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
这一刻,所有人均是不约而同的朝着朱高煦看去。
“汉王殿下,此事是民生大事,关乎一国之本,还请三思。”
李至刚适时提醒道。
他自诩帝党,但也是文臣。
这朝堂之中,不论他们争斗如何,但所想的未来仁君依旧是太子朱高炽。
反倒是对这位汉王。
永乐二年,圣上封其为汉王,让他往云南就藩,但朱高煦坚决不去,而且还顺利留在京城。
要说这满朝文臣对于朱高煦没有戒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而今日,汉王一反往常。
刚才的表现已经出人意料。
现在又来?
“老二,你有什么法子?”
朱棣皱眉问道,和那些官员不同,他其实喜欢汉王更胜过太子。
但无奈这二儿子肚子里有多少水,他自己是十分清楚的,刚才说出来的将“军器”比作大明的“钱币”,已经足够让他意外。
现在,当百官说出国朝对于铸币的“种种困难”后。
这二儿子又来一句这是小事?
哪来这么大的口气?
而此刻,汉王朱高煦看到,大部分臣子的视线,都朝着他看了过来。
他内心也是欣喜无比。
自从昨天做过那个梦后,他就打定主意。
今天若是不能让父皇和百官,对他刮目相看。
这不是白做梦了吗?
想到这里。
他先是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口,可一时半会儿又觉得脑子扭在一起,转不过来了?
昨天,那梦中人对俺说什么来着?
他拍了拍脑袋,忽然有些着急。
“汉王殿下,看来还是冲动了,要不……”李至刚看向朱棣。
“给本王闭嘴!”
朱高煦怒喝,忽然他眼睛一亮,想到了。
“铁矿的开采自由,以及金属武器类的禁止,会引发什么后果?”
这是那梦中人对自己的第二问!
铁矿!
矿产!
当即,朱高煦眼中迸发出欣喜。
刚才还皱眉的他,立刻展颜一笑,“听好了,让本王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其实本王也曾有过七步成诗,无奈这些年投身沙场,却是让尔等只见到了本王粗鲁的一面。眼下尔等的这些疑问,本王只是思考一会儿,就有了答案。”
“既然都说铸币难以管控,那本王倒有一个问题。”
“这大明朝的铜钱,是用何物铸造?”
李至刚下意识的答道:“铜钱铜钱,自然是铜、铁、还有一部分铅、锡……”
朱高煦脑海里思量着梦中的对话。
紧跟着说道:“咱大明开国之后,有过一段时间严控铁矿,但后来因为铁矿太多,无奈让民间私人接手,从此之后,私铸之风就已经不可避免。”
“按照咱的看法,不如就从矿物下手!”
“只要严格控制矿物,那这私人铸币,从源头就给他切断了。”
朱高煦刚刚说到这里。
就突然被打断。
“汉王殿下说的,可是再度严控铁矿?”李至刚问道。
朱高煦本能的就想说是。
可就在这时。
“并非如此!”
却是一直看着汉王的王庭知,对于汉王的“接二连三”的暗里帮助,先是若有所思。
随后他听到李至刚的询问,很快收回思绪。
李至刚的疑问,是一个陷阱!
虽然不知道,汉王为什么会明里暗里的帮助自己。
但今日来此,他的“铸币权”就是敲门砖。
敲好了,他以后才能大展身手。
敲不好,献完祥瑞便要回去。
王庭知自知,自己此次来到京城,将可能面对到前所未有的“狂风暴雨”。
但这一切,和家祖当年遇到的,和自己在隐阁之中,看到的家祖遗信之中的遗憾和不甘相比。
又算得了什么呢?
“并非铁矿!”
王庭知纠正道:“草民心想,汉王殿下并非是这个意思。”
“而是以材料入手!”
“诚如刚才所言,金银,从很早以前便是民间和官府主流认可的交易钱币。”
“铜钱也是如此!”
“然而随着朝代更迭,铜钱消耗太大,到了汉朝,便开始有民间的私铸铁钱出现。唐朝时期,官府已经堂而皇之的开始往铜钱之内,添加铁料。到了宋朝,纯铜的铜钱早已经成了历史,转而是夹杂着廉价金属的铜钱。”
“而到了我大明,这种现象就更为常见。”
“因此,汉王殿下的意思应该是,并不需要纯粹的控制铜矿和铁矿!”
