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走出了东宫,宋濂人都是懵的。
怎么来的时候好好的,回去的时候,莫名其妙成了出使云南的大使了……
太子殿下都不挽留我的么?
我宋濂一大把年岁了,太子殿下您就不担心我这个老师儿,在出使云南的路上,被偷袭,被骗……
那北元梁王,年轻人不讲武德怎么办?
……
寝宫内,朱标端着茶水眯眼笑,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呀。
不过,他随即轻轻皱了皱眉,这云南的北元梁王,的确是个人物,他有兵,有钱,而且还有才……
是的,如今这位北元梁王,不仅积极的通过吐蕃,甘肃,联系漠北北元皇室,利用云南丰富的铜矿铸造钱币,还把钱币,粮食,茶叶等通过云南和吐蕃的茶马古道支援给北元。
现如今,甚至自己玩起科举取士了。
这是妥妥的枭雄之姿啊。
是个干大事儿的……
不愧是上过国子监的北元贵族,如今大明虽然打下了四川大部,贵州一部分,但还没有完全收复,所以对云南奈何不得。
北方还连年有打仗,朝廷的赋税压力很大,主要战备方向还是北方。
这给了北元梁王充足的发育时间,也是他屡次扣押大明使者,杀大明使者的底气。
北元梁王靠着云南的铜矿,到处拉拢地方武装,居然在小小的云南汇集起了大军三十万,辅兵,民兵二十万。
号称五十万大军!
这已经是一方诸侯,甚至得了势,能够一觎中原。
若是一个不慎,更有可能出现当年大理国段氏那种割据百年的地方政权。
“云南自从唐时南诏国开始,到宋时大理国,遗落中原五六百年,大明想要收复云南,实现长治久安,真不那么容易啊……”
朱标一边想着云南如今的情况,一边揉着脑袋。
“要怎么帮助老爹,快些把云南收回来呢?”
朱标心里嘀咕,现如今大明的主要困境是没钱……而且因为没有钱,在洪武四年还爆发过金融危机。
这也是朱元璋对云南梁王一忍再忍,屡次招降的原因……
馋人家的铜矿。
大明缺铜,十分缺,缺各种贵重金属。
这几年因为宝泉局铸造钱币的铜不够,朱元璋还下令把大铜钱收回来融了,改铸为小钱……甚至洪武五年因为没有钱发俸禄,老爹朱元璋还开始整花花绿绿的大明宝钞……
“按照俺浅显的金融知识,这应该是大明缺乏坚挺的一般等价物,金银这种贵重金属先不说,大明自己的社会生产力也没跟上。”
嘬着茶水,朱标轻轻皱眉。
前世他是个公务员,这些东西常在新闻上看,而且本身也学金融类专业。
大明需要一个坚挺的国家信用一般等价物。
这个一般等价物,金银最佳,宝钞,也就是纸币也可以。
但是这个一般等价物必须要十分坚挺,保证它能买到相应价值的货物,那么货物就得充足,同时,这货币不能超过货物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产值,否则就会通货膨胀。
货币也不能太少,否则就会像现如今的大明一样,出现以物易物,或者别的一般等价物代替货币的情况,如今大明的丝绢,茶叶,粮食,其实都在承担货币的职能。
“走,去奉天殿。”
朱标放下茶水,背着手一边琢磨,一边快步朝着朱元璋办公的奉天殿而去。
咱虽然脑子没那么好使,但是咱有个好爹。
家父朱洪武!
