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秘密如果公之于众,恐怕会颠覆当前人类世界的认知,鹰国决定将这件事隐藏,秘密展开研究。
时光如梭,15天后。
庄园实验室内,李凡在这天终于将小型冷核聚变装置研究成功,可以稳定运行。
小型装置只有拳头大小,点火启动后,就自己开始了正常运作,发出无比较耀眼的蓝色光芒,将整个实验室照成了蓝色世界。
小型装置看着不大,靠近触摸也没有任何热度,相反有点冰凉的感觉。
其内部结构精密复杂到令人咂舌绝望,李凡为此研发了数十种当前世界所没有的高科技。
就算他将这玩意拿出去,当前世界也仿制不出来,属于跨时代的科技文明,就好比让一个原始社会的人去造一台光刻机。
当然,像光刻机这样的东西,李凡目前也可以造出来,他实验室就有一台,属于比纳米还要小的“皮米”级别的,是为了造出小型反应装置需要的部件随手做的。
要在拳头大小的装置上复制一个冷核聚变反应装置,相当于把实验室内几米高的反应装置缩小上百倍。
尽管不是百分百全比例缩放,但难度可想而知。
之所以缩小话困难,是因为其中涉及了太多新的科技,得用新的材料和科技手段代替一部分东西。
当前世界的冷核聚变是被质疑的,主流科学界虽然一直在探索,但几乎没有成功的,除了两位科学家发表称自己实验成功外,这种技术几乎没有再现过,也无法重现。
热核聚变当前是可行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必要条件就是“超高温”“超高压”,如此才能完成聚变反应,就像太阳。
冷核聚变则是在常温状态和环境下进行的聚变反应,完全与现有实现的热核聚变背道而驰,被誉为科学界的一大骗局。
但李凡做出来,一大一小。
根据检测,小型反应装置每秒产生的能量大概在40亿焦耳左右,相当于每秒产生1000度电,一天下来就是8640万度电。
能源目前还是“钯元素”供给,稳定运行,大概两天更换一次金属片。
李凡如果想要强化,只能寻找更强的元素代替。
虽然比大型装置每天释放的能量少了一千多倍,但已经很恐怖了,这么大的能量,足够同时给10艘核动力航母轻松供给能量。
换言之,李凡光凭冷核聚变装置轻松就能成为世界首富,光电费就赚得盆满钵满的。
不过李凡不能这么做,至少目前不会。
要知道,当前世界的所有能源都是被各国巨头把控,比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核物质等等这些战略物资。
这些东西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命脉,李凡如果开启自己的核能源公司,先不说会不会被人觊觎,一定会成为这些能源巨头的敌人,相当于抢生意了。
要知道,李凡发明的是“冷核聚变”,成本相比热核聚变要低很多很多,可以说光加海水就能不断运行。
这么清洁又廉价的能源,完全可以将石油这些替代。
李凡要么分给对方技术权力一起赚钱,要么就是敌对。
而李凡就算发展,也只有一条路走,就是跟自己国家合作,将这份能源普及造福社会,当然不是现在,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
如果直接去给,恐怕李凡会被问个底朝天,会很麻烦。
如今小型装置已经造了出来,李凡迫不及待想要试试新的能源。
小型装置发出的光太过耀眼,李凡都是戴着超强科技眼镜在进行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减弱光芒对眼睛的刺激。
安装小型核反应装置也很简单,只需要将其安装到战甲的胸口固定位置即可,仅仅十分钟,李凡就完成了安装工作。
在智能机械臂的帮助下,李凡快速穿上战甲,带上面具的那一刻,战甲自动激活,熟悉的智能电子画面出现在李凡眼前。
“丫丫,全方位检测战甲能量,以及各个功能!”李凡说道,毕竟换了新能源,得先检查下稳定性。
以前的石墨烯高科技电池李凡没有拆卸,万一战甲的反应装置出现问题,还有备用的。
“先生,战甲一切正常!”迅速检查完后,丫丫回复到,李凡的面前电子屏幕上出现了各种数据信息。
一切正常,李凡就走出实验室,心念一动,反重力装置启动,瞬间冲天而起。
漆黑的夜空中,李凡飞到2万米的高空,将战甲的速度提升到最大,达到了7倍超高音速,宛如一道流星迅速往着远处飞去,打算测试下反应装置的能源使用情况。
