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王越,王越!(1 / 1)咱叫刘可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7章 王越,王越!

乾清宫大殿内。

常风跪倒在弘治帝面前。

新任秉笔张永将抄没李广家财的账册转呈给了弘治帝。

弘治帝看到总数,没有摔罄,没有龙啸。

他用内疚的语气感叹了一声:“李广贪佞至此,是朕之过啊!”

的确是弘治帝之过,还有张皇后之过。

常风道:“李广欺瞒皇上,皇上也是受了他的蒙蔽。”

弘治帝转移话题:“常风,不愧是你。一夜功夫帮兴王洗脱了冤屈。还替朕将奸宦家财尽数抄入国库。”

“更别提,你找出李广擅建毓秀亭,妨害龙脉风水的理由,没有让朕太难堪。”

“若换作旁人处置这么复杂的事,指不定会是个什么结果。”

弘治帝的话是发自肺腑的。换做旁人,即便查清真相,恐怕也会掀起大案,让弘治帝下不来台。

常风嘴上很是谦卑:“皇上过誉了。臣不过是依仗皇上的威名办事罢了。”

“禀皇上,刚才都察院的闵都院前往李广外宅,要求交接李广的书信。”

弘治帝问:“哦?你将书信交接给他了嘛?”

弘治帝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以常风的精明,怎么会把书信交给那群无事都要生非的言官?

常风的回答不出弘治帝预料:“禀皇上,臣没给他们。”

弘治帝问:“理由呢?”

常风答:“臣对闵都院说,昨夜李广外宅失火,书信全都烧了,化为了一堆灰烬,一缕青烟。”

弘治帝满意的点点头:“失火?真是个合理的理由啊。常风,你打算如何处置李广的书信?”

常风答:“弄假成真,烧掉。”

弘治帝夸赞道:“还是你识大体,顾大局。”

常风心中暗道:夸也夸了。该赏了吧?皇上您是不是该还我一部分权力?

果然,弘治帝抚摸着铜罄说:“有功就要赏。朕这几年将你给闲置了起来。你不要多心。朕是想让你好好歇一歇。”

“自即日起,你继续以左同知之职,专管北镇抚司事务。”

此言一出,锦衣卫有一半儿又回到了常风手中。

常风叩首:“谢皇上隆恩。”

弘治帝又道:“兴王是朕的挚爱亲人,骨肉兄弟。你帮了他,等于帮了朕。”

“朕会让兴王摆酒,谢你的情!”

常风离开了乾清宫大殿。他抬头看了一眼天。

这一回他可谓是大获全胜。于公,逼迫奸宦“自尽”。为朝廷去除了一大隐患。

于私,他拿回了被弘治帝收走的一半儿权力。

简直就是秦始皇照镜子,双赢啊!

兴王府。

蒋妃在兴王面前大说常风的好话:“殿下这次能平安脱险,全靠锦衣卫的常同知。”

“常同知办案入神。一夜功夫就洗脱了殿下的兵变嫌疑。”

“他还用了狠辣手段,为殿下出气。逼迫罪魁李广自尽。”

兴王这人没什么主见。老婆说啥是啥。他频频点头:“对对对!这回全靠常风了!”

“以前孤就听说过,锦衣卫常风精明强干,简直是朱明皇族家臣中的楷模!”

蒋妃又道:“这回皇上下旨,让您宴请常风。臣妾亲自安排。酒要最好的酒,菜要珍馐佳肴。”

“这可是救命之恩啊!若让李广得逞,恐怕殿下此刻已受赐毒酒。呸呸呸,看臣妾这张嘴,浑说什么呢。”

当天夜里,兴王府灯火通明。

兴王宴开两席。一席兴王做东,宴请常风,稍带请石文忠、张永。仪卫典仪陆松也受赐入席。

一席蒋妃做东,宴请常风的妹妹常恬、夫人刘笑嫣,还有石文忠的妻女。

常风会做人。叩拜完兴王,他对兴王说:“殿下久在湖广。臣没有什么机会孝敬。”

“听闻殿下喜好文雅之物。今日受恩赴宴,特地带了几样礼物。”

兴王道:“哦?你费心了。什么礼物?”

