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
宋濂被选为正使,便开始筹备,再也没有这烦人大头巾整天在耳边呱唧的朱标,也能够每日早睡早起,捎带着锻炼一二。
朝阳初照,暖风微醺。
紫禁城后的紫金山上,几处早莺方才醒来,跃上枝头开始吱吱鸣叫,已经早起锻炼了一个时辰的大明太子朱标打了个哈欠,慵懒地给自己几个弟弟上着课。
“终于啊,宋濂这烦人老头子要去出使云南,没空给咱们上课了!”
没有大头巾们搅合,朱标决定提前给自己的王弟们培训培训。
教授他们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明新藩王,日后自己能安稳摸鱼,让弟弟们出去打江山,我朱标主打一个咸鱼和混!
朱标看着自己早起的弟弟们,那是十分的兴奋,非常的快落,老朱家人才济济,咱也没必要自己累的要死要活,没记错的话前世老朱费了丞相,结果大事小事都让朱标干。
最后朱标英年早逝。
咱这回,必须打好底子,然后认真躺平!
做人只要没有梦想,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啊!
手里拿着一本论语,朱标开始领着弟弟们早读。
“君子不器!”
他念一句,王弟们就跟着读一句。
“你们可知道君子不器的意思?”
朱标又问道。
几个王弟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们这些虫豸,不好好学习论语,为未来建设富强霸道日月不落的大明帝国奋斗,以后我大明就靠你们这些藩王驻守边疆嘛!”
朱标怒其不争,大声呵斥。
朱棣,朱橚,朱慡,朱棡等大明藩王们,纷纷露出惭愧表情。
“君子不器,意思就是君子如果能用拳头直接打爆敌人,就不要用武器!”
朱标很是认真地说道。
诸王弟们又呆了呆。
“我大明要富强霸道,就得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们这些藩王,以后给咱驻守边疆,要狡如狼恶如虎,对付周边的蛮夷,听话的就拉拢,不听话的,就君子不器,明白了吗!?”
“用大棒,狠狠的收拾他们!”
“明,明白了……”
朱棣摸了摸脑袋,和自己几个哥哥还有弟弟朱橚对视一眼,大哥这说法怎么和先生们教授的不一样啊。
“大哥,那克己复礼呢!?”
年仅十五岁的燕王朱棣,有些呆萌地问道。
他身材修长,手脚奇长,因为年幼时得过病吃中药伤了胆,故而皮肤看起来有些黝黑,但是一双眼睛精良。
其他几个王弟,朱慡,朱棡,朱橚,几人面貌都和朱标有些相似。
朱标从身边徐茂那里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无语道:“克己复礼,意思是让你们克制住自己的武力不要打死人,转而以理服人。”
年方十七的秦王朱慡,长的肥胖些,他则是皱眉疑惑:“大哥,那以理服人又作何解?”
“以理服人,就是让你们用武力和道理让别人服从,如果他不顺从,就直接用武力把他头给打爆。”
“你难道不知道,孔夫子都是以德服人的嘛!”
“孔子身长九尺有六,麾下有七十二个猛将,三千多弟子,日夜操练六艺,他不仅擅长骑射,弓箭,还能驾驭四匹马的战车,佩戴的长剑‘德’就足足有六尺!”
“春秋诸侯国都不敢招惹他,纷纷允许他招摇过境。”
“如果谁敢惹他,他便施以仁义,仁是一个人被分成了两半,意思是直接用刀剑剁了他,如此以来,春秋诸国的国君就连打仗的时候遇到孔子,都要主动避让,腾出战场!”
“你们日后要好生锻炼身体,学好论语,每日谨记着孔子的教导,不可怠慢!”
“我大明,以后要走上富强霸道之路,成为日月不落的万岁帝国,就得好好学习论语,学着点!”
诸王们纷纷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在场年岁最小的吴王朱橚有些懵逼,他依稀记得大哥朱标的老师宋濂给他们讲论语时,不是这么说的,于是举手道:“大哥,那为何翰林学士宋濂宋学士讲得不是这般?”
“他懂什么?”
