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天。
时间渐渐过去。
各州来往的商人,在官道上送货的时候,偶尔就能看到各地赶路的才子。
他们或是成群结伴,或是策马奔腾。
但也有家境不好的徒步独行。
大多数商贾、或是镖局,在确认他们的身份以后,都会热心的捎带他们一程。
这样的场景在各地发生。
尤其是在距离科举只剩五天的时候。
大部分还在苦读的学子,只要不是城镇里的人,不管近不近,也尽皆出了门,向着最近的城镇赶去,以免错过了科考的时间。
而为了方便考生,不让考生过多赶路。
朝廷也设置了许多考点。
其中在丰州地界。
单单这一州,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数百个考点。
毕竟除了赶路以外,更主要的是这次的科考以杂学为主,导致来参加科举的人,不仅有才子,还有识字的工匠、农夫。
人数远远超过以往。
考点少了,就有点不够用了。
尤其是当地的一些县老爷们,对此这次过多的科举人数,更是深有同感。
其中,位于丰州东南边的岭县。
作为考点之一的这里。
过多的报名人数,还有考生的举荐信,让岭县县令在这几天里忙坏了。
他不仅要处理县里的事,还审改考生们的举荐信,确认考生的身份,以及简单的笔墨学问。
笔墨学问,相当于考前初试,能挡掉不少冒充身份,或者弄虚作假的人。
除了这些筹备。
岭县县令还要布置考场,又要如前几日那般,派人前往附近各地,确保一些小地方也能收到这‘提前开考’的科举消息。
每天都这样忙到深夜,基本上没什么空闲的时间。
他觉得身为县令,能做的都做了。
不过,他不求知府大人能嘉奖他,也不求朝廷的封赐,只希望受他管辖的所有地方都通知到位,不会埋没真正的有才之人。
也多亏大汉朝廷内,有不少岭县县令这样的好官。
很多偏远的地方,不知道消息的考生,也在各地捕快与文吏们的通知下,知道了开考的消息,更有了一定的准备时间。
例如。
在距离岭县的五十里外,就有一个小村庄。
它名为岭村。
是二十多年前兵乱的时候,百余流民流落至此,看这里有河流、有土地,久而久之,组成了这个基本都为异姓的村庄。
二十年来,这里没出过大人物,也没有什么大人物。
只有两个大事。
一,是十八年前的时候,五十里外的岭县县令,当听说这里有个新建的村子,就派个文吏过来,立个村正,赐了这个村名。
二,是五天前,一位县里捕快特意赶来,在村中多处贴出了告示。
自小在这里长大的陈艋,当发现了这个‘杂学为主’科举告示,就抱了去往科举的心思,想要考取个功名。
因为他是个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继而跟过村里的先生学字,也跟过村里的木匠学过雕刻和制造农具。
平常农活没少干,修补房舍的事也有不少。
对于杂学为主的科举。
他觉得自己可以去试试。
而如今。
在村末尾的一处土房小院里。
陈艋正一边收拾包袱,一边带有留念的看向自己的简陋房舍。
他跟师父去城里卖厨具时,见过那些镇里大员外们的府邸。
自家的房舍比起他们,是万万不如的。
但他望着自己的破旧房屋,心里却依旧觉得很温暖,是自己一砖一瓦建的。
嗒嗒—
他心里感慨着,走到灶台前,掀开早已分不清原由颜色的熏黑木盖。
里面是五张圆饼。
他生活一直很简单,多年来赚的钱,都买了书和笔墨。
对于吃住的问题,能过且过。
小心的把圆饼包好,放进包袱里。
里面还有一件洗得发白的衣袍,上面还有两个不太明显的补丁。
他准备科举的时候,再穿这件好衣服。
再摸了摸口袋里的一小块碎银子,十来个铜板。
他的家当就全部备齐了。
离开家门,向着村正求了一封举荐信。
陈艋就踏上了去往科举的路程。
...
