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内地与海外市场的差异(1 / 1)老燕难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豪公司的游戏产品在圣诞节期间顺利上市了,而英豪公司的另一款在研产品,中文打字机,也在新年之前正式的完成了研发。

这款中文打字机的研发历时超过半年,采用了灯塔国引进的打印机技术,但与灯塔国的文字处理机,在技术上仍然有明显的差距。

这个时代,灯塔国文字处理机的王者,是王安电脑。这个华人创立的科技公司,在文字处理机领域击败了IBM。

王安电脑公司,60年代主营的是台式计算器,到了71年才开始推出1200型电子打字机,1976年推出了著名的文字处理系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其实,王安电脑真正崛起是在70年代的初期,产品的设计走的还是小型计算机的路线,产品功能虽然更为完善,但价格也更加昂贵。以1200型电子打字机为例,售价高达6800美元。

历史上,王安电脑公司从高峰快速走向衰败,主要是受到了个人电脑的冲击,但在苹果公司推出微机之初,王安对这个新的技术浪潮,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应。

苹果刚刚崛起之时,也曾有人建议王安去研发个人电脑,却被王安称为“愚蠢的主意”,直到IBM推出了PC并取得成功之后,1983年王安公司才开始进行产品转型,但为时已晚。

英豪公司推出的电子打字机,技术路线上就是微机与打印机的融合,并不追求过于完善的功能,而是追求成本的低廉和使用的便利。

英豪打字机以键盘为输入设备,自带一块液晶面板为显示器,输出既可以直接用纸张打印,也可以选配软盘驱动器,进行电子文档的保存。

英豪打字机同样用的是八位的处理器芯片,内置一款简化的办公软件,主要功能就是文本的编辑处理,几乎不包含任何的表格计算。

英豪打字机的打印技术,采用的是比较成熟的点阵式打印技术,用7跟细钢针击打色带,来完成打印。

实事求是的说,英豪打字机在打印技术方面,还非常的粗陋,无论是打印的速度、还是清晰度、精度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灯塔、霓虹的的打印机产品。

以现在英豪打字机的品质,如果要进入灯塔、霓虹市场,一定会被用户各种挑剔,很难有所作为。

但英豪打字机是专门针对中文区需求开发的,解决的是中文输入输出的问题,满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

其实,在灯塔国,无论是打字输入技术、还是打印输出技术,都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到了1980年代,灯塔国、霓虹国追求的打印技术,已经是高速打印、高精度打印等进阶需求,无论是针式打印、激光打印、还是喷墨打印都是以这些进阶需求为技术导向。

但中文区完全不同,中文远比西方的字母文字复杂的多,在机械打字时代,中文很难普遍使用西方成熟的打字输入技术,相应的就没有了配套打印输出的需求。

直到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中文可以直接以字库的形态存入到电子设备之中,针对中文的输入、输出技术才得以开始发展。

理论上,点阵式打印是可以完成任意图形的打印的。这是英豪公司研发中文打字机的基础。

要打印几个、十几个汉字其实并不难,只要将这些汉字视为特殊图形,针对打印针进行控制,是可以输出这些图形的。

但要对复杂的中文实现完整的打印功能,就需要把所有的汉字都录入字库,存储在设备之中。

英豪打字机在输入、输出技术上,并没有任何的突破之处,用的都是非常简陋、基础的技术,真正的特别之处,不过是对中文的处理,进行了系统性的开发。

这样的产品,对于中文区而言,是巨大的技术突破,能够让中文文本处理,进入到电脑时代,但对于其他的国家,完全没有意义。

非常明显的,这是一款专门针对中文市场的电子产品,市场会被彻底局限在中文区。

而且,随着个人电脑功能的日趋强大,只要灯塔、霓虹的打印机厂商,制造出包含了中文字库的打印机,这种电脑与打印机的搭配系统,就会彻底取代英豪打字机。

陈兵很清楚,这种中文打字机没有真正的技术底蕴,只是一套满足市场需求的集成产品罢了,在中文区市场不被重视之时,这个产品能够依靠特殊的需求获得很大的商业价值,但一旦中文区市场被国际厂商重视起来,这种产品很快就会被彻底淘汰。

改开的几十年,内地的市场发展非常快,有很多类似的过渡技术出现,如汉显BB机、如VCD,但这些产品短暂的辉煌之后,就会迅速的衰落。

陈兵太了解未来的产业趋势,对于中文打字机的前景就没有那么乐观。

但其他人完全不同,此时内地的技术完全落后于西方,任何一点的技术突破,都能够使得人们欢欣鼓舞。

更何况,中文打字机的出现,代表中文处理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错过了几十上百年的打字机时代,在这一刻被迅速拉近了差距。

历史上,整个八十年代,内地的IT产业发展,都是围绕“汉化”这个核心来进行的,完成的是电脑技术与内地需求的嫁接,使得电脑技术能够在内地得到普遍的应用。

至于核心技术的追赶,那是90年代,甚至是新世纪之后的才被提上日程的。

80年代,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要加速核心技术的追赶,只是那个时代的条件确实不足,内地有限的资源都被用在了更加紧急的需求之上。

直到90年代,经过十年的改开,内地具有了一个真正的工业基础,有了发展余力之后,尤其是一场海湾战争,充分展现了高科技的恐怖之处,对核心技术的追赶才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在IT领域,科研与商业关系极为密切,但很多时候,科研与商业又是完全的两码事情。

