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库莫耶夫和列布利亚的小船,就成功抵达了自由号面前,他们顺着船上的丢下来的软梯,成功登上了自由号。
自由号上已经挤满了人,船上的东非人员开始给他们分配区域。
自由号的船长希尔达,看着人头涌动的俄国难民,不禁感叹道:“没想到六十多岁了,我还能开上这种老式船只,带着一种移民在海上驰骋。”
“就仿佛把时间推移到了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作为船长带队前往海地,不过这次的目的地确是南洋,船上拉的也不是黑人,而是白人,还是斯拉夫人。”
年轻时候的希尔达,曾经参与过东非政府组织的“黑奴贸易”,当时,他驾驶的就是木壳风帆船。
大副维尔克尼茨说道:“可不能把他们和黑奴对比,毕竟他们现在也是有了东非国籍的,而且他们的居住环境可比当初黑奴强的多,在船上还有自由活动空间,吃的也比黑奴强一点。”
“而且南洋除了条件差一点以外,怎么也比俄国要强的多,未来他们说不定会感谢命运这次的眷顾呢!”
维尔克尼茨也是一名经验老道的老水手了,曾经长期活跃在东非和远东地区的贸易和移民航线上。
希尔达说道:“反正比待在俄国强,这些年俄国也是够倒霉的,听说最近还发生了政变,尼古拉二世都下台了。”
维尔克尼茨:“呵呵,就俄国目前的局面,神仙难救,奥斯曼帝国已经对俄国宣战,同盟国优势也很大,俄国内部由发生动乱,估计俄国会是欧洲战争中第一个出局的,甚至俄国的失败,可能引发战争的连锁反应,也不知道英法两国能不能撑得住。”
自从俄国发生动荡以后,战争天平重新偏向了同盟国,奥斯曼帝国也终于坐不住,急匆匆的下场了,想要在俄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整个1916年,同盟国在东线战场不断取得突破,而奥斯曼帝国能忍到1917年,确实不容易。
希尔达说道:“这次奥斯曼帝国准备充分,俄国恐怕要面临他数百年历史以来,最严重的局面。”
“曾经拿破仑虽然攻入过莫斯科,但是当时俄国有大量盟友,还有天气才能反败为胜,这次可不是法国一个国家,而是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三个世界大国从三个方面进攻俄国。”
奥斯曼帝国虽然不是列强,但实力不容小觑,和远东帝国一样,是能够改变区域力量平衡的世界大国。
而希尔达之所以看好奥斯曼帝国,主要还是如今俄国过于虚弱,哪怕奥斯曼帝国只发挥出保加利亚的战斗力,都能给俄国一个狠狠的教训。
奥斯曼帝国有两个方面可以威胁到俄国,分别是黑海和高加索方向,将极大分担同盟国的压力,甚至单看奥斯曼帝国体量的话,奥斯曼帝国的加入,完全有可能导致整个俄国战线的崩盘。
希尔达说道:“这几年我们卖给奥斯曼人的武器可不少,从步枪,机枪到火炮,甚至是部分水面舰艇,他们只要能发挥出上个世纪俄土战争的实力,那也能给予俄国军队重创,除非俄国退出战争,不过这应该不可能发生。”
希尔达自然不可能认为俄国人会在这个时间段退出战争,原因无他,俄国在一战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太多,几乎是将整个国家的命运投注到这场战争之中。
虽然尼古拉二世已经下台,但是希尔达不认为俄国新政府有魄力停止战争。
而只要俄国不退出战争,不管结果如何,俄国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毕竟同盟国和俄国的交战区几乎都是俄国在欧洲的精华地带。
维尔克尼茨也没有反对,他半开玩笑的说道:“说不定等到我们从南洋地区回来后,东线战场就已经结束了。”
希尔达说道:“想太多了,一开始欧洲各国都是抱着速战速决的想法,但是他们当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场战争会一直打到现在,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宣战为开端,已经足足两年半时间了。”
“俄国家大业大,英法也底蕴十足,战争还要打几年时间也不是没有可能,当然,如果战争能持续下去,对我们肯定是有利的,所以还是希望战争不要过早结束。”
“要不然我这个年龄,也不至于和你们这些年轻人一起跑航路,而且还是驾驶着上个世纪的老古董。”
“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看帝国外贸的繁荣,而这都是因为欧洲战争的爆发,才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要不然现在开船的就是这群俄国人而不是我们了。”
随着时间推移,四个小时后,自由号终于人员全部到齐。
希尔达和维尔克尼茨也没有多聊,开始指挥水手准备离开法奥镇近海。
从法奥离开后,接下来离开霍尔木兹海峡才算彻底安全,虽然说波斯湾的英国人目前为止还没有威胁过东非的船只,但是这个风险并没有消失。
奥斯曼帝国加入战争已经板上钉钉,谁也不知道英国人会不会狗急跳墙,在波斯湾改变策略。
就算有东非海军威慑,故意刁难几艘商船的能力还是有的。
一天后,自由号和其他东非商船在北部湾领地近海集合,之所以东非的商船要在这里汇集,主要是为了方便东非海军护航。
凑够了大约二十多艘船只后,在东非两艘驱逐舰贝拉号,圭鲁号,一艘护卫舰基特韦号的引领下,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的向着霍尔木兹海峡方向行进。
自由号生产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使得自由号虽然是一艘老式风帆船,但是也配有蒸汽动力系统,不过这依旧无法改变它的速度难以跟上大部队,只能落在船队的后方,和一种海轮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速度慢,但是一路上也算有惊无险,其实一般情况下,英国人也根本不可能阻拦这些返航船只。
毕竟,英国人最担心的是东非给同盟国输送战争物资,要拦截也应该拦截向着巴士拉港方向行驶的东非船只。
不过,这一点对于英国人来说,也很难做到,在霍尔木兹海峡,东非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日常巡航,甚至是印度洋舰队的战列舰也偶尔出入。
这些战舰就是东非的底气,随着北大西洋贸易陷入停滞状态后,东非海军的力量也开始回归印度洋。
在战争初期,印度洋舰队的很多力量支援了大西洋方向,现在随着支援舰队回归,印度洋舰队又重回了巅峰。
而英国留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也不可能重视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地方,因为英国需要首先保证印度的安全,这让英国人不可能将印度洋海军的主力调往波斯湾。
至于柏林—巴格达—巴士拉铁路,虽然对同盟国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却不足以让英国承担风险妄动波斯湾航线。
柏林—巴格达—巴士拉铁路,终究是一条陆地运输通道,加上经过国家的复杂,贯通性比较差,注定不可能和海运相比,只要保证东非军舰不从苏伊士运河溜进地中海,英国就能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