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定国安邦之策(1 / 1)肾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大清早,四个大铁箱子就被搬到朱府门外。箱子里面装着大大小小的珠宝首饰以及玉器字画。

朱民,第一眼就看到了副墨绿色盒子。其放在,所有古董字画的正上方。

打开这墨绿色盒子一看,里面是三张纸以及三本小册子。

这三张纸全是委任状,上面还有皇帝盖的印。

洛阳下属小县城的县令,应天府直辖御史,以及江南水乡某处中等县城的后勤。

三份小册子是对应告身。

“好家伙这大手笔。地位不小。”

在大明这个地方想要获得一官半职并不容易,尤其是像洛阳,应天府,江南这些富庶之地。

应天府距离皇权极近,在那边高风险,高回报。随便碰到一个不起眼老大爷,说不定就是两三品的大官。万一被看上了,随便提拔两句就足够平步青云。

这三个地方无论是什么官职都是肥差。富庶之地,向来都可以让其他人趋之若鹜。

朱民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是相当清楚。他只要在家里好好苟着,靠着签到慢慢积攒实力,然后购买虫族。

让那些虫族外出采集资源,将大明朝打造成星际文明。

对着李管家招了招手,然后说道。“这三张委任状可多少有些晦气。管家把这几个箱子搬回去。”

朱民看了看侧面的厢房又看了看箱子。其中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白。

“过来几个人把这些箱子抬到侧面厢房。”

……

朱民回到厢房,看到自己床边,作者一对中年夫妇和20多岁的少年。

中年妇人就是他昨天晚上治疗的那位病人。

那三张委任状说是千金难求也不为过。能够弄到就极为难得,更别说将其送人。

不能推断这位中年男人地位不低,至少两品官员。说不定还有可能是某个王公。

“小兄弟这次我过来,只是为了闲聊两句。”

本来这一趟朱元璋带着马皇后出来,本来都当做最后的旅行,已经做好会在路上暴毙的准备。心情沉痛。

如今马皇后的病突然就好了,朱元璋心里的那块石头放下,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朱元璋看了看朱民,又看了看朱标。

朱标和朱民年纪相差无几。

“小少爷,你以为我儿子年纪相仿,你又救了我的夫人。我们一家在皇城还是有些权势,要不给你这个好一点的官位。未来待在皇宫里面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多一些。”

“无需,您太客气了。睡觉是我所愿,安逸是我所愿,吃喝不愁是我所愿。世界千万般美好,皆是我所愿。唯独出人头地,考取官名并非我所愿。如果真的想要考取官名,我现在的官位至少是六品朝上。”

朱民具有夸张成分。原主主要突出一个词,废物。

什么都不会,整日流连于青楼柳巷之地。二十四小时在床上度过二十小时。

“昨天先生所说,我思索一整晚,竟未能发现疏漏亦未发现,可就大明之计”

朱标对于昨天朱民,所说的话语,思考良久。直到凌晨四五点才睡去。

他也是跟随着朱元璋,从南打到北。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没少参加。朱元璋登基以后,自己就,很少出宫大部分时间都在宫内接受教育。最近几天正在尝试批改一些奏折。

“前些年北部旱灾,南部大涝。收成毁去十之八九。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所幸朝廷及时放量赈灾,方才止住局势。如若大明再次出现天灾,当如何应对。”

朱民一脸疑惑的看着朱标,emmm。

这是一个官二应该问的问题吗?

“我就只是一个富家少爷而已,并非大禹。抗灾治洪之策完全不知晓。”朱民没信口开河,抗灾治洪之策无非是南水北调,西部工程这些前世之人耳熟能详的项目。

南水北调到底走哪一条路线他还真不知道。

“所以说我没有抗灾治洪之策,但我有安邦定国之法。稍等片刻我这就将其拿出。还请你们务必献给皇上。”说着朱民,趴到床底,从系统空间处把【农业杂交指南以及心得】前面几十页撕下来。装作这本书原本就在床底的假象。

朱元璋看着朱民手中拿着的一叠黄色纸张。不经疑惑道:“这就是所谓的安邦定国之法吗?就凭借着不足百页的纸张就能够安邦定国吗?如此那岂不是把4000多年以来的帝王传承,踩于脚下。”

这大叔还真是敢说,估计在朝廷中也得罪了不少人。

就凭借着刚才那番话语,都能够让对手弹劾他好几次了。

“这就是安邦定国之法,如若当今皇上能够读透。至少能为大明多家百年寿命。”朱民不是胡扯,里面讲述了,植物杂交的基本技术。

只要按照上面的操作进行选苗以及杂交。不出50年必定能够培育出高产作物。说是能够延续大明百年寿命也实属谦虚。

朱元璋接过这一叠黄色纸张,翻开看了看。上面全是写着如何选苗,如何育苗。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上面所写细致入微,甚至连朱元璋这种没种过几天地的门外汉都能够看得懂。

朱元璋虽然是贫苦出身,但种地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小时候为地主放牛,然后去当乞丐,出家,参加起义军……一直到后来成为皇帝都没有怎么种地。

如果把这本书交给那些精通农耕的专家,必定大有作为。

“我看这些纸张边缘不齐整,估计是从哪本书里撕下来的改问这本书现在在何处。”朱元璋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后面的那些资料朱民不打算给,那些资料对于大明朝还是太超前了。“核”这个概念都没有点出来。就想着如何利用辐射来人为强制控制植物基因序列。

没学会爬,直接想学飞。

“这一叠黄纸是我从青楼出来的时候。门外一个老先生穿的,邋里邋遢。旁边还放着一本比他人还高大的书籍。碰到人就索要一百两银子。问他需要银子干什么,他也不说,自然不会有人给他。

那天我正好闲来无事,便和那位老先生坐下来聊了一会儿,聊着聊着,我逐渐发现那位老先生对于如何治国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大概聊了有两个时辰,我给了他一张500两。我觉得这500两用的很值,这些皇子就是老先生,临走前交给我的。”

这个小县城地处偏僻,加上青楼那种地方人流量本来就大,有没有一个到处见人就要100两的老头。锦衣卫绝对查不到。

在没有户籍系统,没有监控系统的大明。想要寻找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根本不可能。

这就随朱民怎么编都没事儿。即便这老头能调动锦衣卫也调查不出来。

更何况他未来还想使用这个马甲,让大明繁荣起来也是他的目标。

“如果皇帝与那位老先生有缘,说不定现在那个老先生就在皇帝的寝宫里。这谁又知道呢!”

