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猴急的节目组长(1 / 1)monstter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夜。

古都电视台,文化遗产节目组。

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正在办公室里抽闷烟。

负责人宋佳喜很焦虑。

办公桌上的烟灰缸早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但他依然在一根接一根的续着烟。

三年前,他刚开始接手这个节目组时,可谓信心爆棚。

古都,为什么叫古都?

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啊!

这个地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全华夏,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数!

但真正接手节目组后,宋佳喜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尽管古都的文化源远流长,但因为地处西北,经济活力不高,古玩行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两年又因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更是像霜打了茄子般萎靡不振。

市场萎靡,节目组自然就没有大量的素材,数量保持不了,何谈质量?更别提深挖细掘了。

他这三年带着节目组深入古玩市场的边边角角,农村的田间地头,想要挖掘热点素材,但两年下来,除了把腿跑断了,可谓一无所获。

三年来,节目组的收视率屡创新低,今天台长更是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告诉他,再给文化遗产一个月的机会,如果还是没有好转,节目就要被撤掉。

愁啊!

“都是勇敢的,你额头的伤口,你的,不同,你犯的错,都不必隐藏……”

宋佳喜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把他从忧愁的情绪中拉出。

他看了一眼手机号码,是自己的下属,冯小兵。

他有点意外,这么晚了打电话干啥?

“喂?小兵,有什么急事吗?”

“组长!今天晚上的新闻你看了没有?我们节目组有救了!”

宋佳喜眉头一皱:“你tm放什么屁呢?什么叫我们节目组有救了?在你眼里,我们节目组就要完蛋了是吧!”

在宋佳喜的训斥下,电话的那头明显镇静了点,但言语之间依然激动道:“组长,赶紧看今晚的新闻,7点档的那波,有个小伙在古玩城两天捡漏捡了600万,都已经火遍本地网络了!说错了,是爆火……爆火!”

听到冯小兵的话,宋佳喜心中一惊,赶紧在面前的电脑上搜索起了相关信息。

#周公子带你去捡漏,两天净赚600万!#

#可乐瓶里的钱币,20块入手,18万出手!#

#光头老板当厕纸?反手就是100万!#

#15万入套,500万解套!!!#

这四则消息的阅读量和点击量,达到了恐怖的百万级别。

宋佳喜紧紧盯着屏幕,鼠标来回点击,不肯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左手的香烟烧到了烟嘴处,都感觉不到疼痛。

这个消息在普通人看来,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在宋佳喜看来,无异于惊雷!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流量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很清楚,只要能把周淼拉进节目组,文化遗产的爆火将是必然的事情。

正如冯小兵所言,自己的节目有救了!

当然,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尽快联系上周淼。

宋佳喜打开手机,调出了拨号键,愣住了。

自己好像不知道周淼的联系方式。

突然他又想到了,周淼跟视频里的三个人交换过联系方式。

既然找不到周淼,那就找有他联系方式的人!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金水宝。

金水宝的公司之前跟节目组有过合作,所以手机里存有他的电话号码。

宋佳喜立刻拨通电话打了的过去。

“嘟……嘟……喂?是金老板吗?我是古都电视台文化遗产节目的小宋啊,有个事想咨询一下您……”

“……小宋啊,几点了?有什么事不能明天说?我还有事,不聊了……嘟嘟……”

金水宝根本就没给宋佳喜说话的机会,直接挂断了电话,没骂他就不错了。

宋佳喜:“……”

他又想到了张雅,张雅是古都大学考古系的学生会主席,之前举办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自己帮过张雅,她总不会拒绝自己。

“嘟……嘟……喂,是小雅吗?诶,我是文化遗产节目组的宋佳喜,还记得吗?之前还带着你们考古系的学生一起上过电视呢?”

“……宋大哥,有什么事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慵懒的声音,显然是在睡梦中被吵醒的。

“小雅,你认识周淼吗?就是那个名叫周公子带你去捡漏的主播,在视频里感觉跟你关系匪浅的那位……”

“谁给你说我跟他关系匪浅的?”

“……小雅,我不是这个意思,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我就是感觉你们可能比较熟,你看能把周淼……”

“嘟嘟……”

宋佳喜:“???”

他说错什么话了吗?为啥挂他电话?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些什么呀?

他摇了摇头,又点了一根烟,琢磨着怎么能找到周淼。

突然,他灵光一闪。

周淼好像在视频里跟徐卫东说过,他在大梁西市古玩城开了一家店,自己去那蹲着他,不就行了吗?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吗?

他飞快地上网打开了企业查,在里面搜索到了周淼店铺的地址。

大梁西市第404号。

宋佳喜:“……”

……

周淼躺在床上,看到系统发给他的新任务,有些发愣。

任务:捡漏三件宋代瓷器,要求必须为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出产,且三件出产地各不相同,总利润1,000万以上。

这次的任务难度,大的离谱。

和明代书画不同,宋代这五大窑的瓷器登峰造极,一直是古玩界高端市场的主流,随便一件上档次点的瓷器,价格都是在百万,千万级别。

这就给造假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不少瓷器造假大师用过去的原料、结合过去的工艺,制造出来的假货,从材质、用料、技艺等各个方面都难看出破绽。

有的瓷器,光凭经验阅历根本辨别不出真假,必须要上非常先进的仪器。

而宋代的这五大窑,特点,工艺,手法,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对于普通收藏家来说,一辈子能把一个窑研究透,就已经极不简单了,至于想把宋代瓷器五大窑完全弄懂,想都别想!

难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