因为战甲有着超高的隐身防扫描功能,李凡自信当前世界的科技扫描不到战甲的存在,所以飞得很任性。
一个小时,李凡就飞了4500多公里,直接飞到了南方岛屿。
这么长时间的全速飞行,装置运行十分稳定,能源只消耗了0.1%左右,比起以前的电池强的不是一点。
“不愧是核聚变能源!”对此,李凡很满意。
这样的能源强度,李凡可以为战甲加装很多强大的武器装备,将战甲的力量再次提升。
测试完后,李凡就直接打道回府。
当晚,工厂改造的监理打来电话汇报,机器人工厂的改造工作明天就可以完成,让李凡明天来现场看看,如果可以,就能交工了。
第二天一早,李凡便去了机器人公司,在工程监理负责人的带领下,查看了生产线以及整个公司园区的改造情况,很满意,做得都不错。
李凡不仅对生产线进行了一些设备加强和改造,就连安全系统,门窗,监控这些都进行了大幅度升级,将整个公司都划入智能监控之下,一切都由丫丫指挥负责。
整体改造花费下来一共是2个多亿,让整个公司焕然一新。
这家公司被李凡收购后,李凡就把以前的公司进行了注销解散,自己重新成立一个新公司,换言之,就是换了一个新的名字,公司干干净净,啥也没有。
“万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这家公司的新名字。
至于员工方面,李凡在收购公司后,就委托了专业的“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也就是“猎头公司”为自己招聘相应的配套营销团队。
前两天来电说已经谈妥,团队随时可以过来。
生产线李凡不需要招聘员工,全由自己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操作,这比人工效率要快很多。
当前李凡手上拥有的智能机器人也就3个,全在庄园的实验室内,李凡打算将这三个机器人带到公司,让三个机器人助手配合他先将整个生产线运作起来。
李凡发明的这三个智能机器人,是超现代机器人科技水平的,不像现在市面上那么笨拙落后机械,行为动作上几乎跟人一样,十分敏捷,而且不会疲倦,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就可以一直工作,还是百分百听从命令。
当天工程验收完后,李凡就开车把实验室内的3个智能机器人给拉到了公司的生产车间,当即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李凡首要任务是制作批量的智能机器人,等机器人够用后,生产线就能启动,可以正式生产自己研发的科技产品。
制作也不困难,李凡把丫丫的分身装入了公司的网络系统,让丫丫负责车间内的一切智能运行,包括操控机器人,而他只需要给丫丫下达命令即可。
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案和数据丫丫全都知道,所以李凡很轻松,基本啥也不用干,只需要保障材料供给就行。
这三个机器人会在丫丫的指挥下,利用车间内的设备再次制造出他们的“同类”,同类再制造同类,越来越快。
生产线启动后,李凡就拍了拍屁股离开了。
对于生产线的安全他一点都不担心,先不说整个公司园区的监控系统,就是生产线的车间门都不是那么轻易能进去的。
找专业工程队改造车间只是个开始基础,正儿八经的加强车间安全则是由制造出来的批量机器人进行完善和处理,到时候里面的科技含量那才叫一个先进。
到家后,李凡回到实验室,他得想想自己先要发售什么样的产品,这智能机器人目前是不能出售暴露的,可以做些辅助社会的高智能机械装置。
比如仿生假肢,让身体不健全的人可以正常生活,或者一些工业用途的外骨骼辅助仪,家用智能设备等等都可以用来实现。
虽然这些科技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但都达不到人类想要的理想水平。
比如仿生假肢,即使最智能的,也无法做到像控制自己身体那般自在灵活,是有局限性的。
但李凡研究的就要厉害许多,可以利用脑电波跟仿生假肢实时相连,用意念随时控制,十分灵活。
就跟大脑思维控制身体一样,并进行神经感应,即使是假肢也可以有痛感,触感这些,跟真正的身体几乎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