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本罗胜都不在意,罗胜估计可以换取一万两银票。
唯独一本黄色的小册子让他惊喜。
上面写着“猛禽功”。
这是一门轻功,应该是黑狮所使用的功法。
“黑狮虽然武道只有三阶,但是能看出来身法颇为灵动,行动敏捷,看来也是应为修炼此功法的原因。”
“我的力量堪比武道五阶,如能掌握此功法,就像博尔特和小孩同时掌握了高超的跑步技巧,效果完全不一样。”
“只是,我现在需要积攒气血来推演铁衣诀,没有更多的多余气血用在猛禽功上。”
“不过,我可以自己修炼,虽然速度较慢,但是身法速度是我的短板,能补一点是一点。”罗胜做了计划。
罗胜将金银票、丹药、武功秘籍放在房梁的夹层中藏好。
取出了《猛禽功》,翻开阅读。
开篇简单记载着这功法的由来:辽东派的一位武学天才,前往东北之国扶余国,观看一只巨大的海东青猎杀狮虎,动作迅猛,姿态优美。
此武学天才心有灵感,创造了此功法。
此功法最大的特点在于修炼腿功,注重腿部发力,提升移动速度和身体敏捷性。
每练成每一层,可称为“一羽”,共有“六羽”。
此功法并不能突破武道品阶,只能作为额外提升战斗力的辅助功法。
类似于铁羽刀法一样,用于提升武者全面速度。
罗胜仔仔细细读完了《猛禽功》第一“羽”的内容,在屋内修炼起来。
罗胜租的房间以前是个巨大的染房,有一家大仓库。
虽然比不得铁衣门的练武场宽敞,但胜在安全隐蔽,不会被外人发现。
罗胜开始练起了“猛禽功”。
一边按照功法记载运气,一边配合吐纳之法和身体移动。
不到半个小时,罗胜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这是将身体中的气血,压入腿部,再按照一定的路线,运转流动,从而大幅度提升腿部的力量和速度。
只要腿部的力量提升了,身体的速度和敏捷也会快一个层次。
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书中记载,天赋异禀之人,练成一“羽”,需要一年时间。
修炼不易,这也是很多轻功没有大面积普及的原因。
时间就这么多,大部分人重点放在修习品阶功法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修炼轻功。
看后,罗胜一皱眉,准备今后再练。
但是转念一想,反正也是闲着,不如试一试。
罗胜按照书中的法子,反复运转气血在腿上经脉运转尝试。
大约一个时辰后,渐渐,感觉自己对腿部的肌肉运行更自如了。
同时,罗胜发现,自己的两只小腿外侧,出现一个羽毛印记。
罗胜点开推背图,发现书上缓缓出现了两行字,【猛禽功.一羽】。
猛禽功成了?这样就成了?也太简单了吧。
罗胜自己也没明白。
难道书上记载的是唬人的,完全能够速成。
但是看黑狮年龄已过三十,结合身法,料定修炼的层次不到“二羽”,罗胜摇摇头,也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罗胜哪里知道,通过推演铁羽刀法和铁衣诀,接触大量的修炼功法,他对武道的理解,已经是江湖一等一的高手了。
甚至超过大部分六阶、七阶的上三阶的武道高手。
这就好比一位每天刷题的学霸,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虽然感觉自己每天的进步很细微,但是对比初中时候,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了。
罗胜也一样,这些武道记忆看似很多都很普通,稀松平常,但是极少成多。
数量一多,量变发生了质量。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罗胜强大的力量保证。
好比一位男足运动员来踢女足比赛,就算是踢球动作没有那么规范,也足以吊打大部分女足运动员。
虽然这些道理罗胜并不是全部知道,但是他隐隐也猜到了一些。
“我现在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一边积攒推背图上的气血,用于推演。”
“一边可以自己修炼,进步也相当不错。”
练成猛禽功.“一羽”后,罗胜在仓库中飞快穿梭,同时也在梅花桩穿梭跳跃。
“速度和敏捷至少提升了一成,看来猛禽功还是见效明显的。”罗胜惊喜。
紧接着,继续修炼猛禽功,效果就没有那么显著了。
毕竟,就算是罗胜再有悟性,作为一门强力功法,入门容易,但是在提升就有难度了。
“还是和推背图的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呀。”
“但是我可以靠自己的悟性,将某些功法修炼至一到二层,这样就可以节约推演所消耗的推背图上的气血。”
“同时,我推演的越多,接受的记忆越多,我的悟性也越强,自己修炼的速度也越快。”
“这是一个正循环,也是我将来要利用的。”罗胜心道。
“从莽山四狮那里得到的丹药、功法,能用则用,不能用就要卖掉。”
“不过不能大量卖,容易惹人注意,只能一点点卖。”
想清楚后,罗胜身影一闪,从染房消失。
罗胜穿过染房的地下室,从另外一件废弃的破庙出来。
这也是罗胜看重的,染房的曾经主人,应该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所以修建了这条密道。
罗胜轻轻移开破庙的关公像,一跃而下。
从破庙废弃的大门出来,已经晌午了。
穿越一条狭窄的青石路,到了码头街最繁华的火神庙处。
这里酒肆、妓院、茶馆林立,路人川流不息,繁华异常。
罗胜走到一家比较好的火神酒楼,在小二的招呼中上了二楼。
白沙城菜系口味最有名的是辣,和中国古代明朝才传进辣椒不同,这里几百年前就已经有辣椒了。
火神酒楼最有名的是臭豆腐、糖油粑粑、腊肉、猪血丸子。
发了一笔小财后,罗胜大手一挥,各点了三份。
走到一处靠窗的僻静角落里,慢慢吃。
突然,一个人影引起了罗胜的关注。
那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穿着灰色长衫,头发简单扎了一个发髻,面上带着白色面纱,实在是普通之际。
但是,罗胜觉得有些熟悉,应是他认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