科研是技术领域的事情,追求的是技术的先进性,商业则是经济领域的事情,追求的是利润。

一个先进的技术,可能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但却不一定有商业价值;而一些并不先进的技术,由于应用广泛,其商业价值反而更加巨大。

英豪的电子打字机,就属于这种技术不先进,但在内地市场上,能够迅速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产品。

这个产品的目标市场,起步之时就定位在了内地市场,当然香江、东南亚、宝岛也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既然主要针对内地市场,英豪电子打印机,在进行产品研发的时候,就极为注重成本控制。即使大部分的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英豪中文打字机成本也只有12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不到2500人民币。

产品定型了,自然要尽快推到市场之上,出口的市场不复杂,可以全部交给英豪科贸去进行海外销售。

出口市场的中文需求不像内地那么刚需,产品定价需要参考其他类似的文字处理机,最后确定的市场价格是3000美金。

内地市场则完全不同了,内地市场很大,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同类产品,对于内地产品如何定价,如何销售,所有人都没有成熟的经验。

英豪公司此前的产品完全没有内销,都是在海外进行销售,之前的几千块汉卡虽然是在内地销售,但总值实在太低,被直接一次性批发给了计算机总局。

英豪公司海外销售人员不少,但对内地市场却完全不了解。而陈兵虽然是重生者,但前世的这个时候,陈兵还是一个老实学生,真正接触到内地的商业氛围,已经是84年之后了。

84年,在内地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一年,很多经济政策的开放都是从84年以后出现的,现在只是81年,内地的很多政策都没有开放,如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展开市场推广,陈兵同样没有什么经验。

为了开拓内地市场,陈兵把朱司长和丁司长再次邀请来了特区,讨论内地市场的开拓问题。

此时,内地的物资调拨还是计划经济为主,朱司长和丁司长提出的建议是,把这些产品的经销权交给四机部和电子计算机总局,借用部委下属的国资体系进行市场销售。

但这条提议,被陈兵坚决的否决了。虽然此时内地的市场还不够市场化,但这个趋势陈兵却知之甚详。

未来陈兵还有很多产品,都会进入内地市场,中文打字机作为英豪公司第一款在内地销售的产品,正适合用来建立英豪的自有销售体系,陈兵怎么会答应把市场经销权交给内地部委?

为了这个经销主导权的问题,双方接连开了几天会议,争论了很久,但在陈兵的坚持之下,英豪公司表现的极为强硬,甚至不惜推迟产品的上市时间。

当初,陈兵为什么愿意拿出那么多股份给部委,就是为了绑定双方的共同利益,这些股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让的,两个身为股东的部委,必须去为英豪公司争取相应的政策,允许英豪公司在内地自建销售渠道。

英豪公司在合资企业里是大股东,进口原材料的外汇也要依赖英豪公司,在合资公司内部,英豪公司自然就具有真正的话语权。

英豪公司坚持要在内地自建销售体系,这其实并不符合此时的政策,但好在改开初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政策也有很高的灵活性。

朱司长和丁司长只能带着英豪公司的要求返回了首都,向领导进行请示汇报,后来据说有更高层级的许可,英豪科技被做为一个试点项目,终于获得了在内地自建销售体系的政策许可。

政策有了,还需要有人,英豪公司原本的经销人员,对内地状况缺乏了解,并不适合派到内地去拓展市场,这些经销人员,必须在内地进行选择。

这时,内地的国营企业不少,但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人才却十分缺乏,后来内地涌现的第一代企业家,大都是摸爬滚打,自学成材出来的,陈兵可不敢轻易让部委来帮他推荐人选。

好在英豪公司现在的内地科研人员不少,这些人虽然对市场经济同样懵懂,但人脉却不弱,陈兵干脆就开始发动这些内地科研人员推荐合适的人选。

这些内地科研人员,加入英豪公司的时间也已经半年多了,无论是个人待遇还是科研条件,都好于在内地的原单位,对英豪公司自然就有了归属感,听到英豪公司需要人才,纷纷进行了推荐。

这些被推荐的人才名单中,一个名字很快就引起了陈兵的注意,这个人是主管中文打字机研发的王缉志推荐的,名字叫王安时。

王安时这个名字,后世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其实他也曾是中国IT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史上的四通公司,王安时正是真正的创始人之一。

而历史上,王缉志加入四通公司,正是受到了王安时的推荐。在四通早期的发展史上,王安时一直都以对市场敏感著称。

后来四通公司管理混乱,高管和股东之间严重分裂,王缉志与王安时都离开了四通公司,但王缉志离开时几乎两手空空,没有得到什么经济利益,而王安时却获得了不少财富。

关于四通公司的内部纷争,陈兵看到过很多版本,可以说众说纷纭。但其中比较一致的说法,就是王安时曾经发起过“倒段风波”。

陈兵没有兴趣去为四通这些股东的行为作出太多的评价,但王安时在八十年代初,是不可多得的市场人才是肯定的。

四通公司的混乱和衰落,有那些股东的贪欲作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四通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一直不清,这就为这些股东的利益争端提供了土壤。

但英豪公司不同,是陈兵完全可以掌控的企业,陈兵此时急需人才,暂时并不需要考虑王安时是否“脑有反骨”,马上就让王缉志与王安时进行联络,要把这个难得的人才召入英豪公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