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小人报仇不隔夜(1 / 1)一两猪头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子不用担心,虽然书屋大半被烧,不过印刷工具之类的还完好无损。”

“绝对不会影响到公子的小说印发。”

看着林然满是怀疑的眼神,掌柜的拍胸口打包票道。

林然思索了一下,当初也是考虑好久才选择的龙门书屋,而且此次动静必然不小,恐怕其他书店也没有那个魄力。

“行吧,那就劳烦掌柜的了。”

说罢,林然从袖口中拿出了一本新书,第一页只有三个大字,“窦娥冤。”

“难道是想要帮别人伸冤?”掌柜的心里暗想。

接着向下看去,粗略扫了一眼,就被其中内容深深吸引。

迅速合上书,掌柜的平复了下心情,问道;

“难道此书中所写,和上一本一样,都是真实故事?”

“千真万确!”

“嘶!”

掌柜的倒吸了口冷气,如果此事为真,那恐怕这次的动静必不会小。

“怎么,掌柜的不敢印?”

看着有些犹豫的掌柜,林然故意激将,毕竟敢印此书的可不多,要知道这种得罪人的事情,没有后台,谁敢轻易做?

手中握着书,想到书中所写,掌柜的又回头深深的看了眼被烧焦的书屋,狠了狠心,咬牙道;

“书店开门,只要不是违法犯禁的小说,皆可印得。况且商人逐利,此书日后肯定大卖,我又有何理由不印?”

害怕林然反悔,掌柜的直接把书揣进了袖口。

对于掌柜的话,林然是不信的。

毕竟书屋被烧,就在眼前,可是这掌柜却浑然不在意,这可不是商人的表现。

至于什么商人逐利,那更是鬼话。

不过不管这掌柜的有什么目的,只要肯印书就行,毕竟两人合作还是蛮愉快的。

“那就多谢掌柜的了,我就不打扰了。”

说完,林然向着大街上走去,没多久消失不见。

“掌柜的,现在书屋平白无故被烧,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印书啊。”

刚才一直在旁边的小甲,等到林然走远,才抱怨道。

“而且,此次绝不是走水那么简单,这凤阳县,谁敢如此胆大妄为,让我查出来,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毕竟在书屋生活了好几年,如今被故意纵火,小甲非常生气。

“不用查了,我已经知道是谁干得了。”

昨夜大火刚起,掌柜的就察觉了,发现不远处一伙人鬼鬼祟祟,最终跟到了县衙。

“那这人真是不要命了,连我们龙门书屋都敢烧,掌柜的,你告诉我是谁,我这就打上门去。”

小甲双手撸袖子,一幅要找人打架的样子。

“放火之人,身份尊贵,不是你能对付的。”

“今天之前,我还想忍下这口气算了,没想到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掌柜的,你是说此书?”

“正是此书。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是我们不是君子,报仇绝不隔夜。此书定能让纵火之人身败名裂。”

“要不要先向上边禀报,毕竟上次太子来后,早有吩咐。”

小甲惴惴不安,万一事情闹大,岂是他们两个能担待的住的?

“肯定是要禀报的,不过印书之事,事不宜迟,小甲,你亲自监督,现在就开始印,争取最快的让凤阳县的百姓知道这本小说。”

小甲看掌柜的已经决定好了,不再相劝,毕竟能报书店被烧之仇,他也是同意的。

“草堂明人,真是深藏不露啊,看样子凤阳很快就容不下你了。”

掌柜的独自嘀咕道,然后就忙着筹备新的书屋去了。

天桥下,茶楼中

“客官,你可有好久没来了。”

“上次老爷子可说了,你要是再来,必须亲自向你敬杯茶,毕竟他好久没有说到如此痛快的小说了。”

茶楼小二,一边热情的招呼林然落座,一边拍马屁道。

“不劳烦老先生了,最近我又新写了一本小说,你拿给老先生,让老先生看看。”

“好嘞!”

此次小二没再多问,揣着书,就去找了说书老先生。

茶楼渐渐满座,好不热闹。

说书老先生手拿惊堂木,出现在了场中。

“老先生,最近还有新故事没?”

“要知道你上次那个故事,可是连县令大人都被砍了头。”

老先生先四周抱拳,稽首道;

“诸位看官折杀老夫了,我区区一说书先生,万不敢和县令大人扯上关系。”

“老先生,别紧张,大伙就是图一乐呵。”

看着老先生紧张的样子,众人不禁大笑。

“老先生,这整个凤阳府,就属你说书最好,要不然我怎么会每次都听不够呢。”

“可别说了,我家那婆娘还以为我有了小三,终日的净来茶馆,不回家。”

“哈哈哈,我家也一样,说让老先生的说书听不够呢。”

自从上次老先生说了新书,大家来的更勤了,也希望老先生能多说几本新的。

毕竟此时不是农忙,大家伙闲时太多了,无处打发。

“既然各位客官如此欣赏小老儿,那小老儿今天定会让各位满意。”

“哦?有新的故事了?”

众人闻言,停止了吵闹,一个个聚精会神,想听听老先生此次说什么。

“啪!”

一声惊堂木响,接着浑厚的声音传来。

“话说古往今来,冤杀错案不胜凡举,冤死于刀下者,如星河之水,数不胜数。”

“今天要讲的就是千古第一奇冤,窦娥冤!”

说完名字,老先生淡定的喝了口水,果不其然,茶馆里众人都已经被这个名字所吸引。

此刻都不敢催促,只好静静的等着老先生说下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话说定远县有一个老婆婆姓蔡,年轻的时候也是颇有几分姿色,不过丈夫英年早逝,只留下了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当时同村的有一个姓窦的秀才,问蔡婆婆借了二十两银子,连本带利应该归还四十两。”

“可是秀才只会读书,一幅穷酸样,哪里有钱还?”

“无奈,蔡婆婆只得上门讨要银两。”

“不曾想,窦秀才家穷四壁,并无银两。”

“不过窦秀才生有一个女儿,才七岁,生的可喜,长得可爱。”

“蔡婆婆心生欢喜,不若就将此女带回家,收做媳妇,那银子便也不要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