朱标无语地摇摇头。
“子不语,乱力怪神!”
“意思是孔子都不需要说话,他九尺多的身高,光是那身勇猛的力气,便可以让神惊怪!”
“宋濂满口之乎者也,他能像孔子那般搬起城门嘛?”
众人摇摇头。
朱标又道:“老五你可曾读过《吕氏春秋》?吕不韦就写过,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宋学士虽然是我师,但他现在有孔子强吗?”
诸王弟们纷纷摇头,脑袋摇成了拨浪鼓,眼中都露出明悟,哦,原来如此……
“这就对了嘛。”
朱标站起身来打了个哈欠:“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了,你们都喝点枸杞水吧。”
朱标又让侍从们,端上枸杞水来。
“大哥,为何我们要喝枸杞水?”
燕王朱棣接过内侍递上来的温热枸杞水,还是忍不住有疑惑。
同样懵逼的,还有被拉过来早起晨练听课,睡眠不足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以及吴王朱橚。
眯着眼啜饮着枸杞水的朱标闻言,轻轻掀起自己设计的运动短袖汗衫擦拭了一下面颊上并不存在的汗水,露出精壮的八块儿腹肌,皱眉无语道:“自然是为了养生啊!”
“咱们大明要建设成什么帝国!?”
“富强霸道,日月不落!”
“那不得活久点?长得丑,活得久,咱老朱家颜值实在压不住,只好锻炼身子骨,将来就藩,国事繁忙,也不至于累趴下。”
“我听闻,有养生专家努力养生,成功活到五十多岁的!”
“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养生,成功领先专家五十年呢!”
“你若不好好养生锻炼,日后怎能为我驻守藩国!”
“要是英年早逝,沉迷酒涩,难不成让我这做大哥的累死累活帮你们守着大明江山?这大明江山也是你们父皇的,你们不羞愧么!”
朱标义正严词呵斥道。
本来有些起床气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闻言皆是露出羞愧表情。
年轻的朱棣更是眼睛微闪。
“好了,喝点枸杞水补给一下,你们就回去帮大哥我批阅奏章吧!”
“帮大哥批阅奏章,是为了让你们提前体验国事,兄弟们,大哥我身体不好,你们好好干!”
身材明显比几个月前健康许多,八块儿腹肌,练出浑身腱子肉,满面红光的朱标又摆了摆手说道。
“以后早上不准睡懒觉,被窝是岁月的坟墓!”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藩王的青春,就是要为大明帝国奋斗的,你们作为大明初代藩王,就应该为了富强繁荣,日月不落的大明帝国而奋斗终生!”
诸王们纷纷面色潮红,个个都眼睛发亮……
是啊,大哥说的真对!
我们这些藩王,日后就是大明的藩篱啊!
我为大明,大明为我!?
“等等,那大哥你呢?”
这次是晋王朱棡问出了这句话,他在几个人里面最像是朱元璋,如今也才十六岁多一点,虚岁十七,为人比较机敏。
“大哥俺得回去补补觉,大哥我操劳过度,要好好补充睡眠。”
“至于你们,批阅奏章不准偷懒睡觉,年轻人睡觉太多不利于发育,听到了么!?”
“呃……听,听到了……”
诸王弟们虽然感觉怪怪的,却也没说什么。
朱标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这些日子,朱标不仅天天拉着自己几个愚蠢的欧豆豆来跑步,还将朱元璋托付的政务分出来,让自己这些王弟们分担。
朱元璋对朱标十分信任,只当他这是在培养诸王的能力,好让他们日后前去封地就藩时不会被官员蒙蔽,故而也没有细究。
燕王朱棣闻言,犹豫了一下问道:“大哥,是批阅哪些奏章呢?”
正准备回去睡个回笼觉的朱标闻言,不悦地说道:“当然是我东宫文华殿内所有没批阅的奏章啊!”
“怎么,你们还想偷懒!”
“我大明养尔十余年,朝九晚五,废寝忘食,为国分忧正在此日!”
“去吧,为建设富强繁荣,日月不落的大明帝国奋斗!”
