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3章 都是生意!(1 / 1)随轻风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3章 都是生意!

林泰来突然剑指兵部职方司,一时间殿内君臣都挺懵逼的。

但懵逼的具体原因,却又各自有所不同。

一部分人懵逼是因为,职方司实在太重要了。

你林泰来如此赤裸裸的公开觊觎职方司,也真不怕吃撑了!

虽然在制度上和名义上,兵部首司是武选司,就像吏部首司是文选司一样。

但在当今实际工作当中,职方司才是兵部首司,甚至是兵部最核心的司,没有之一。

早期的时候,大明军事体制就是卫所制,武选司负责卫所武官的升迁,顺理成章的就是兵部首司。

再后来,大明军事体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镇戍体制和营兵制,卫所的作用越来越小。

总兵、参将、游击、守备这些将官的重要性,逐渐取代了指挥使、千户、百户等传统武官。

而武选司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只能负责传统世袭卫所武官升迁以及记功。

镇戍营兵事务一直都归职方司负责,结果镇戍将官以及京营营官的选用,也都由职方司来负责了。

所以随着大明军事体制的改变,负责将官选用的职方司,权力早就超过了负责卫所武官的武选司,成为兵部事实上的第一司。

更别说职方司还有兵力部署操练、城池关津、地图绘制等职责,可以说兵部一大半权力都在职方司。

当年一代权臣严嵩的党羽有“文武二管家”,其中文管家是吏部文选司郎中,武管家就是兵部职方司郎中,由此可见职方司的地位和权力之重。

所以今天你林泰来莫名其妙的张口就喷职方司,这贪权的吃相是不是有点难看?

另一群懵逼的人,则是首辅申时行和他的党羽们。

职方司郎中杨于庭是申首辅的门生和党羽,所以从申首辅这边算起,是你林泰来的自己人啊!

你林泰来这样点艹职方司,简直就是失心疯了!敌我不分,胡乱咬人!

职方司郎中杨于庭忍不住对林泰来问了句:“你为何弹劾职方司?”

倒不是生气,就是很纯粹的好奇。

林泰来振振有词的答道:“火落赤两三年前就蠢蠢欲动,在西海多有摩擦,这次套虏大举过河前往西海,又必定引发骚动。

可以说一切事故早有迹象,你职方司对军情毫无觉察,对边警无所预见。

导致事变已生,朝廷方才仓促应对,岂不是职方司的罪过?”

杨于庭还是很懵,答道:“这是甘肃巡抚李廷仪失于隄防,错失军情,事已危急仍不以上闻,与我职方司何干?”

林泰来咄咄逼人的质问道:“关于境外诸夷军事情报之搜集、解析、判断,与你们职方司完全无关?”

杨于庭诧异的说:“我职方司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操练、征讨、城池、关津、整顿军伍等诸事。

至于搜集军情,不是边镇督抚的事责么?我们职方司哪里管得到?”

无论具体操作如何,在明面指责上,职方司确实没有搜集境外军情的差事。

至少在这时候,绝对不能承认,否则就要背锅了。

“什么?”林泰来睁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连你们职方司都不管军情搜集?”

殿内但凡有眼的都能看出来,林泰来这个演技真是一眼假。

可是林泰来继续很浮夸的说:“兵部除了职方司之外,武选司、武库司、车驾司更不会管军情搜集了。

也就是说,我大明朝廷衙门不知多少家,文武官员数目上万,却没有一家专业的军情搜集衙门?

日常军情收集全靠边镇督抚的自觉性,随机打听奏报?

不会吧?不会吧?我大明朝廷竟然如此草台?”

本来君臣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的。

但林泰来的语气却十分夸张刺耳,简直太小题大做、哗众取宠了!

申首辅给皇帝做完心理辅导后,一直稳坐钓鱼台,这时候终于忍无可忍了。

如果朝廷是一个草台班子,那他这个干了六七年的首辅是什么?

于是申首辅开口对林泰来斥责说:“林泰来!休要放肆!无事可说就退下!”

林泰来不但没有退下,反而更大声的说:“诸公知道不知道,万里之外西洋的佛郎机人和红毛夷已经在南洋攻城掠地,逼近大明?

诸公知道不知道,二十五年前佛郎机已经占据南海外围的吕宋,而他们的吕宋总督一直在制定征服大明计划?

诸公知道不知道,红毛夷每年派无数大船纵横南洋,最近又窥探东南沿海诸岛,企图占据福建外海的澎湖?

诸公知道不知道,东洋倭国已然结束内乱,屯兵三四十万,企图入侵大明,以宁波为都城?

比起以上军情,海虏不过是疥癣之患!

不会吧?不会吧?朝廷衮衮诸公已经是大明股肱,却对这些外面军情一无所知?”

众人:“.”

伱林泰来就不能好生说话吗?非要用这种欠揍的语气吗?

是不是想让满殿上百文武大臣一起群殴你?

一百个对一個,可能打不过?那就算了。

职方司郎中杨于庭问了句:“你又是从何得知?”

林泰来回答说:“我在江左时,喜欢与各路海商闲谈,听闻海外消息。

经过多方印证,可以确知很多军情!我林泰来能担保确认,以上所说的几条军情大差不差!”

众人都说不出什么来,只能听林泰来瞎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知识盲区,想反驳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林泰来又转向万历皇帝,很有激情的奏道:“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却不料我大明居然如此耳目闭塞,对敌情如此无知!

东海南洋,无数豺狼虎豹窥伺我大明,朝廷却完全不明情势!

陛下更是完全蒙在鼓中,谁之过也?”先危言耸听几句,最后用反问增加一下皇帝的代入感,这就叫交谈技巧!

万历皇帝闻言便开口道:“你早已知道,却未曾上奏说起,致使朝廷不明实情,难道不是你之过错?”