“只需要在钱币之中,严控一种材料,并且做好防伪标识。”
“在此基础上,官府再严厉打击民间的私铸行为,并且向百姓阐明,大明官方的钱币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规制和形态上,严格做到标准化。”
“刚才诸位提到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随着王庭知的话音落下。
朱高煦的目光一亮,当即说道:“对!俺就是这个意思!”
他先是有些激动,随即又连忙恢复过来。
继续道:“不想这满朝文武,都没人能明白本王的心思,还是这位……献宝人说出来了。”
“本王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从材料入手。”
“我大明的铁矿多,控制铁矿,肯定是控制不了的,但可以转而控制其它材料。”
“就跟军中的士卒武器一样,有好有坏……控制金属……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按照金属来分级……”
朱高煦说着,又拧着眉头,显然说的非常困难。
但王庭知却适时接过话茬。
“汉王殿下的意思是,军中将士的武器,因为身份级别,从而有多种不同。”
“仿照军中制式的武器,大明的钱财,也可以利用这种划分,从而做到面值上的大小区分!”
“就和一两金子,能换十两白银一样,这些钱币的面值大小,可以对应金银交换。”
此话一出。
当真来神来之笔,顿时整个大殿的百官,全都面面相觑。
而朱棣也一愣,从心底而言……
这一刻,他是真的感兴趣了!
洪武年间,在父皇的授意下,曾颁布大明宝钞,宝钞的面值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一贯!
也是分别代表相等的铜钱价值。
然而,时到今日,大明宝钞贬值太过厉害,所谓一百文的购买力,在民间怕是十个铜板都不如。
而这一次,此人所说的铸币权,似乎又和“宝钞”挂钩,不再是简单的铜钱?
如果真往这个方向……
直到这一刻,朱棣才真正意识到,此人要做的到底是何等大事!
怪不得,此人刚才进来的第一面。
就敢拿出两枚卖相不一的铜钱说:
这里面蕴含天地巨财!
他越发感兴趣了。
而此时,朱高煦在听到王庭知的话后。
赶忙接过话。
“对!”
“本王就是这个意思。”
朱高煦高兴的忘乎所以,他越发觉得这献宝人……真懂他!
此时此刻。
他的兴致越发浓厚。
索性搜刮昨晚梦到的所有过程,甚至准备自行发挥。
对了,那梦中人好像还说过,皇爷爷控制金银交易什么什么的?
那人怎么说来着?
想到了!
朱高煦继续道。
“还有,当初皇爷爷下令,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
“虽说是为了顺利让宝钞流通……但是另一方面,也让百姓难以取信。”
“而时至如今,皇爷爷的这张禁令,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
“金银交易屡禁不止。”
“在本王看来,这铸币权一旦回收,这金银就可以禁止……”
王庭知眼瞅着这位汉王越说越多,说得多了,就要错的多,被人拿捏的把柄多。
他再次接过话茬。
“汉王殿下的意思是,仿照洪武年间,严控金银交易!”
“但严控并非再次禁止,如果大明回收铸币权,势必要和金银挂钩。”
“此次吸取洪武年间的教训。”
“要让大明铸造的钱币,和金银划一个比例!”
“朝廷不禁金银,但是,为了防止民间私藏金银。”
“朝廷可以把金银,化作‘商品’之内。”
“此后,由朝廷的钱币,来调控金银,而并非是和之前的洪武皇帝一样,禁止金银交易。”
“如此一来,金银迟早会进入市场,只要大明官府手里开始回笼金银,那么大明的铸币权,就会握的越来越稳!”
这一刻,王庭知的声音,掷地有声,“大明朝,赋予铸造出来的钱币所有的唯一性!”
“但是取消掉金银交换物品的货币属性!”
“把金银当做商品,金银可以兑换钱币,钱币可以购买金银。”
“但……钱币也可以购买任何东西。”
“唯独金银,只能兑换钱币!”
此时此刻。
王庭知每说一句话,都仿佛给这座文华殿内,落入一道道滚雷。
所有官员纷纷噤声。
就算是傻子都能感受到,对方话语之中,这似乎真的能让大明“钱币”改天换地的“伟力”!
而同一时间,朱高煦目光却也越发明亮。
他再度喊道:“本王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