常风命人打开了三个盒子。

第一个盒子中,乃是一对儿巧夺天工的葫芦。葫芦上的刻画乃是李白醉酒图,简直惟妙惟肖。

这对儿葫芦,是常风跟张家国舅要的。

张鹤龄兄弟是玩葫芦的行家。为弄几只好葫芦,不惜在京郊皇庄旁辟了一百亩地,专门养葫芦。

一百亩地,一年得好葫芦不过三对儿。

葫芦好,上面的刻画更好。常风从陆松口中打听到,兴王最好李白的诗、东坡的词。这才命人在葫芦上刻李白醉酒图。

这份礼比黄金、白银、玉器那些俗物,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直接送到了兴王的心坎儿上。

兴王拿起葫芦,爱不释手:“妙物,真是妙物啊!常同知有心了。”

常风又打开了第二个盒子。盒子当中乃是三张东坡词稿,稿子后盖着小印“铁冠道人”。这是苏轼的自称之一。

兴王拿起词稿后,两只眼睛瞪得像牛一般:“这,这,这。竟是东坡先生亲笔?”

“俗世中人看,这只是轻飘飘的三张纸。”

“在孤眼里,这却是国宝!说价值连城都是贬低了它!”

常风拱手:“容臣直言。年代久远,臣也辨不清真假。”

兴王道:“内承运库有一本东坡先生的真迹《宝月帖》。孤看跟这三张词稿字迹相同。”

“纸也是宋代金粟纸错不了。别说九成是真品了,就算是赝品,也很是珍贵。”

其实三张东坡词稿是假的。

九夫人以前是京城的第一销赃掮客。接触的人四头八面。其中就有古玩行作伪的高手。

常风听陆松说兴王喜好东坡先生的词。特地让九夫人淘换来了这三张假词稿.很便宜。

这三张假词稿几能乱真不说,常风也事先言明了“辨不清真假”。

横竖心意到了,不愁兴王不领情。

兴王双手将诗稿放进盒子里:“这份礼物孤得好好珍藏。这是传代的东西啊!”

“若上天保佑,朕能得嫡长子。就将东坡遗稿传给嫡长子。”

兴王十几年后诞下的嫡长子是谁,想必诸位看官都清楚。

常风又打开了第三样礼物,一支玉杆狼毫笔。

这玉杆狼毫笔,是几年前黄元中举,张家两位国舅送的。

兴王是文人骚客,喜欢好笔。正如将军喜欢好刀。

常风干脆打了妹夫黄元的秋风,要了一支,赠予兴王。

兴王拿起了那支笔,跟前两样礼物一样爱不释手。

常风在一旁笑道:“这是湖州请的制笔师傅,用哈密卫贡上来的和田玉雕琢成笔杆。再取老黄鼠狼的毛做毫。”

兴王道:“真是妙品啊!用这支笔做文章,定然下笔有神。”

兴王吩咐患有严重躁郁症的贴身太监马有禄,将三样礼物收好,留待宴后把玩、欣赏。

兴王道:“常同知,哦不,常卿。你帮孤洗刷了冤屈。该孤给你送礼才是。”

“你却送了孤三样大礼。孤若不还礼,岂不失了小宗体面?”

说完兴王从腰间解下了一块玉蟒佩,递给常风:“这块玉蟒佩跟了孤十多年了。送你吧!”

常风跪地,双手接了玉蟒佩:“谢殿下恩赏!”

兴王笑道:“来来来,快入席吧!”

