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朱元璋不愿再说,几人只能讪讪离开。
看着他们走后,朱元璋并没有立刻下去休息。
他倒不是真的累了,只是事已至此再继续说下去,几人必将逼着他说出来要立谁为储君。
朱元璋嫌耳根吵,便将他们打发走了。
“蒋環你觉得让中王来代理朝政怎么样?”
朱元璋忽然盯着蒋環问道。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听命于他的存在。
蒋環绝对是最了解他的人。
私底下朱元璋拿不定的事也愿意和蒋環讨论讨论。
蒋環想了想,回道:“臣也赞同汤帅他们的主张,让中王来代理朝政是在合适不过的事。”
“哦?怎么说?”
“依臣拙见,朝中大臣因为储君之事,定会分为两派,不管皇上选朝中哪位大臣来代理朝政,势必会引起另一方势力的忌惮,一旦皇上离开应天府,双方定会明争暗斗,伤我大明国本。”
“而除了朝中大臣不可选,还有其他的皇子也不可选,所以唯有对朝堂之事毫无兴趣的中王是最合适的,这一点汤帅等人比微臣更加清楚其中厉害。”
朱元璋仰头哈哈一笑,指了指蒋環。
不愧是他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还不算笨,分析的头头是道。
所以他已经决定要让中王代理朝政。
“走,陪我转转。”
“是,皇上。”
从御花园走到翰林院。
朱元璋只是远远的看着,并没有去打扰皇子皇孙们学习。
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人很快出现在朱元璋的视线中。
储君人选怕是必须从两人中选出来。
“那么咱该选谁呢?”
朱元璋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两人,小声自言自语道。
就在哪一刹那,朱元璋微怔,朱允炆读书的样子很像朱标小时候。
朱元璋深受触动,眼睛一酸。
“咱的标儿,怎么就走了...”
再看朱允熥呆头呆脑。
朱元璋瞬间就看不到了朱标的影子。
就在这刹那的念头间,朱元璋心中打定要立朱允炆为储君。
在他身上有标儿的影子,也够聪明伶俐。
但朱元璋隐藏的很好,现在他还不会告诉任何人要立朱允炆为储君。
正好借着这次回凤阳的机会,他要好好观察朝中的一举一动。
一旦决定公布朱允炆为储君,那些淮西武将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他们若是不支持朱允炆,那就只能将这批悍将抹杀,为了朱家的天下稳固,他必须为朱允炆举起刀,无情斩下。
又默默呆了一会。
朱元璋看朱允炆越看越是喜欢。
......
第二日,奉天殿上。
望着下方的大臣,朱元璋宣布道:“咱最近要回凤阳老家休养,准备让中王回来代理朝政一段时间,你们有什么看法?”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毕竟昨天只有汤和五人知道皇上可能要让中王代理朝政。
但当时也没确定下来,这会明确确定是中王。
除了他们五个,满朝文武大臣还没有心理准备呢!
“皇上,中王乃是藩王,微臣认为让中王代理朝政不合适。”
“臣反对,臣认为中王代理朝政在合适不过。”
“臣冒死谏言,反对中王回来。”
“......”
一时间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众大臣。
特别是那些不支持中王代理朝政的,通通被他当成了蠢货看待。
中王适不适合代理朝政,在当前背景下,他们还看不明白?
朱元璋顿时呵斥道:“行了,都给咱闭嘴,这件事我是告诉你们,不是和你们商量的,中王代理朝政的事就这么定了,谁要是再说一句废话,咱要了你们的脑袋。”
一时间,那些反对的人噤若寒蝉。
没有人敢怀疑皇上砍人的决心。
这时魏国公徐文恭说道:“皇上,我等支持中王代理朝政,但我大明不可一日无储君,不知皇上要立谁为储君。”
徐文恭将话题转到了储君之事上。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谏言。
朱元璋黑着脸,徐文恭作为徐达之子,真是一点他父亲的脑子都没有。
今天本不想提储君之事,他偏偏带了个好头。
朱元璋抬起手示意众大臣安静。
“储君之事等我从凤阳回来再说。”
“不过在中王代理朝政之后,我命皇孙朱允炆和朱允熥跟着中王学习治国之道,还希望到时候众位能够给两位皇孙一些教导。”
众大臣瞬间明白了。
皇上虽然没有明确说要立谁为储君。
但通过此事已经告诉他们,储君肯定是要从朱允炆和朱允熥之中选出来的。
他回凤阳,也是对两位皇孙的考验。
一时间,支持朱允炆和朱允熥的文臣武将,心中都铆足了劲。
这也是朱元璋的一种手段。
他就是要告诉大臣们,储君会从两位皇孙中选出来,但是不到最后时刻,谁也猜不透他到底要立谁为储君。
“请皇上放心,我等一定竭尽全力教导两位皇孙。”
大臣们不约而同的向朱元璋保证道。
“好,如果没有其他的事,退朝吧!”
汤和站出来启奏道:“皇上,既然已经决定让中王代理朝政,还请皇上早日下令让中王回朝。”
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来,大声说道:“不用,咱回凤阳先去洛阳府走一趟,亲自请中王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