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江尘继续开启直播。
今天,江尘开始修坯。
修坯是一个统称,实际上包括了挖坯、雕坯、粘坯多个步骤。
江尘的瓷坯本就完善,所以他只需用刻刀放在坯子的表面,修整不均匀的棱角。
随着坯子在转盘上自转,一点一点白色的泥粉被刻刀刮下。
瓷坯变得愈加的完美。
时间缓缓流逝,不知不觉已经接近中午,江尘把所有坯子都修理完,整整齐齐放于电窑内烘干!
(没办法,阴干的速度依作品的大小、厚薄及气候而定,正常的天气下约一周左右╮(╯_╰)╭)
又过了一日,瓷坯已经烘干,江尘开始了低温素烧。
土,一种与地球年龄相近的物质,它孕育了山川河流,生命来自泥土,最后归于泥土,世间万物都可以追根溯源到这最原始的无形力量中。
火,一种被人类所依赖和崇拜的物质,它带给人们繁衍生息的食物,工具以及温度,从远古就开始燃烧的熊熊烈火,既烧结了历史,也淬炼文明。
土与火恋爱的结晶就成了陶瓷,这两种古老又强大的力量,在匠人们的手中被驯服,进而形成一个个被窑烧出炉的器物,供人们赏鉴、使用。
制瓷工艺有选料、揉泥、拉坯、素烧、上釉、烧窑等十几道程序,道道有讲究、显技艺,其中以烧窑最为需要技巧!
陶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
瓷坯进窑,江尘开始烧制!
点火!
刚开始,火焰就如同煤油灯一样,忽闪着呈红色,江尘时而给碳,时而给风,火舌逐渐窜高,并开始呈浅红色,火红的火光映在江尘脸上,江尘整张脸显得金灿灿的,像倒了金色的亮粉在脸上。
火越烧越旺,江尘全神贯注,凭借丰富的经验观察着火候,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升温退火。
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晚上江尘才熄灭了窑火!
……
一夜无话!
吃过早饭后,江尘打开直播,标题上写着“开窑”。
随着直播间打开,大量的观众飞速涌入了直播间。
个,十,百,千,万,十万……
直播间足足在两分钟内增加到了十五万人。
“早上好,我是江尘,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窑,看看什么情况。”
经过一晚上将近十个小时的自然冷却,窑内已经完全降温了。
在大家期待中,江尘缓缓的打开了窑门。
戴上手套,先把瓷坯小心翼翼的抱出来放到桌上。
接着拿出手电筒仔细的把四个玉壶春瓶都检查了一遍过去,这才对着直播间道:“没有裂痕,一切完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那六个三足樽承盘和莲花式碗瓷坯。”
随后江尘陆陆续续把六个瓷坯抱出来,仔细检查。
最后给直播间比了个OK的手势,顿时一排排掌声在直播间刷屏,同时还伴随着各种礼物特效。
【尘哥这手艺,果然经得起烈火的考验。】
【主播这手艺真不是盖的,这做得也太漂亮了。】
【这件作品外形我给满分,就是不知道质量上能达到几分。】
“…………”
就在网友们聊天时,江尘把之前准备好的黑色塑料纸放了下来,然后拿出手电筒给瓷坯打上灯!
在灯光之下,瓷坯并不是显示出白色,而是淡淡的米黄色,瓷坯通透一体,乳白色泽,呈半透明猪油状,似凝脂,如美玉。
整个雕像全部照一遍过去,没有看不到一丝杂质,乃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素烧好的瓷坯叫素胎!)
素胎烧好后,接下来就是上釉了。
上釉是项技术活,是制作瓷器的重中之重,做不好,烧出来的瓷器会出现缩釉或裂釉,先前的一切功夫付之东流!
釉分几种,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其中,素色瓷是公认最高级的瓷器,也就是没有图案的单色瓷。
宋朝的文化典雅含蓄和质朴内敛,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极简主义!
汝窑瓷的光泽是非常含蓄、内敛的,如丝绸般柔和和玉石般温润!
“上釉前,我们要先清洁一下素胎,素胎表面如果有浮灰或者有油,会导致釉上不上去或上不均匀,烧制后会出现缩釉、滚釉现象,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说着,江尘先清洁素胚,随后从工作台下取个像是油漆桶样的塑料桶!
塑料桶的盖子盖得严丝合缝,江尘把盖子打开,顿时,黏稠的像是油漆的青色现在众的面。
江尘把玉壶春瓶的瓶口塞住,用瓢舀起一勺釉,用泼釉法上釉。
三足樽承盘和莲花式碗素胎则用拓釉法,将笔醮釉拓胎上。
上釉完成!
上釉坯精修,阴干!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了,预计几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烧制汝瓷了。”
话音落下,江尘飞快关闭了直播间。
素胎上釉阴干需要时间,江尘刚好歇一口气!
12月的非遗活动,江尘准备的一共有六样,分别是建盏、汝瓷、乌铜走银、木雕、玉雕、铸剑。
乌铜走银、木雕、玉雕、铸剑这些,孙老他们还在物色原料,而剩下的汝瓷和建盏,反倒容易的多。
当然了,这个容易是对江尘而言的。
无他,汝瓷和建盏虽然原料相比玉雕那些廉价易得,但工艺和釉料配方才是最大的难题。
而工艺和釉料配方,对于拥有非遗传承系统的江尘来说却是小事一桩!
闲暇之余,江尘在传承殿中找到了建盏传承竹筒!
兑换学习!
建盏,闽省NP市建阳区特产,龙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多为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更具特点的是建盏所用的釉水为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
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
建盏创烧于唐末、五代之初,两宋时期因为斗茶原因盛极一时,没于元初,绝于元末。
直至一九八一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八闽省轻工研究所和原建阳市瓷厂等大批机构的专家经数年研究试验后,成功烧制出仿古建盏,断承六百余年的建盏古老工艺才得以恢复。
由于建盏烧制的材料含铁量比较高,所以在不同的温度中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
而窑内的温度并非都一样的,就比如中心和角落两块区域的温度就有所不同的差别。
所以就算同一窑烧制出来的建盏在颜色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烧制建盏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温度的掌控。
通过控制温度来烧制建盏,以此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和纹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算你把温度控制运用到极致,能不能得到想要纹理还是有概率问题的。
因为建盏的烧制纹理也是最不可控的,只能说技术占一半,运气占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