酒宴之上,兴王与常风相谈甚欢。他是文人藩王,常风是举人锦衣卫。二人自然能聊到一处去。

一同赴宴的石文忠、张永几乎插不上话。

另一桌女人们的酒宴,亦是气氛融洽。

蒋妃对常恬、刘笑嫣等人说:“我也曾是锦衣卫的家眷。深知给锦衣卫当家眷的不易。”

“锦衣卫办的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差事。每逢我爹外出办差,我和我娘都要烧香敬佛,求佛祖保佑他平安归来。”

蒋妃一席话,引起了刘笑嫣的共鸣。

刘笑嫣道:“王妃所言甚是。唉,每逢夫君办差,我都提心吊胆。”

蒋妃道:“这杯酒,敬敬咱们家里那些在锦衣卫效力过的男人。他们着实不易啊!”

兴王府的赐宴结束。

兴王多饮了几杯,面露醉态。他竟拉着常风的手:“孤是小宗,闲散藩王而已,又远在安陆州。”

“一顿酒宴实在还不清你的情。今日若有兴王府能帮上你忙的地方,你尽管来找孤。”

“嗝,若有一天孤归天了。你就拿着那块玉蟒佩,找孤的后人。”

“一句话。只要你活在世上一天,兴王府的大门就为你敞开!”

常风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千恩万谢。

其实,常风不认为兴王府能帮他什么忙。兴王自己都说了,他是安逸藩王,远在安陆州。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常风又怎么能想得到,小宗有朝一日会变成大宗。二十多年后,兴王的嫡长子会成为大明天子。

一朝天子一朝家臣。二十多年后,新皇登基,锦衣卫大换血。

常风正是凭着那块玉蟒佩,保住了自己的权势。

陆松代兴王,送众人来到了王府门口。

常风对陆松说:“以后尽职尽责,伺候好兴王殿下。他是一位贤王,值得锦衣卫的人用生命保护。”

陆松拱手:“属下牢记常爷教诲。”

陆松走后,常风上了官轿,刘笑嫣、常恬也各自上了轿。

同来赴宴的张永、石文忠却拦住了他的去路。

常风下得官轿:“张公公,石都督,还有事嘛?”

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齐齐给常风下跪磕头:“恩公在上,受我一拜。”

“多谢恩公仗义出手。”

常风连忙将二人搀起:“张公公、石都督,你们这是做什么?”

张永道:“常爷不仅为兴王洗脱了冤屈。也为我们二人洗脱了冤屈。”

“您又揪出幕后黑手李广.司礼监的椅子就那么几把。李广不死,我怎能升任司礼监秉笔?”

石文忠附和:“常爷十三年前救过我弟弟的命。如今又救了我的命。是我们石家的大恩人。”

“今后石家定当涌泉相报。”

常风这回算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扳倒仇敌李广,拿回一半儿卫权不说。还广结善缘,与兴王结下情谊。被一个司礼监巨头、一个军中巨佬视为恩人。

常风回到自家府邸。

徐胖子等在了门口。

常风下了轿,徐胖子迎上来道:“按你的吩咐,李广府邸里的书信已经烧光了。”

常风道:“成。你派个手下人来回禀就是,何苦亲自跑一趟?”

徐胖子道:“哪儿啊。我是来跟你家老岳丈打麻吊的。”

“娘的,输了半宿了。借着跟你禀报事的由头出来一趟,停一停等等手气。”

刘笑嫣笑骂道:“世子这是输了多少。这种招数都想出来了。”

徐胖子一瞥大嘴:“嫂子,令尊简直就是个杀神。四圈牌敲走了我二百两银子。”

