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出兵青州(1 / 1)愚木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泰山郡。莱芜县。

心中想自己弓骑兵美事的陶应,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

“唉,哥的想法很美好,可现实有点骨感啊!”

练弓兵要人,制弓箭要人,就是带领弓骑兵征战也要人,可惜这些陶应眼下都没有。

颜良、纪灵冲锋陷阵是好手,练兵却是外行。

孙观兄弟及尹礼、吴敦带兵尚可,治理地方亦可,练兵只能勉强应急、顶数。

“糜芳嘛,剿剿匪,搞搞后勤或许可以,练兵就算了吧。”

陶应心中一盘点,手下的班底,还真没有一个练兵的干才;更别说像孙武、戚继光、曾国藩这样的练兵奇才了。

即便是眼下的徐盛,还是太过年轻,练兵也是在自我摸索。

“看来,面向整个大汉的《招贤令》,得加紧实施了,待来年四月,就不会再有好机会了!”

招揽和瓜分未来替三国争霸的人才,也就这个空档期,再晚,就各自名花有主了。

至于《招贤令》会不会撩动“有心人”的神经,为了生存,陶应也顾及不上了。

“还有,这泰山军事学院也得加紧创办啊,得加大对中下层军官的培养,不然,弄不好哥花钱养出来的兵,就成了手下大将的私兵了!”

民国时期的军阀,就是这样养成的,这也是陶应当下最担心的问题。

“哥可不想当好人,成为别人眼中的冤大头!”

陶应是想瓜分天下的,不是替人来做嫁衣的。

不是陶应不够自信,而是在这自私自利的汉末三国时代,人人奉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真正的忠义之辈,就那寥寥数人而已。

“呵呵,糜芳可以背刺妹夫刘备,孙氏族人可以背叛孙权,陈宫、于禁可以叛离曹操,哥并不比刘、孙、曹高明到哪里去啊!”

尤其是袁绍,手下的背离,直接让袁绍去了西方极乐世界,陶应想想都不寒而栗。

“主公,士卒们训练很刻苦!”

望着热火朝天训练的玄甲军,暗暗摩拳擦掌的颜良,早已热血沸腾。

若非陶应在身侧,颜良还顾虑到矜持,不然早就下场了。

“当然,因为他们是与众不同的玄甲军!”

陶应其实更想对颜良说:“他们是为军饷、福利而努力。”

但那样说,陶应会显得自己没有情商。

情商不够的人,不仅会让人感到刻薄、市侩,还交不到真心的朋友,陶应自然不会干。

玄甲军的军饷制度,早在南城县的时候就被陶应颁布了。

每个玄甲军士卒,每月的兵饷三百钱,这可是三石粮食的钱;外加上半石粮食,每月初提前发放。

凡是战死的,给家人一次抚恤五十贯,多分十亩免税良田,若有子女,同样每月给予其一贯,直至其成年;若学有所成者,优先录用、提拔。

凡因伤致残的,给予一次抚恤三十贯,多分五亩免税良田,每月再发放一贯钱粮。

而且,伤残士卒,在陶应治下,会根据情况,还可以到地方出任村长、民兵队长等,也可到工厂做工。

……

这可是震古烁今头一遭,绝无先例。

当陶应颁下此军令时,孙观等将领还曾劝陶应三思。

“主公,我泰山郡当前没有税收,未来即便有,也不会太多,如此做,根本不足以支撑五万大军,更何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钱粮!”

陶应当时一脸郑重,坚持己见。

“仲台,你的担心我知道。可这是乱世,我们要想让士兵们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们,毫无后顾之忧地为我们死战,遇到艰难险阻而不生畏惧与退却之心,我们就必须拿出诚意。”

“接下来我们会大力发展青州,到时绝不会出现养不起十万大军这种情况出现。”

“更何况,此次我们收缴鲁国卞县豪强的钱粮,也足以支撑五万大军一年之用。”

面对信心不足,一脸犹疑的孙观等将领,陶应信心满满地给他们打气。

“待好好发展几年后,我们足以养得起二十万大军!”

……

可想而知,当陶应的这道军令颁下后,兵士们瞬间炸裂,跪地嚎啕,直呼陶应万岁,差点没将陶应吓死。

“别害哥,大汉还没亡呢!”

士兵们的反应,陶应很理解,也很心酸。

看看《诗经》,看看先秦典籍,服兵役是何等的凄惨。

不仅仅当兵的凄惨,倚门相望的亲人更凄惨。

谁能想象,只服一天兵役,却在路上要行走一个月。

军饷?没有的事。

自备路费且不说,若路上不太平,或者得个头疼脑热,基本不是到不了点卯地,就是回不到家,客死他乡,两厢皆不知。

如今有了陶应的新政,兵士们焉能不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当然,有奖就有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陶应军令中就有一条,如果不听号令,临阵脱逃,当场处斩,其家人将不再享受治下一切福利,剥夺子女免费受教育权利。

但这对于新型的玄甲军来说,这种担忧几乎是多余的。

战死、被处死,都是一死,只有傻子才去博侥幸,反而连累家人,让家人蒙羞。

况且,就眼下的大汉,一个活着的普通人,很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陶应给的死亡抚恤那么多好处。

所以,如今的玄甲军,除了甲胄尚差一点外,武器精良,气势雄壮,训练也很刻苦。

“训练,没有口号可不行!”

陶应参加过军训,自然照搬后世现成经验。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陶应的这些提振士气的大白话,被士兵们当作座右铭,训练憋着一股气,只为争上游。

要不是时间来不及,陶应都想照搬后世的一些军歌了。

“咯踏踏……”

陡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让正在观摩训练的陶应为之一震,急忙回头。

“主公,是斥候!”

眼尖的颜良,一眼就看出了来人的身份。

“报……”

斥候离陶应尚有一里多地,开始大声报号。

“禀主公,齐国黄巾张饶部出兵,已过般阳县,直补莱芜而来,有五万多众。”

听闻斥候所报,陶应目光一凛,瞅了瞅徐盛,望了望颜良。

“立即出兵青州!”

陶应当机立断,开始下达出兵命令。

“命令,讨虏校尉徐盛为主帅,破虏校尉颜良为先锋,出兵齐国,迎战张饶!”

“六百里加急,命令茌县令、平虏校尉纪灵,领兵一万,出兵济南,抚剿黄巾徐和部,济南实行临时军管!”

“命令,梁甫令吴敦,晋升为捕虏校尉,立即领兵五千北上,驻防临朐,防御北海黄巾!”

“命令,南城令、讨虏校尉糜芳,留三千人马驻防南城,率领其余兵马立即北上茌县驻防!”

“命令,泰山郡郡丞孙观,晋升为威虏校尉,全权代理泰山郡守之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