而距离科举,只剩一天的时候。
各个考点传来信件,大致人数出来了。
第一轮考试的考生有七十五万。
总共一万一千二百个考点。
人少的考点有五六十名考生,大部分县镇考点是六七十人左右。
像是各地主城和大城,基本上是四五千人。
帝都最多,有一万多人。
消息层层上报。
卷子的事情也很快敲定。
同一时间。
在科技时空。
泽市。
一家被戒严的大型印刷厂内。
调查过古代世界文化的工作人员,也根据相应的难度,整理好了一道道题目,总共四百六十二道。
等他们离开。
上了年纪的打印负责人,随机选取二十道,在电脑内输入题目。
等打印出来,试卷就一张,上面整整齐齐的只有题目。
答案是在另外空白宣纸上写。
等看到排版没错。
打印负责人先把卷子排版发给厂里的各个工作人员。
一时间伴随着‘刷刷刷’的打印声,数百台机器同时运行,卷子被成千上万的复印出来,都落在了机器下方的一个个箱子内。
箱子十厘米高。
里面已经装好了演草纸和宣纸。
按照一张卷子,两张演草纸,三张答题宣纸的比例,每个箱子装八十套,足够平常的考点用。
大城则是需要几十箱子。
又在打印的过程中。
旁边有工作人员手疾眼快的扫过一个个卷子,确保没有什么失误。
比如纸张连到一起,打印时没分开,出现白卷。
或者机器内的墨水不够,复印的字体不清楚。
亦或者纸张起皱,字体变形,错位。
这些问题都要检查出来。
等检查完。
扣好,贴上‘请在规定时间开封’的条子。
这些箱子随后在数十位安保人员的搬运下,装上一辆辆等待的卡车。
两个小时过去。
卷子全部打印完成,往车里装好。
外面的车队负责人对照好数量,也向着厂里走来。
厂里。
打印负责人,听着附近逐渐落下的机器的响声,也向着走来的车队负责人道:“上头规定一百万张试卷,已经全部打印完成,多余的作为出错时备用。
还有五百万演草纸与答题用的宣纸,都在卷子下面。
共计一万两千五百箱。”
“数量对。辛苦了吴教授。”车队负责人伸出手,和吴教授握了握,“现在机器可以进行检修维护,等待第二轮会试复印。”
“好。”吴教授点头,又笑着接了一句,“维护好机器,等科举和改卷的时候,终于能休息几天。”
“教授,可能只有两天。”车队负责人抿着笑,“听说卷子还是回来交由咱们时空批改。
到时候除了各个学校的老师出力帮忙,吴教授身为出题人之一,恐怕也逃不了啊。”
“那就忙吧。”吴教授看似叹息的摇摇头,心里倒是非常喜欢这份为文学贡献的工作。
“能者多劳嘛。”车队负责人笑了出来,又看到车队那边打来手势,示意可以出发,也不和吴教授多聊。
随后。
吴教授带着厂里的众人,一块目送车队离开。
等厂里陷入安静。
旁边有年轻的工作人员,向着吴教授问道:“老师,接下来是不是等第一轮乡试结束,根据分数,调整第二轮的题目?”
“嗯,是的。”吴教授望向自己的学生,还有其余众人,“大家伙辛苦一点,先维修一下机器,也别离开工程。
以防卷子有什么问题,咱们还要加紧赶工。”
吴教授说到这里,看到众人兴致不太高,于是又道:“上头说了,等这次古代同胞的科举全部结束,会给大家伙放几天假!并且是让咱们去古代游玩!
上头批咱们的名额了!一人三个旅游名额,不是去盖房子干活!”
“放假?!”
“能去异世界旅游?能带家人一起?”
“收到!”
“放心吧吴老师!”
众人听到会放假,更能带亲朋好友一起去异世界观光,全是高兴的应答着,开始带有热情的维护机器。
而与他们相反是。
离开工厂的车队里一片肃静。
数辆卡车在安保车辆的护卫下,一路戒备,向着隔离层的方向行驶。
等两个小时后。
车队来到隔离层,经过验证、消毒。
车子经过时空隧道,停到齐城一处临时搭建的大棚房。
这里有一百多位工作人员在等待。
车门打开,他们上前几步,小心的把一个个小箱子卸下。
算上演草纸和答题卷,总共一万多个箱子。
好在比较小,来这里工作的众人,也都是军伍里膀大腰圆的壮汉,再小心,也能一人能抱住七八个往下卸。
不一会,一万多个箱子就卸完了。
交接过后。
这里开始戒严,闲杂人等不能靠近。
同时。
在齐城的指挥室内。
宁杨也接到消息,卷子被全部送来了。
再往屋内的四周看一圈,只有丞相一个人在看着西城工地上的监控视频,一副随时等待吩咐的样子。
其余人,江工一早去监工了。
吴老正在准备古代留学的事情,正挨着筛选专业的教师。
梁帝正在整理国库,把一些名贵珍宝拿出来,准备过一段送给科技时空。
以至于宁杨扫视一圈,看到丞相一人在,就带着他去检查卷子。
等出门。
一队持枪的守卫也跟着两人。
来到放卷子的大棚房。
值守的工作人员行礼。
大部分人都守在外面,只有两名持枪守卫跟进来。
宁杨带着丞相,打量大棚房一圈,看了看这橡胶地板,四周的夹层皮板,防水工作很到位,确保卷子不会受潮。
接下来就是等明日科举的时候,利用时空隧道,把这些箱子分别投掷到各个考场。
这样比无人机来回运输要快不少。
并且还能准确送往。
古代总计一万多的考点,最多就是消耗一万多点能量。
这对于目前能量有五千多万的宁杨来说,不值一提。
因为如今的附属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六百万。
除去维持各个地方的时空通道消耗,每日还有一千万的进账。
尤其随着药剂的更多发放,更多人使用。
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