徐胖子跟常风同岁,都已经三十三岁了。酒色掏空了他的身体。他正值壮年就不行了。

这一两年来,他去怡红楼的次数越来越少。跟常风的老丈人刘秉义玩到了一起。

平日里没事儿徐胖子就跟刘秉义打麻吊、斗鸡、斗蛐蛐、钓王八。

朝堂就像是一个池塘,随便扔进一块小石头,都会导致一圈圈涟漪。

李广死了。本来都察院的言官们打算跟常风要李广的书信,按书信大肆参人,谋升迁、谋美名。

万万没想到,常风竟然书信变成了一缕青烟。

言官们对常风憋了一肚子气。但又不敢发泄。

皇上刚刚下旨,命常风以左同知之职专管北镇抚司。常风的权势又回来了。

言官们才不愿意去触锦衣卫常屠夫的霉头。

于是乎,一个倒霉蛋儿成为了言官们发泄的对象。

这个倒霉蛋儿就是成化朝第一名将,王越。

王越像极了后世的一位名将,戚继光。

论军功,王越是成化朝第一。戚继光是嘉、隆、万三朝第一。二人都称得上一代天骄、民族英雄。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会打仗,更会做人。

戚继光为了自己制定的军事方略能够在朝廷中枢顺利通过,不惜依附于张居正。

别人给张居正送美女,戚继光除了送美女还送壮身神物海狗鞭。

他给张居正写信,都是自称“门下走狗戚继光”。

只要能够实现我心中的理想,以刀剑护佑黎民众生。阿谀逢迎又如何?不要脸又如何?被人讥讽又如何?

王越跟戚继光一模一样。

成化朝时,王越依附于权宦汪直。二人联手,打得北虏不敢南下入寇。

后来汪直失势,王越被雪藏了多年。一直到弘治帝即位,怀恩说情,他才被重新启用。

怀恩当了内相,王越攀附怀恩。

怀恩病故,王越攀附首辅刘吉。

刘吉被逼致仕,他又攀附李广。

总之,朝廷里谁得势,老王就攀附谁。

文官人人对老王不齿。

老王毫不在意。我经营西北多年,若想保住西北兵权,就必须朝中有人。

为了大明西北疆域的太平,我王越给权贵舔腚又如何?承担万世骂名又如何?

如今他在京赋闲,但时刻关注着西北局势。

贺兰山,自洪武年间起就是大明与蒙元残存势力的军事分界线。

成化朝时,汪直支持王越在西北用兵,将贺兰山牢牢掌控在大明手中。

这两年,鞑靼小王子屡屡派兵骚扰贺兰山麓,似乎有意重新染指贺兰山。

王越急在心里。奈何他赋闲在家,闲人一个,制定的贺兰山防御方略无法施行。

于是他走了李广、张家国舅的门路,意图重新出山,担任三边总制,前往西北,将鞑靼人彻底赶出贺兰山。

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也是支持他重新领兵的。

奈何文官视王越为“文人之耻”。反弹强烈。弘治帝屡次想启用王越,都被文官集体反对,只得作罢。

这回他最大的靠山李广倒台了,言官们参劾他的雪花如雪片一般飞向弘治帝的案头。

参劾王越攀附李广,并不需要什么书信当证据。

朝中谁人不知,王越舔李广舔出了花儿。

李广要在外宅修戏楼。王越巴巴跑去亲自当监工。

每次李广过寿,王越都献上近乎肉麻的贺寿诗。

三节时,王越成箱成箱的给李广送“白米”.

这是众人皆知的事。

李广死了六天后,都察院一百多名御史联名上折子,参劾王越依附奸宦,毫无廉耻。建议弘治帝以奸宦党羽的罪名,将其斩首示众。

这一回,老王别说重掌兵权,守住贺兰山了。脑袋保不保得住都两说。

内阁三阁老刘、李、谢都是明白人。知道安定西北,非王越不可。

但三阁老是文官集团的首脑。底下的文官集体参劾王越,他们也不好为老王强出头。

当大领导的,既要有上层建筑,也要有下层基础。

跟手下文官们闹翻了,以后他们的权威何存?

可怜巴巴的成化朝第一名将,就只能蜗居在自家府邸,等待着治罪的圣旨。

这日傍晚时分。

常风下了差,骑着马回了府。

今日兴王朝贡完毕,风光出京。出京仪仗的事是锦衣卫负责。常风忙了一整天。

常风下了马,手里拎着一个弹弓进了家门。

常破奴迎了上来:“爹,你手里拿的这是?”