仔细一想,貌似说的挺有道理。

朱标逐渐将朱民所说的形象和神仙划上等号。

又是几个时辰乱聊无非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临走前朱标问朱民一个问题。

“除去太子朱标以外,其他的几个皇子,谁最有可能登基。”

朱标也只是突发奇想一说。

朱民,想了想,按照后世历史,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登基。建文皇帝作为在位时长个位数的帝皇,或许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削藩。

“没有这个如果,除非太子朱标早逝。那些勋贵武将全部站在太子朱标那边,无论是哪个皇子想要争夺皇位都没有可能。整个武将集团有一大半都支持朱标,任何阴谋手段都不计于是。”朱民对于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

“那就当太子朱标会暴毙呗,这只是一个假设。在座的也不会有人把假设告诉皇上。”朱标不在意的说道。

他对于自己的身体还是有点了解。洪武五六年那会儿还好一些,身体还算硬朗。

但这几年就有问题了,时不时会感染个风寒,小病小灾不断。

“如果真要说的话,我觉得所有皇子都没机会。如果太子朱标暴毙,那么朱元璋必定不会让其他皇子登基。必定是立皇太孙朱允文为太子。并且朱允文为太子以后,必定会对大小官员换一批。武将集团大部分都非常强势,只听令于朱元璋和太子朱标。

皇太孙朱允炆根本不可能顺手使用这些武将。当太子朱标死了以后,这些武将基本上也难逃必死之局。”

“所以我的结论是皇太孙朱允炆登记,朝堂中可堪大用的人寥寥无几。”

“而且我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四皇子朱棣都知道吧!我觉得最后登基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四皇子朱棣。朱允文上位以后必定会削蕃。就凭借朱银文手中的武将人数削蕃是必然的。”

朱民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接着说。

“削藩分两种情况,第1种从强朝弱削,第二种从弱到强。我猜测朱允文必定会选择用后者。把那些弱小的藩王全部流放,就剩朱棣一个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这场削番朱允炆还要面子必定不会死多少人,流放的人数肯定不少。”

还没等朱民把话说完,朱元璋拍桌而起。朱标见此,连忙拉住朱元璋。“父亲先别生气,这只是一个假设。”

朱民被吓一跳,他还以为哪个妖侠开脉门。

“这确实是一些假设。太子朱标活到七八十岁问题不大。如果不说意外的话。毕竟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更先到来。”

朱标觉的貌似这个话题极有可能让父皇大发雷霆。他知道如果自己真的一不小心暴毙。还真的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儿子朱允文继位。

朱允炆那孩子从小就没有什么主见,如果真的是他继位。在几个大臣的联名劝说下,真有可能实行削藩之举。

“这些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想,我说的再多也没有用。”

马皇后立马接话道,“可以说一些有用的。比如说如何减少官员贪污。”

听到这个话题朱民,瞬间来了精神,你要是聊这些我就不困了。

前世的反贪剧可没少看。

“这种事情想要绝对禁止那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一味的压榨,官员的俸禄是绝不可取的。官员以及亲属生病光光依靠俸禄大部分时候够了。但无法保证你每次只是升一些小病,说不定哪天就大病一场。到那时候朝廷的俸禄还不足以两三天的药物所需,只能够依靠贪污受贿来弥补空缺。”

“如果能够解决官员以及官员子女的医疗所需以及在处理政务时发生的意外情况朝廷可以帮其兜底。这样一来必定能够将贪腐最大限度抑制。至少不会像如今这样,大家人心惶惶。当官还不如一个小商户赚的多。一个五品官员甚至没有老鸨几天赚的多。”

朱元璋仔细一想,貌似确实如此。朱元璋知道啊,手底下的官员穷吗?这点他当然知道,但他不改。

“元朝《马陵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天下读书人习武人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参加科举得到官身?”

朱元璋碰到人才都想要据为己有。

“这句话本身就有个巨大前题。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帝王家是人民的帝王家。如果在这天下有什么声音能够与人民的声音相抗衡,或许只有权势吧。天下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这句话才成立。”朱民是来自于21世纪的现代人,深受现代共产主义的熏陶。

“咱打下的江山,凭什么拱手让给那些百姓?”朱元璋语气里能听出一些气愤。自己在战场里打生打死,到最后却便宜了一些只会躲藏的百姓。那些人在自己抗元的时候一点忙都没帮上,最后到分天下了却能够出来分一杯羹。天下哪有这种好事,至少在他朱元璋这里没有。

“那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如果有一天皇权和民权发生冲突,我必定会站在人民这边。并非我同情弱小者,而是因为我本身就是属于百姓。黄泉如果过于剥削百姓,我将会第1个站出来,即使燃烧自己,即使自己只算是星星之火,但有了民意这道大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朱民就差把君主立宪制说出来。

说到这里,脑海里时刻准备从系统里兑换出突击步枪。稍有不对先来波扫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