林泰来:“.”

皇帝陛下怎么不按理出牌?有这么说话的吗?

但林泰来只能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臣也只是侥幸探知了几条,但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岂能成为常态?”

万历皇帝又不是傻子,闻弦歌而知雅意,又道:“难道你的意思是,将搜集情报之差事专门归集到某衙门去?职方司?”

职方司郎中杨于庭闻言眼前一亮,难道林泰来的根本目的是给职方司增加职权?

随即又听到林泰来奏道:“职方司所管事务已经极为庞杂,不可再增加职权了!”

这话也在理,一个司既管边镇将官选用、京营营官选用,又管营兵部署和操练,还管边墙城池关津,本身职权已经很大了。

然后林泰来继续说:“所以应当另设衙门负责情报,另外还要从职方司将舆图这部分差事分过来,衙门名字可暂定为军情局,或者情报局,或者随便什么名字。”

听到这里时,群臣大有“图穷匕见”之感,林泰来的意图终于彻底暴露了。

无非就是再多兼一项官职,把搜集情报的差事揽过来。

不过众人还是理解不了,林泰来为什么想负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在大明传统官场权力格局里,搜集境外情报肯定是比较边缘化的差事。

从私心角度来说,这差事立功不容易全靠撞大运,但却很容易背黑锅,而且对朝廷权力博弈完全没用处。

即便境外情报能详细到女酋首内衣是什么颜色,对争夺尚书或者阁臣有任何帮助吗?

难道大家都错怪林泰来了,其实林泰来是一个大公无私,为了大明利益不计得失的人物?

万历皇帝也想到了这点,忽然有点感动。

在边镇失事互相推诿责任的背景下,忽然有人愿意主动承担重任,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所以万历皇帝虽然对成立什么军情局完全不感兴趣,但决定还是给予一定鼓励,毕竟精神可嘉。

便对林泰来说:“若有想法,不妨详说。”

让你多说几句,说过也就完事了。

林泰来就趁机把自己的构想全盘托出,“在京师设总局,然后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各设一分局!

分局往下,在交通要津、港口、边镇设站点,各自重点搜集某方向情报。

总局、分局、站点之管事官员定为文官品级,但行动及办事人员不用民间差役,直接抽调官军充任。

从上至下,形成一套独立专业的情报网络等到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倭国、南洋等地设置海外站点.”

正当林泰来滔滔不绝的畅想未来蓝图时,突然就被人打断了。

“慢着!”忽然户部右侍郎杨俊民站了出来,喝止了林泰来的畅想。

然后有理有据的质疑道:“你这臆想,用人也就罢了,毕竟我朝并不缺少官军,但是费用从何而来?

你说要设立总局、分局、站点,还有大量行动办事人员,更要搜集境外情报。

不用细想,也知道耗费不菲,而且为了维持运行,必定还需要长期投入。

如今太仓用度紧张,今年才过半年就已经开始亏损。你林泰来所说的这些设想,钱从何来?”

虽然杨俊民是林泰来多年的死对头,但他这番话却是十分公道的。

就算户部尚书王司徒站出来,也否认不了杨俊民的意见。

尤其马上要经略西北,少不得用兵,又是一笔额外的支出。

从经济角度来说,目前完全没必要大价钱去构建林泰来所说的什么情报网,尤其听起来还是个长期投入的无底洞。

林泰来眨巴了几下眼睛,对杨俊民说:“你这户部侍郎急什么?我何时说过,需要国库出钱了?”

杨俊民立刻很期待的反问道:“难道你希望从内库开支?”

万历皇帝忽然绷紧了脸,死死盯着林泰来。

如果你林泰来敢琢磨用内库银子做你的事,那就先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王者之怒!

林泰来连忙给皇帝吃一个定心丸,“不可能!这点小事绝对不可能动用内库!”

杨俊民还是不怀好意的反问:“那你的费用从何而来?难不成你林泰来还想自掏腰包?”

林泰来也不兜圈子了,“难道杨俊民你没有读过春秋或者战国志这些古籍?

自古以来,那些游走于列国之间的商人,往往同时也肩负着探听情报的事务。

我大明为什么不能效仿古人?如今无论出口外、下南洋还是往东海,商人数量都非常多!

朝廷完全可以通过发放牌照、缉私、税务等手段,对这些商人加以引导和利用!让他们为朝廷搜集情报!

当然,也直接组织商队,一方面搜集情报,另一方面赚取经费啊。

无论如何,组建情报网并不需要耗费国库,最多初期可能需要一些启动资金而已。”

卧槽尼玛!大臣们听到这里都惊呆了,你林泰来的心肠真是千回百转!

一开始以为你想侵夺职方司,结果发现你是为了组建情报网。

真以为你大公无私想组建情报网时,结果又发现你是为了商业!或者更直白的说,为了垄断走私!

什么引导和利用外贸商人搜集情报,那不就是借用朝廷权力去垄断走私吗!

归根结底,都是踏马的是生意!

万历皇帝愣了一会儿后,忽然语重心长的对群臣告诫说:“林泰来说的不错,朝廷如今耳目闭塞,对境外信息实在太无知了。

如果朝廷先前能详细掌握西海情报,对海虏早做预防处置,还会有这次洮河事变么?

故而搜集情报事务刻不容缓,非常重要,组建那什么情报网要尽早提上日程!”

表达了重视和决心后,万历皇帝又指示说:“利用商人搜集情报的想法也极好,就是其他私商未必忠心可靠啊,可以利用但又不能完全依赖。

所以还是要有专属商人和商队、商船,自己人才是最可靠的根本。”

群臣:“.”

那么有一个法律问题,如果皇帝亲自下场走私,那性质能算走私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