常风道:“我让卫里的武库百户,专门给你做的牛筋弹弓。”

“太子爱玩弹弓。你得练好了弹弓,才能跟太子有共同的话题。”

不光刘瑾知道伺候好储君就是最大政治投资的道理。常风亦知道。

常破奴是太子的伴读郎。在太子身上下注,常家有天然优势。

常破奴接了弹弓,爱不释手:“好。我这就去摆几个罐子练手。”

刘笑嫣走了过来:“你就不教教儿子好的!”

常风道:“你懂什么。再说,就许你当年做小姐的时候天天练弓箭。不许咱儿子玩弹弓了?”

“你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嘛?”

常破奴附和:“就是就是。”

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朝天上射了出去。

石头划过一道美妙的弧线,不偏不倚,朝着一个白发老头飞去。

老头身手矫捷,一个闪身躲过了飞石。

白发老头正是吏部天官马文升。

常风见到这一幕,骂了儿子一声:“胡闹。”

然后他领着儿子来到马文升面前:“快给马老部堂磕头赔礼。”

常破奴老老实实磕头:“马老部堂,破奴错啦!”

马文升笑道:“好孩子,快起来。你把弹弓给我。”

常破奴将弹弓双手奉上。

马文升又指了指花坛:“去给我捡一块小石头。”

常破奴照做。

马文升将石头放进弹弓弦皮。猛然一拉,瞄准了院中石榴树上驻足的一只麻雀。

“嗖啪!”石头不偏不倚,将麻雀打落在地。

如果麻雀会唱歌,一定会唱: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

常风赞叹:“马老部堂好手段。”

马文升将弹弓还给常破奴,说:“常小公子,你记住,要打好弹弓,眼要准,手要狠。”

“先得练手劲。每天早晨拿根两尺的绳,吊一块青砖。来回提起放下一百回。”

常风道:“还不多谢马老部堂教诲?”

常破奴给马文升作揖:“多谢马老部堂教诲。”

常风道:“去别处疯玩吧。”

常破奴一溜烟跑了。

常风和马文升坐到了石榴树下的石桌前。

仆人很有眼力价,连忙过来给二人上了茶。

常风道:“马老部堂您公务繁忙,到寒舍一定是有要紧事吧?”

马文升喝了口茶问:“知道谁家的娃娃弹弓打得好嘛?”

常风摇头:“不知。”

马文升道:“鞑靼部落的娃娃弹弓打得好。他们五岁便骑羊,在羊背上打弹弓。”

“一个百头的羊群,只需一个八岁娃娃看着。娃娃坐在离羊群三十步外,手里拿着一个弹弓。”

“有羊群逾越雷池一步,石头子儿就精准的落在羊身上。”

“等到十二岁时,他们手中的弹弓换成了弓箭。坐骑也换成了骏马。”

“可以说,整个鞑靼草原就是一个大兵营。鞑靼人人皆兵,自小就开始骑射训练。”

常风道:“这些事,我听南镇抚司从草原归来的袍泽说过。”

“自瓦剌衰落之后,鞑靼就成了咱大明的心腹大患。”

马文升点点头:“嗯。这两年,鞑靼小王子有意夺取贺兰山麓。”

“若没了贺兰山这道天然屏障,大明西北就像是一个赤着怀的妇人,面对着一群穷凶极恶的匪徒。”

“西北危局,只有一人可解。你可知是谁?”

常风脱口而出:“自然是马老部堂您了!”

