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仪安觉得袁娘子是个很热络的人,可那些热络和客气总有些不自然。
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她自然不可能不搭理袁娘子的话,“这是我娘家大哥。”
袁娘子点头笑笑,听到屋里儿子睡醒了在哭喊,便掩了门进去了。
再走十来步就到自家门口了,魏绍却不肯进了,“妹,我这就认得门了,我不进去了罢,我一会儿家去还有事。”
实际上,魏绍是怕给自家妹子招闲话。
魏仪安并不知道他有什么顾虑,“大哥来都来了,哪有不进家门的道理,难道也不见见你两个外甥吗?”
也不给他说话的机会,魏仪安径直开了门把东西推进院里放置好,魏绍本就不善言辞,只好跟着进来。
他把鱼桶放下,好奇地看着妹子家里的一砖一瓦,不由感叹,这地方果真清静,是个好地方。
两个孩子也起了,魏仪安把他们叫过来给魏绍问好。
瓜子跟豆豆具眨巴着眼睛,一脸迷茫,因为他们对魏绍没什么印象。
但还是听魏仪安的话齐齐叫了声“舅舅好。”
魏绍高兴地忙不迭答应:“嗳!嗳!都是好孩子。”笑着伸手怜爱地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瞧着很是喜欢。
瓜子是个不惧生的,看面前这个叫做“舅舅”的,笑容温和的黑脸汉子倒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没一会就趴在魏绍身上玩了起来。
魏绍只有一个独子,已经十四了,在私塾里读书,一个月难能见一次。他难得见到两个小娃儿,嘴甜又讨喜,当下也是稀罕得不行。
魏仪安留魏绍在家吃中饭,魏绍却连忙拒绝了,“妹,你别忙活了,我还要去置办祭祖的东西,这还有两天就冬至了,家里得提前备好,可不能耽误了。”
闻言,魏仪安也不好强求他。
冬至家家得祭祖,这祭品要提前几天准备着。
大米,小米,稷,玉米,谷子等五谷杂粮,也叫三五粮,再有鸡鸭鹅猪,香烛纸钱,糕点水果等各样物品,魏绍都要一一去置办。
魏仪安想着他寅时便来赶早市,估计在家也就是随意垫了几口,这会儿不过辰时,便是一早吃了此时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又去煮了面卧上两个鸡蛋让他吃了再走。
魏绍还真是饿狠了,一早起来只吃了两个二合面馒头一碗菜粥,赶了那么远路早就饿了,他是省惯了的,也舍不得花几文钱买点吃的。
这会儿捧着脸大的面碗,也不客气,狼吞虎咽起来,连汤都喝了个精光。
把瓜子和豆豆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舅舅真能吃啊。
魏绍当下碗筷,有点不好意思,自己难得上妹妹家来也没给外甥买点东西,“下回舅舅给你们带好吃的。”
魏仪安把昨天做多出来的玉灌肺装了一包,又装了几斤糖醋茄条,菘菜齑给魏绍带回去。
“自己做的,带回去爹娘哥嫂都尝尝罢,不值钱。”
魏绍心里暖烘烘的,他这妹子真是懂事了,如今自己有口吃的也知道想着爹娘了。
把人送到巷口,魏绍不让她送了,“外头冷,回吧,等腊八给你送粥来。”
魏仪安又嘱咐他路上小心云云,说了几句话也就回去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魏仪安就多做了十斤玉灌肺,并调了个甜口的蘸汁。
又多准备了几个小碟子,切了更薄的小块,给人试吃,并且准备了一筒竹签备用。
想到自己的简易摊子没有招牌,她特地去扯了块粗布,请了南街上一个专替人写信赚些钱用的老童生替她写了几竖行字:
左上写着「魏家」的小字,中间竖行写着「玉灌肺」三个大字,右下写着「十文一份」。
这叫文字幌子,让人简单明了地了解所卖之物是什么,挂在她那独轮车上大小刚刚好。
老童生虽是白发苍苍一把年纪了也只是个童生,但是经年累月靠写字为生,字还是十分好看的,反正比她这样螃蟹怕一样的毛笔字好百倍。
第二天她仍旧卯时准点开摊。
有了第一天的基础,加上今天有了招牌。
魏仪安把试吃的碟子刚端出来,还没吆喝起来就已经有人小跑着来了。“昨儿买的少了,竟是不够孩子分的,今儿给我来个三份!”
还有那昨日来得迟了没买到的,今天一早就来排队等着了。
今天也是半个时辰不到,就差不多卖完了。
还剩了一点被她送给左右的小摊贩子,左边是挑着担子卖杂货的,这货郎过了早市便挑起货担走街串巷去买东西了。
右边是个做关扑生意的,摊子上有各种泥塑、木雕、面捏的小象,纸画的也有,可以买回去当小礼品送人。
那货郎回赠了她一个木梳子,右边的则赠了个巴掌大的木雕小象,魏仪安添些钱又买了一个。
哄孩子玩的东西,肯定要有就都有,不好厚此薄彼的,反正也不值钱的东西。
嗯,她真是个端水大师。
收摊回家。
老话说“冬至大如年”,虽然上辈子过冬至的氛围并不浓厚,也就仅限于吃饺子汤圆这些,但这里的人是十分重视冬至节的。
她便也按照记忆中本地过冬至的习俗准备点东西,以防不备。
魏仪安把孩子也叫起床,准备把他们带出去逛逛。
豆豆还睡眼蒙胧着,突然被魏仪安从被窝里抱出来,嘴里嘟囔着:“娘,不起床,困。”
打着哈欠,眼睛水汪汪的跟黑葡萄似的,趴在魏仪安的肩上哼哼唧唧的。
这模样简直萌化了魏仪安的心。
扯了扯他的脸,忍不住香了一口,“豆豆乖,起来吃完饭,咱们去买新衣服!”
本地的习俗,冬至除了祭祀先祖,老百姓们家家也会添置新衣,备办饮食。街上还会有热闹的关扑活动,总之一切都照着过大年来。
按照魏仪安上辈子的习惯,奶奶是南方人,冬至一定会吃汤圆和南瓜糯米饭。
可她是爱吃饺子的,倒是跟本地的习俗一样了。
吃了饭穿戴好,魏仪安领着两个孩子去了东街上,一人买了一套衣裳,又买了暖耳和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