……
奉天殿内。
身材魁梧健硕,腰板儿挺直身穿皇帝衮服的威严国字脸中年人,正在批阅奏章,他面貌端正,双眸炯炯有神。
他正是大明洪武天子,朱元璋。
发家于微末,朱元璋势必嫉恶如仇,对老百姓十分好,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也正因为这,大明开科举后,效果甚微。
很多读书人,或者前元的官儿,不愿意出仕为大明所用。
甚至有些前元的读书人,公然写反诗嘲讽大明……也就是朱元璋还需要收拢士子之心,用这帮读书人去帮忙收税,否则必定会对江南儒林来个大清洗。
人才的短板也体现在赋税上,洪武四年,大明全年的赋税白银实物,只有四万多两白银,财政出现了大问题,不得不把大铜钱收回来改铸为小铜钱。
这些日子,有两件事情困扰着朱元璋。
一件事情就是云南北元梁王自行开科举。
此人有枭雄之姿,但是大明现在没有钱粮攻略云南,因为北方战事还未安定……
第二件事,就是怎么安置大明在灭了北元,陈友谅,方国珍,明玉珍,陈友定等元末枭雄之后,吸纳的上百万兵员上了。
如今大明可以称得上兵强马壮,可是赋税压力极大。
部队中有上百万北元和元末枭雄的降兵,这些人不能随意放归,也不能不管不顾,所以朱元璋琢磨将卫所制变为定制,卫所固定,兵员也固定在卫所种地。
如此,不费百姓一粒米,能养百万兵!
正在思索,门外,朱元璋的贴身大伴李进前来禀报,太子朱标来了。
“哦?咱的标儿来啦?”
朱元璋放下御笔,笑眯眯地站起身来朝着外面走去,朱元璋起居较为随意,也并没多少人在跟前使唤,太监除了李进,许多还是前朝或者其他枭雄那边收来的。
宫女,后宫的妃嫔也是,如陈友谅的陈妃,明玉珍的珍妃,还有元顺帝的后宫,照单全收。
“爹啊!”
朱标也迈着步子随性走来,两父子乐呵地打了个招呼,便在奉天殿的偏殿内坐下,宫女奉上茶水和点心,两人坐定之后,朱标屏退左右。
“爹,咱过来是想跟您说说云南北元梁王的事儿。”
朱标直切主题。
“哦?”朱元璋端着茶杯,乐呵问道:“俺的大儿有啥好见地,给咱说来。”
“这北元梁王想开科举,其实也不是啥坏事,爹您看,他搞科举,咱们就给他送几个大儒过去,并且颁布诏书,就说他在云南科举考中的举人,咱们大明也承认,召那些举人来大明当官儿,爹您看这招如何?”
朱元璋眼睛一亮。
不愧是俺老朱的好大儿,深谙咱这心思呀,咱当年发家于微末,左右逢源,红巾军强的时候靠着红巾军,后来元军太猛,也和元军眉来眼去过,刘福通战败,咱冒着天下大不韪黑了小明王……
做皇帝,心黑一点,不寒碜。
心不黑的皇帝,尤其是开国君主,坐不稳江山。
“标儿你居然能想通这一节,不错不错。”
要知道,以前的朱标可没这么多歪心思,满脑子之乎者也,当一个明君自然够了,但是好人做不了好皇帝。
朱标抿着嘴,咬着牙根儿继续说道:“爹,这还不够,咱得再给王保保,还有北元那边上上眼药,就说这北元梁王开科取士,招纳良才,准备自立为帝,登基建国,您觉得如何?”
朱元璋乐的嘴都合不拢了,眯眼笑着,伸手捋了捋胡须。
“不够,标儿你啊,还是太单纯了……”
“那可不是北元梁王,那是云南,大梁国,梁王!”
朱标嘴巴张了张,爹啊,还是您这手段高啊!
这北元梁王胆儿可真够大的,不仅开科取士,都直接列土封疆建国,要效仿那大理段氏,直接建立大梁国了啊这是!
大元正统在云南!?
啧啧,这北元黄金家族能坐得住?
不过大理段氏最后一任家主,元朝大理总管段功是梁王的女婿,这么一想,这梁王有自立之心,就完全说得通了。
“爹,这北元跟咱们也算老相识,咱给他们发几封诏书,请他们一起讨伐梁王这乱臣贼子不过分吧?”
“你小子……”
朱元璋眯眼笑,但是看向朱标的眼神愈加喜欢,咱的好大儿越来越有家父之风了。
我们老朱家,心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