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发起夺门之变的大臣有些?
朱杭起身,右手背负,左手虚握成拳。
他站在御阶上,目光环视一圈,最终,他的目光定在了徐埕和石亨的身上。
这两个人是夺位后面的最大推手,二人都好大喜功,心机颇深。
朱祁镇能夺位,他们居功至伟。
朱杭冷漠的注视着两人,似乎要将他们看穿。
感受着朱杭的目光,徐埕和石亨都感觉背后凉飕飕的,不禁感到一股寒意从后脊梁骨上升腾起来。
不过,他们也不愧是久居官场,很快就调整了心态,面上更加恭敬。
朱杭心中虽不想任用这两个乱臣贼子,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该赏还是要赏,只是不能让他们占据了大权。
至于其他人...
朱杭看向了于兼等忠臣,这些都是三朝老臣了,他们对大明忠心耿耿,自然也会支持他。
这几个人可以重用,成为心腹大臣。
只是大明文官也是从这里正式上台,重文轻武,造成了以后文官一家独大,权倾朝野的局面。
所以,朱杭必须谨慎这次的封赏。
朱杭沉吟良久,突然,他一拍扶栏,朗声道,“大明能渡此关,诸位爱卿都有大功,理应封赏!”
“谢陛下隆恩!”大臣们连忙躬身谢恩。
“于兼!”
朱杭沉喝一声。
“臣在!”
于兼出列,抱拳应道。
“在这次京都保卫战中,你立下汗马功劳,正从二品,加封为太子少保,赐黄金千斤!”朱杭沉声道。
“谢陛下!”于兼激动的抱拳道。
朱杭微微颔首,又看向了石亨,
“石亨,你驻守城门,随朕北征,功劳不小。朕特封你为骠骑将军,从即日起负责边境防务,协助朕镇守北疆。”
说罢,朱杭深深看了他一眼。骠骑将军是个荣誉称号,虽然好听但无实权,只是一个虚衔罢了。
石亨虽曾经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心术不正,朱杭不会重用他,但留在京城也是厝火积薪,不如给他一个虚衔打发到边境去。
石亨听到朱杭的话,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神情。他躬身行礼,朗声说道:“谢陛下!”
“至于其它的将领,你们各有赏赐,待朝政稳定下来后,朕再做决断。”朱杭开口说道。
“多谢陛下!”众将纷纷躬身行礼道。
看到群臣的反应,朱杭满意地点点头。
“好了,那接下来说说朝中事宜。如今瓦剌退去,举国百废俱兴,百姓需要尽快恢复生计。
现下朕准备大兴土木,安抚牺牲的将士们,不知诸位有什么建议?”
朱杭目光扫过大殿中的大臣,他开口问道。
“这......”
刚才还在赞颂的众位大臣们闻言都是哑然。
大兴土木!
如今正是国库空虚之际,如何施展?
大家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睛里面的犹豫和迟疑。
于兼看到众人的神色,他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他忍不上前一步,开口劝谏道:
“陛下,此举不妥啊。大兴土木需要耗费巨资,而且劳民伤财,对我们的国力也是损害极大。”
大殿中的其它官员闻言也纷纷附和着于兼的话,疆土才刚收回,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这样贸然大兴土木,确实是操之过急。
“请陛下三思!如今大明正是多事之秋,国库已经捉襟见肘,再这样大肆花费,
恐怕......恐怕难以承担啊。”吏部尚书王直也站出来,拱手恳切地说道。
“请陛下三思!”大殿中的众人也纷纷躬身齐声说道。
看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纷纷出言劝谏,朱杭不置可否,依旧是目光淡然的看着他们。
他的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并未被大臣的话所影响。
于兼等人不同意,那些南迁派却乐见其成。
国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更换可以,但太贤能也不好,毕竟他们可不想被皇帝杀大户。
他们宁愿朱杭昏庸,也不愿他成为一名明君。
此时朱杭提出大兴土木,正好合了他们的意。
到时候朝廷银子拨下去,他们又可以在里面捞取油水了。
这个念头兴起,除埕目光闪烁,与南迁派的几个官员交换了眼神,心照不宣的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该给的排场还是要有的,毕竟那些百姓和将士都是为国捐躯,不可辜负!”
除埕这时又开口了,他上前一步,朗声说道,“不仅如此,还要给将士的家眷补贴银钱,让他们安度余生。”
看到劝谏的人,朱杭则是心中冷笑连连,他自然知道,除埕这些人心里打得什么主意。
但是他也没有戳穿。
眼前稳固江山要紧,至于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就先放一放。等到时机成熟了,他再把他们连根拔起。
想到这里,朱杭故作沉思,并不说话,目光在朝堂中缓缓地游弋着。
而于兼等人听到这番话,心中皆暗骂一声“老狐狸”。
他们心中清楚,若是让这些人得逞,大明的国本肯定会被他们给弄垮掉。
想到这里,于兼再次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大明刚得喘息,还是要以国事为重!”
话音刚落,除埕的声音再次响起,
“陛下,臣以为于少保的话有理。但眼前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先安抚英魂,让他们的亡灵能够瞑目吗?”
“不错!”
“对!”
除埕的声音刚落,其它的大臣也纷纷附和,大殿中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你...”
于兼见除埕这副馋臣的嘴脸,心中怒气顿生。
就在双方针锋相对之际,朱杭杭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噤声。他目光看向众臣,缓缓开口道:
“诸位不必再议,朕已决定了。”
闻言,群臣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都等待着朱杭接下来的话。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朕,要建立一个镇北忠碑,作为将士们的埋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