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婉月下班后,开车来到王辛未的家中。
李婉月进卧室时,王辛未真躺在沙发上听音乐。
“今天有什么好事啊,这么开心。”
“我天天都开心。过来,陪我躺一会儿。”
“好!”
李婉月躺在沙发上,王辛未把她抱在怀里。
“今晚吃什么?”
“我很少吩咐刘姐做什么菜,一般情况下,她都会安排好的。”
“你喜欢吃什么菜,刘姐都知道?”
“是啊。”
“你不喜欢吃什么菜?”
“臭豆腐,不太喜欢吃。”
“吃过臭豆腐没有?”
“偶尔吃过几次。当小吃吃,能吃点,在饭桌上,真的不想动筷子夹臭豆腐。”
“我看你挺喜欢吃臭鳜鱼的。”
“臭鳜鱼好吃,你也喜欢吃。”王辛未微笑着在李婉月身上使坏。
“是啊。我以前都没有吃过臭鳜鱼,没想到这道菜挺好吃的。”
王辛未和李婉月躺在沙发上聊了不到五分钟,刘晓雅做好了晚餐。
吃过晚餐,王辛未和李婉月就上楼进卧室做运动了。
做完运动后,没聊几句,王辛未就犯困了。
“我先睡了。”
“你睡吧。“
王辛未睡着后,李婉月爬起床,进了一趟卫生间,出来后,打开笔记本电脑,坐在书桌前,开始上网。
睡觉之前,李婉月盯着王辛未看了几眼,心中暗道:“平均每天需要睡十二个小时,和NPC一样,眼力好,通过买卖古董赚了很多钱,富二代,身材好,长相英俊,我能和这样的男人过一辈子吗?”
李婉月很喜欢王辛未,只要王辛未肯开口求婚,不需要求婚戒指,甚至不需要彩礼,她就愿意嫁给王辛未,但她心里很清楚,王辛未的条件太好了,选择太多,就算现在和她睡一张床,选择和她结婚的概率也不是很大。
“孩子,有了孩子,很多事情就好说了。”
李婉月想到可以耍点小手段让自己怀孕,想了想,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月初九。
这天下午,李德安进了吴巧儿的房间,陪着聊了天。
吴巧儿,还在坐月子。
离开吴巧儿房间后,李德安来到林佩瑜的房间。
林佩瑜怀里抱着前年五月出生的次女李明兰。
闲聊几句,林佩瑜说道:“今日二月初九,春闱开始了。”
“是啊,盼匡恒能够考出好成绩,成为贡士。”
匡恒,李德安大哥李仁安的长子,表字容若。
李容若是李德安的侄子,但他比李德安足足大七岁。
李德安小时候,有点笨,李匡恒嘲笑过李德安,可没成想,没过几年,小叔变聪明了,二人一起在私塾读书,老师总是夸奖李德安。
去年,嘉靖二十五年,李匡恒通过乡试中举了,而李德安比他早六年成为举人。
嘉靖十九年(1540年)子鼠年,八月,李德安满十六周岁,但未满十七周岁,他参加乡试,成绩合格,成为举人。
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总共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六级。
其中前三级只算入门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童生需通过童生试,即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童生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只有当通过院试考核后才能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童生试又叫入学考试。
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举行时间通常是秋季八月份,故叫“秋试”,又叫“秋闱”,又叫“乡闱”,考三场,每场三天,一共九天,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三场。
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
李德安于嘉靖十九年中举,当时成绩是第四名,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因为乡试第一,人称唐解元。
会试,在京城举行,每三年一次,一般都安排在乡试后的次年春季,即丑、辰、未、戌年春季,故又称“春闱”。
会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亲自任命主考官2人称总载。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参加会试。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二月初九日,第二场在二十二日,第三场在二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会试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
会试成绩合格者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揭榜后,中试者于当年三月参加殿试。
会试成绩合格者,还不算进士。
贡士和进士是有区别的。
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殿试分三甲录取,只有等次之差,没有落榜之说。
由皇帝决定其中的一、二、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一、二、三名为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其中第一名称“传胪”。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因其张榜时用黄纸书写,故又称“金榜”,并谓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宣布殿试结果,要举行一种隆重的仪式,称为“金殿传胪”。
金殿传胪后的第三天,赐新进士宴于礼部,称为“恩荣宴”,之后还要在孔庙立碑镌名。
殿试后新进士还要在保和殿参加朝考,由皇帝出题,试论、疏、诗各一道。朝考第一名称“朝元”。
一甲三名不参加朝考,他们在殿试结果揭晓后会被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二甲第一名的传胪与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一般也要到翰林院任职。
至于其他进士,则综合其复试、殿试、朝考成绩,选优秀者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其余用为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及知州、知县等。
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二甲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
(备注,清明两个朝代的殿试和朝考,有差别的,具体有什么区别,还没有查看到相关资料,就把容易查到的内容放在这里让大家看看。行家看出问题了,请不要怼我,我就是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