆船,心中一颗石头终于落地。

这帆船既是给王景弘交差,也是自己未来征西之船,质量的好坏也关乎自己安危。

所以,李兴没有耽误,船帆就位后,立刻安排人手,对船只进行测试。

古代造船时,一般会在临河、临海处挖一个大坑,作为造船的基坑。

船只就在大坑中建造。

船造好以后,将大坑向大河、大海的方向挖通,形成一个小型运河,使基坑中注满水,船只漂浮起来。

随后,船只驶入河、海中,正式投入使用。

李兴是第一次坐这种船,抬头看着三角形的巨大船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踏实感。

中式船帆材料多为竹篾、草席,同时,船帆中有竹子作为帆骨,对比三角帆要结实很多。

李兴坐惯了中式帆船,对于回回船难免有一些鄙夷。

特别是回回水手们,对于五艘帆船使用还不熟练,显得笨手笨脚的。

这让李兴对于脚下的船更加鄙视了。

“这个陈祖义,分明是瞎胡闹,在我看来,这船帆也不过如此。”

随着帆船渐渐驶出港口,来到近海区域,海风逐渐大了起来。因为是逆风航行,航行开始艰难起来。

克里木作为船只的领航员,高喊:“打戗喽~”

打戗(qiang),又称为逆风调戗术,戗,即斜行之意。

简单来说,打戗就是通过调整船帆、船舵以及披水板,在逆风行驶时,通过走“之”字实现逆风航行。

三角帆在逆风时,由于船帆两侧的弧度不同,气体流速也不同,所以逆风面的压强大于顺风面的压强,船只便会逆风前进。

这种原理类似于飞机的机翼,被称为“伯努利效应”。

众所周知,帆船的船帆分为横帆和纵帆两种。

横帆,又称为方形帆,是一种固定帆,顺风航行的时候效果比较好,逆风时只能收起来,多用在大船上。

纵帆,又称为三角帆,是一种可以来回转动的帆,它操作简单,顺风逆风都可以用,但顺风时效果不如横帆,小船使用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式船帆虽然样子是方形的,但因为可以来回转动,所以归类上仍属于纵帆或三角帆。

纵观船只发展史,经历了从横帆到纵帆,再到两者混合使用的历程。

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时,最早是从葡萄牙开始的。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通过借鉴摩尔人(回回人)的三角帆,造出了克拉克帆船。

要知道,在克拉克帆船以前,欧洲的柯克船只装有一个横帆,机动性相比于阿拉伯三角帆船来说差距巨大。

而通过柯克船进行远洋航行,难度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葡萄牙造出克拉克船后,欧洲人终于将航线从地中海扩展至大西洋,开启了改变世界进程的欧洲大航海时代。

李兴造出来的五艘帆船,船尾艉楼数层,共有三个桅杆,三角帆帆面巨大,样子与克拉克船有几分相似。

开始打戗以后,李兴开始感受到这艘船的不同。

因为回回三角帆没有帆骨,“伯努利效应”被发挥到极致,虽然逆风,推力仍然很大。

同时,因为船帆为软帆,单是船帆的重量都降低不少,再加上商船的船壳较薄,船只整体重量较轻,船只行驶极快。

船体采用的福船样式,船头上宽下尖,破浪效果不错。

灵巧的小船在大风中穿梭自如,在浪尖轻快起舞,好似鱼入河海,鸟入深林。

李兴站在甲板上,紧紧拉着帆索,生怕每一次船只转向把他甩到海里。

看到这船如此之快,不忍大喊:“太快啦,太快啦!”

打戗了半个时辰后,李兴在船上已经吐得不行了。

他赶紧下令,调转船头,朝码头的方向驶去。

回程路上,三角帆的效果虽然不如方形帆,但是软帆效果还是好于硬帆,速度也明显快于之前的宝船。

船只靠岸后。

李兴先在码头吐了好久,前夜的晚饭先不说,连肚子里的酸水都吐了个干净。

半晌,他瘫坐在地上,不住地摇头,“太快了,这船实在太快了。”

“若要用这船征西,时间怕是可以减半。如果这船用来打水战,大明的船怕是难以追上呀!”

“这陈祖义,着实有些可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