马文升道:“我管的是天下兵马,而非西北一域的兵马。朝廷需要一位有足够能力、手腕的三边总制。”

“最佳人选是王越。”

提到王越,常风皱眉:“可是他名声不佳。最近又遭文官参劾。皇上就算想启用他,也要面临文官的压力。”

马文升笑道:“帮王越重新出山,是一件难事。若不难,我也不会登门求你锦衣卫常爷。”

“当初怀恩公公因保储被贬南京。今上登基,将他召回京师后,他立即向皇上举荐了三个人。”

“一个是老朽,一个是王恕公,另一个就是王越。”

马文升连常风的干爷都搬出来了。常风当然不能拒绝。

可朝堂人事大事,还是涉及三边总制这种要职,常风也不能立即答应。

常风道:“这样吧。今夜吃罢了晚饭,我去见一见王老都院。”

王越是以左都御史衔致仕的。故常风称他为王老都院。

马文升拱手:“那就有劳了。”

常风送走了马文升。吃罢晚饭,来到了王越的府邸。

走到府邸门口,门房迎了上来:“大人是?”

常风亮了下锦衣卫的腰牌:“锦衣卫左同知常风,前来求见王老部堂。”

门房不敢怠慢:“我这就去通禀。”

常风却道:“无需通禀,直接领我去见他即可。”

不多时,常风来到了王越的书房前。

只见王越在对着一个沙盘喃喃自语:“延绥副总兵朱槿是个憨货。把一千骑兵摆在这儿,不是等着被鞑靼人合围吃掉嘛?”

“宁夏总兵李俊那小崽子也净胡闹。这两个千户所不赶紧收缩向北,扼守住咽喉要道。打起来就晚了!”

“都司张安的部署,倒是很妥当。”

王越对西北的边将如数家珍。这批人在成化朝时,只是王越手下的千户、百户。

如今全都开衙建府,成了一方镇帅。

他们的老帅王越,却落魄到连脑袋保不保得住都两说。

王越似乎身体不太好。七十三岁的他不住的咳嗽着。

他须发皆白,穿着一身布衣。腰板也已经佝偻。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王越显然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也只有墙上挂着的那柄宝剑,还记得当初王越在千军万马中的威风。

常风咳嗽了一声。

王越还在盯着沙盘,头也不抬的问:“兵部最新的西北塘报,刘部堂差人送来了嘛?”

常风道:“王老都院。”

王越听声音不是仆人,转头一看,惊讶道:“啊!是锦衣卫常爷啊!”

快坐快坐!说完王越用袍袖,给常风擦了擦椅子。

随后他喊仆人:“快给常爷上茶。把家里最好的碧螺春沏了!”

恭敬不如从命,常风坐到了椅子上:“在朝廷的功勋老将面前,晚辈怎敢当一个爷字。王老都院,您还是直呼我常风吧。”

万万没想到,王越竟直接给常风跪下磕头:“待罪老朽王越,见过锦衣卫常爷!”

常风心中一阵心酸:当年驰骋西北的统帅,如今竟卑微到了如此地步。

他连忙搀起王越:“王老都院,折杀晚辈了!您当初平定西北,纵横草原的时候。我还是我爹第三条腿肚子里的一泡水呢。”

王越道:“您现在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朝廷中有名的青年才俊。”

“您能莅临寒舍。简直让寒舍蓬荜生辉。”

王越就是这么个人。见到权贵就摆出一个耷拉孙的态度来。

这是王越的处事风格。他知道,京城权贵的一句话,就能让他掌握兵权或丢掉兵权。

有兵权在手,他才能施展军事才华,实现御北虏、护黎民的人生理想。

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常风道:“王老都院,您要是这样我就走了。您这不是折杀我嘛?”

王越道:“都院二字我受不起,你还是喊我老王吧。”

常风板起面孔:“王老都院,您要是如此自贬,我就没法跟您谈事了。”

王越连忙道:“啊,啊。那就随便常爷怎么唤老朽。”

常风看向沙盘:“这是贺兰山一带的地形?”

王越道:“正是。这沙盘是老夫亲手做的。”

常风惊讶:“如此精妙的沙盘,恐怕兵部职方司的人都造不出来。”

王越浑浊的老眼中忽然露出一丝精光:“西北的一草一木,皆在我胸中尔!”