朱棣傻眼了。
朱橚傻眼了。
朱樉傻眼了。
朱棡傻眼了。
大哥朱标说的,怎么好像有几分道理的样子。
“可是……”
“可是什么可是,你等如此松散懈怠,日后怎能就藩!”
“你们已经是成熟的藩王了,自然要参与国事!”
“呃,好,好吧……”
“那大哥你睡醒之后做什么呢!?”
“大哥你难道不管国事了嘛!?”
“清晨锻炼后身子会出汗,不利于养生,所以我锻炼后需要睡一个时辰的回笼觉补一补,然后去听曲儿放松放松身心,再看看美女养生,因为每日看美女可以延年益寿,之后看些两性情感类书籍陶冶情操,再搞搞发明创造锻炼脑力……”
“你们不懂的,哎,总而言之,我很忙。”
“你们看着我干嘛,本太子日夜操劳,我为大明流过汗,我为大明熬过夜!”
朱标说着双手叉腰环视众人,怒斥道:“至于国事,我不是有你们这些王弟嘛,若是十几个王弟都不能为我分忧,为大明分忧,那就是朱明皇族之耻,大明之耻,届时要你们何用!”
“你们也太懒了,村头的驴都比你们勤快!”
诸王闻言,皆是羞愧难当地低下了头颅,是啊,如果这么多藩王都无法处理好大哥朱标分下来的国事,那的确是大明之耻。
不过,大哥朱标这套说辞,怎么总感觉怪怪的!?
“再说,还有父皇在上顶着,你们怕什么!”
“昨日父皇批阅奏章达六个时辰,夜间还宠幸了陈妃与三个宫女,堪称劳模!你等只是帮大哥我批点奏章就推诿阻塞,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嘛!”
“我身为大哥,真是为你们感到羞耻!”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大哥,我知道错了,我这就去处理奏章!”燕王朱棣抿着嘴唇十分的愧疚,羞愧难当地去了。
“大哥,我等知错了。”
秦王朱樉哀叹一声,也连忙跟上。
“去吧,批阅完奏章后再锻炼一个时辰身体,我亲自监督你们!”
“呃,大哥,这般我们身体遭得住么?”
“放心吧,我们老朱家,能力强!”
……
等到燕王朱棣等人都走远后,朱标又端过温热的枸杞水喝了一口,皱着眉小声嘀咕:“我都这么养生了,应该不会壮年早逝了吧……”
要想混,得苟得住。
苟得住,就要活得久……
前世,大明太子朱标因为劳累过度英年早逝,造成了一系列后果,咱这一会我这个朱标穿越来了,那养生必须安排上!
“也不知道这些养生手段靠不靠谱,如今也就每天看美女是我的软肋,其他养生手法都很纯熟了。”
“今日无事,不如多看个把时辰美人,挑战挑战我的软肋!?”
朱标嘟囔着,又啜饮了一口枸杞水,他八块儿腹肌,宽肩细腰,肩膀上的肌肉犹如猎豹般敏捷,整个人上半身呈现出倒三角,双腿修长有力,红光满面,双眸更是灼灼有神。
穿越过来这几个月,他可没闲着。
每天锻炼,这身板儿是堪比健美运动员。
“哎,古人生活好单调啊,每天一睁眼除了健身养生之外,就只有勾栏听听曲儿,要么睡睡觉,迷茫,彷徨,难受……”
朱标轻轻地摇摇头心中嘀咕,将手中的枸杞水壶递给身边内侍徐茂。
“殿下,陛下有请,关于您上回说的宝钞法,左右丞相有些想法,他们都被陛下召集在文华殿了。”
这时,徐茂上前来禀报,先前朱标给王弟们讲课时,他就听到了朱元璋的口谕,此时才上前禀报。
“嗯,该组建宝钞提举司了……”
朱标点点头,的确该干正事了。
摸鱼躺平,当咸鱼也得打好基础,如今的大明,正好适合搞经济改革,专门整个宝钞提举司,用来印刷宝钞,同时准备筹备大明皇家银行……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得十分注意。
海禁。
以及,大明在泉州和广州的“市舶提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