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说的这些,朱元璋也都知道。
朱元璋的锦衣卫遍布天下,甚至连官员们晚上吃了什么饭,夜里宿在哪个小妾房里都清清楚楚。
更何况马兆说的这些?
只是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在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是蓝玉,虽然骄纵,打仗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些年南征北战,更是屡建奇功。
明朝建国之初,北元残余势力让朱元璋十分头疼。
汤和、徐达等将领都已年老,朱棣还年幼。
就在这种时候,蓝玉主动请缨,深入大漠清除北元势力。
当时的北元皇帝已经逃到了捕鱼儿海。
蓝玉是一点没犹豫,马上下令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急行军来到捕鱼儿海以南四十里的地方。
北元皇帝踪迹不见。
茫茫大漠,哪里去找北元皇帝。
蓝玉下令白天休整,晚上趁着夜色秘密搜寻。
结果发现北元皇帝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的地方,正在举行宴会。
他们断然没有想到,悍将蓝玉会率领大军追到这里。
漫天黄沙之中,蓝玉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北元营地发起全面进攻。
元军没有任何的准备,在蓝玉的突袭之下几乎是全军覆没。
北元皇帝逃往大漠深处。
蓝玉在后边紧追不舍。
最后抓住了他的儿子、女儿、妃子,俘虏了九万多士兵。
何其痛快!
俘获的牲畜财物和军事装备更是不计其数。
最重要的是,缴获了北元使用了上百年的的传国玉玺!
自此北元政权不在,北方终于安定了。
北元一直是朱元璋一大心结。
自大明朝建立,二十多年,无数的战士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再也没有回来。
蓝玉这一战封狼居胥,一雪靖康之耻!
在朱元璋心里,蓝玉是像卫青、李靖一样的人物。
更是将蓝玉封为梁国公。
捕鱼儿海一战,扫灭元庭,已是居功至伟。
之后蓝玉又到西南镇压了云南两个宣抚司的叛乱。
没过多久,到西北甘肃征讨西宁叛乱,又是大获全胜,大明疆土扩张到了河西走廊。
后来蓝玉再次南下四川,平定了建昌地区的叛乱。
可以说蓝玉为大明江山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仅仅因为侵占了一些百姓的土地,自己就把他们给办了。
岂不让人戳脊梁骨,说朱元璋无容人之量,兔死狗烹?
这才是朱元璋真正忌讳的点。
陪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都在,如何面对他们。
蓝玉手下占用农田,朝廷御史知道后过来调查,被蓝玉直接轰走。
朱元璋也只当作不知道,丝毫没有处罚。
在驱赶元帝时,蓝玉不顾劝阻,强暴元帝的妃子。
朱元璋暴怒之下,也只是他梁国公封号里栋梁的梁改成冰凉的凉。
至于老朱家的子孙,朱元璋更是百般纵容。
别的不说,朱元璋对侄子朱文正从小便爱护有加。
大哥朱重四死得早,对这大侄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在打江山的时候,朱元璋最大的一个敌人是陈友谅。
友谅亡,天下不难定。
当时在江西一带,朱元璋占领了洪都,陈友谅占据了九江。
陈友谅率军六十万乘着几百艘巨型战舰,大兵压境是要一举拿下洪都城。
朱元璋正忙着在泸州打张士诚,还回不来。
给洪都守将朱文正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定要拼死守住洪都。
朱文正只有两万人。
洪都城的将官在开战之前,没有一个认为朱文正能取胜的,大军压境,他还在花天酒地。
但是谁也没想到,咬人的狗不露齿,表面上放荡不羁的朱文正背地里正在修葺城墙,招兵买马。
在开战的前一天,朱文正收起了自己纨绔子弟的嘴脸,露出了坚毅的表情。
陈友谅主攻抚州门,连续冲击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攻破城门,朱文正命守将用火器火冲,把敌军打回去。
陈友谅人实在太多,一次次卷土重来。
朱文正带着手下一边修城墙一边抵抗,把对方数次击退。
这场仗陈友谅作为攻城的一方伤亡惨重,朱文正也受了伤。
后来陈友谅偷袭水道,利用楼船的高度玩神兵天降,都一次一次的被朱文正给打回去了。
到最后朱文正受了重伤,实在站不起来,他就让人把他绑在旗杆上,呐喊着指挥战斗。
就这样,朱文正以两万守军抵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足足八十五天,终于等到了朱元璋的援军。
陈友谅大军士气溃散,只能选择撤军。
洪都之战结束,朱元璋大行封赏,把朱文正当做自己人,并没有急于赏赐。
想到这里,朱元璋十分内疚,若是论功行赏,朱文正一定不会做出后面那些事。
谁想朱文正心中不平,竟勾结张士诚造反。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没有杀朱文正,只是圈禁起来。
甚至还给朱文正的儿子封了爵位。
这要是其他人,早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了。
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老朱家,为此不惜力排众议分封藩王。
分封藩王的危害,朱元璋自己又何尝不知。
历史上实行藩王分封,都出现过藩王乱政的现象。
西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
可朱元璋从小是吃苦长大,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吃苦。
毕竟儿子是自己的,也相信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能够对明朝皇室忠心耿耿。
当时提出封王戍边之策,给皇子们分封王位,不少大臣并不赞同。
陈怀义更是极力反对,直言历朝历代的皇上册封皇子本是为了戍边卫国,结果却谋乱不断。
更是说出祸乱并非来自于边境,而是来自于诸王本身,拥兵自重割地称王,没有不乱的道理这番话。
朱元璋当即下令把陈怀义装进麻袋,一次次狠狠朝地上摔去,最终摔死。
地面上都是麻袋里渗出的血,陈怀义的惨叫声渐渐弱下去,官员们无不胆寒。
分封藩王朱元璋势在必行,谁敢阻拦陈怀义便是下场。
朱元璋从小是吃苦长大,不想让子孙后代吃苦。
作为长辈,朱元璋为子孙后代全部安排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