说这话的时候,王越的语气不再卑微,透出一个百战悍将的骄傲。

常风问:“您刚才说了几条西北防御的不足之处。能否详细给我讲解一番?”

一提到西北防御的事,王越立马来了精神,一扫病怏怏的神色。

王越由浅入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耗费整整半个时辰,让常风看清了西北局势。

常风发现,谈起军事,王越仿佛换了一个人,眼睛中似乎有光。这才是当初威震西北的王老帅该有的样子。

半个时辰过后,常风发自肺腑的说:“马老部堂说的真对。西北危局,只有一人可解。那就是王老都院您。”

王越突然装起了可怜,七十三岁的老人开始痛哭流涕:“呜呜呜!老朽现在脑袋都保不住了。谈何解西北危局!”

“嘤嘤嘤!常爷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哇,一定要为老朽美言几句。老朽来生给您做牛做马。”

“哇哇哇!若常爷能保住我的命。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你是我干爹,不,亲爹,比我亲爹还亲!”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王越不但会打仗,还很会演戏。

常风一声暴喝:“王越,别装了!”

“你可怜兮兮的外表下,存着纵横沙场、报效国家的万丈雄心!”

“你其实是个无比自傲的人。在你看来,什么李广、常风,都不过是只会耍弄阴谋诡计的虫豸尔!”

“你又是痛哭流涕,又是要认我当亲爹。无非是想当上三边总制,重掌西北军权。御敌于贺兰山外。”

“京城里的你不是你。去了西北的你才是真的你!”

“你攀附权贵,无非是想猛虎出于柙!”

“宝剑藏于鞘中,只是笨铁而已。只有出鞘才是绝世神兵。”

“我今日来此,是帮你这柄宝剑重新出鞘的。”

“你若再装低三下四,我立马就走。”

王越听了这些话,立马换了一副面孔。

他的脸上不再有卑微神色,只有百战沙场磨砺出的英气。

王越道:“常风啊常风。怪不得你小子这十多年来如此得宠呢。你看人很准。”

常风哑然失笑:“刚才还要拜我当亲爹。怎么这么快我就成了‘小子’?”

王越道:“你是个明白人。我无需伪装,伪装无用。你随我来。”

常风跟着王越来到了后院的一间房。

王越打开门,点燃了蜡烛。

房间之内,赫然摆放着一座棺材。

常风拍了拍棺材:“这什么木头?发黄发朽。你要预备寿材跟我说啊。”

“我亲家是福禄街的老买卖家了。一准给你淘换一口好棺。”

王越正色道:“用不着。我就用这口棺材。这是胡杨木所制。”

“成化九年,我在红盐池大败满都鲁,彻底收复河套。战后,我在红盐池看到了一棵胡杨树。”

“当时我隐隐有种感觉,这颗胡杨树是我最终的归宿。就命人将它砍了,打了这口棺材。”

收复河套,是王越军事生涯的巅峰。

河套是中原民族、草原民族历朝历代必争的养马地。

历代边将,都有三个至高无上的追求。

第一个追求:封狼居胥。

第二个追求:饮马瀚海。

第三个追求:收复河套。

成化九年的红盐池大捷,让河套重归大明。是王越一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王越拍了拍棺材:“小子,真正的男儿应该有马革裹尸的勇气。”

“你若助我当上三边总制,重掌西北。我将抬棺上任,让鞑靼小王子二十年内不敢染指贺兰山。”

“我七十三岁了。这趟西征,恐怕无归乡之望。”

“就算我死了,装进棺材埋在西北,魂灵也会化作阴兵阴将,镇守大明的西北边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西北若有王越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越一席话,点燃了常风骨子里的热血。

十六年锦衣卫生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已经将常风的热血消磨殆尽。

王越的豪言壮语,让他热血澎湃。

常风毕恭毕敬,朝着王越深深作了一个揖:“先生大义。”

“晚辈愿助您一臂之力。”

王越道:“我为了重掌兵权巴结李广,几乎散尽家财。我可没银子打点你啊。”

常风正色道:“先生也太看轻晚辈了。老内相临终前,有遗言交待给我。”

“最重要的一句是‘庇护忠臣良将’。您就是我该庇护的忠臣良将。”

王越抬棺出征的勇气,彻底征服了常风。

抬棺出征,古来有之。

说句题外话,三百多年后,一位名叫左宗棠的英雄也曾抬棺出征。

常风离开了王越的府邸。他抬头看了一眼满天星斗。

常风自言道:满腹安邦定国大才的王老帅,为人着实有趣啊。

在官场之中,整人、杀人是一种能力。

保人、荐人亦是一种能力。

常风已经深谙此道。

常风要做的,是先替王越洗脱依附奸宦李广的罪名,保住老王的脑袋。

翌日上晌,常风来到了锦衣卫。

北镇抚使石文义,向他禀报了北司的日常事务。

常风听罢,突然说了一句:“李广府中抄出书信九匣,对嘛?”

石文义答:“是啊,一共九匣。全被烧了。”

常风微微一笑:“其中一匣,是个铁匣。铁匣没被烧,匣里的信保留了下来。对嘛?”

石文义先是一愣:“啊?”

片刻后他道:“常爷说留下来一匣,那就是留下来一匣。”

常风吩咐石文义:“你去办两件事。找一个铁匣。再找一份李广的笔迹。让沈老千户在值房等我。”

老千户沈周是书画大家。除了善于画嫌犯小相,还善于鉴定、临摹笔迹。

常风又去了一趟王越的府邸。

王越书房。

常风道:“我昨夜想了个法子,能让王老都院您洗清依附李广的罪名。”

“让您的仆人煮一碗白米汤送来。稠一些。”

王越不明所以,不过还是照做,吩咐仆人去熬米汤。

随后常风给王越研磨:“王老都院,你现在写一首给李广的贺寿诗,要多肉麻有多肉麻,要多酸有多酸。”

王越道:“李广都服毒自尽了,我给他写哪门子贺寿诗?”

常风道:“这您不用管,照做就是。”

王越写拍马屁的酸诗是行家里手。不多时便将诗写成。

常风看了看,哑然失笑:“您老这首诗就差喊李广亲爹了啊。”

王越尴尬的一笑。

这时,仆人端来了米汤。

常风取了一支没蘸过墨的新笔,蘸了些米汤。然后他将笔递给王越。

常风道:“我说,你用这支笔在贺寿信的背面写。”

王越点头:“好。”

常风道:“李广,你这个王八蛋!贪财如命的阉货,弄权作乱的小人我已暗中搜集你横行不法的证据,待搜集齐全,必公之于众。”

常风说了一大堆辱骂李广的话。王越全部写在了贺寿信的背面。

写完,王越咂摸出了滋味儿:“米汤显影?你是想用这封信,证明我非攀附李广,而是虚与委蛇?”

常风微微一笑:“王老都院受锦衣卫委托,假意依附李广。在李广身边搜集他横行不法的证据。对嘛?”

王越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好家伙。我成了锦衣卫埋在李广身边的暗桩?”

常风道:“是啊。一回儿我就将您老的名字写进锦衣卫的暗桩名册。”

“明日早朝,跟这封信一同公之于众的,还有您的锦衣卫暗桩身份。”

王越笑道:“可我不是锦衣卫的暗桩啊。”

常风道:“我是锦衣卫的左同知。我说您是,您就是。”

随后常风回到了锦衣卫中。让沈周伪造了一封李广笔迹的信。

信的大致内容是:王越老贼。你用米汤在贺寿信的背面辱骂我的事,已被我察觉。等着吧,过几日我便让你身首异处。

信的日期,写的是李广因毓秀亭事件丢官的前两天。

万事俱备,只待翌日早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